几千年前,孔子在《礼记》中讲: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将人伦理念讲的很透彻,意思是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这两者交缠共存,深深洇在人们的骨子里,无法剔除...摘要:几千年前,孔子在《礼记》中讲: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将人伦理念讲的很透彻,意思是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
但含蓄的中国人,受东方式文化影响,往往藏匿着内心,压抑着欲望。
所谓,食色性也。世上拍懂外化饮食的人很多,但能拍明白人潜在性欲的人很少。而李安是唯一一个,饮食和性欲结合在一起,将中国人的底层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的人。
用最朴素的手法,将饮食隐喻人生,让男女接连欲望,透过人物间的情感碰撞和羁绊,把一个家庭不断解构,再结构。
《饮食男女》
饮食,对中国人而言,是最喜爱讨论的,也是最愿意呈现的,随处可见。
一顿饭,不仅能传递出东方饮食文化,它透过饭桌,连通着家人间的胃,聚合感情。主人公老朱,是个厨师,也是个鳏夫。
16年前妻子去世后,他没有续弦,抚养着三个女儿成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女间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冷淡...亲情的维系既复杂又简单,老朱选择靠自己的厨艺。
生菜鸽松,鸡包翅,松鼠鱼,火爆双脆,东坡肉,汽锅鸡...每一道菜都是精心准备。
三人都做着准备离开家庭的打算。
厨房里看似热闹沸腾,餐桌上却是冷冷清清...每周日的晚饭,面对父亲的感慨和女儿们的无言,餐桌上的美食,也和老朱的味觉一样变的索然无味。
家倩的话,也侧面揭露出这个家内部早已支离破碎,只剩下勉强维持的形式,和四颗零散飘忽的心。老朱说:唉!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寓意着中国人心里信奉的团团圆圆。
电影用一句十分粗鄙的台词表达出来:孩子是上一辈子欠的,这一辈子讨债的冤家,没有一个是有良心的。
所以《饮食男女》桌面上讲的是吃,饮食;桌面下讲的是性,欲望。台面下的东西,永远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讨论。
于是,做过6年家庭煮夫的李安,深谙其道,他将二者杂糅在一起,透过饮食来讲男女。
这一次,完完全全回归乡土。他用短短123分钟,普通又犀利的镜头,拍出了只有中国人能领悟的东方家庭故事和欲望。
她是最反叛的,也是最像父亲的,从小聪明能干,对做菜很有天赋,但因为是女儿,老朱不允许她进入厨师行业。
后来她疯狂的想逃离这个家。
她掏出全部积蓄买了房子,结果却遇到无良开发商,成了烂尾楼,钱打了水漂...
最懂事听话的小女儿家宁,突然宣告自己谈恋爱了,甚至还怀上了孩子,不顾家人们的震惊和阻拦,当晚就搬去了男友家。
家珍多年前被一次校园恋爱伤害后,拒绝接受新的男人,父亲老朱对她也是无可奈何,她想一辈子照顾父亲。
但她却忽然宣布自己恋爱了,并且和男友已经闪电公证,甚至饭没吃完,就迫不及待的跨上男友的摩托车扬长而去。
《饮食男女》中塞满了隐喻和留白,李安用“红烧鸡”这道菜来形容电影:回味久,烹调讲究。
大女儿家珍自己都觉得这辈子肯定不会再结婚,但遇到爱情时,她却比任何人都激进,疯狂。
小女儿家宁看起来最懂事,却直接未婚先孕...
父亲老朱老古董一个,却突破禁忌,完成了一场乱伦之恋。
最值得玩味的是二女儿家倩,她一开始是最想搬出去的人,仿佛一秒也待不下去。
就像李安所说:“经常是家中最聪慧而叛逆的孩子,一眼看透家里的虚伪,却又在家庭面临解体时承担起一切。”看似最不能守住传统和孤独的人,坚持到了最后。
电影最后,老朱喝着女儿家倩熬的汤,只有他们父女二人。在没有过分注重家庭仪式的环境下,不再压制欲望的他,舌头再次尝出了生活的原本味道。
《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故事,像是切菜做饭一样,每一刀都恰到好处,在故事里游刃有余,充满着人世间的烟火气。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哎,忙活一辈子就为这个!”中国的每个人,每个饮食男女,皆在通过一张餐桌相互暗通,在推杯换盏,眼神交汇之间,隐藏或剖露自己的秘密和欲望。
好物推荐
一代宗师钱穆老先生说:读书先读史。从小读历史的孩子,不仅知识丰富,满肚子都是用不完的典故素材,下笔如有神。思维和格局,也远胜同龄人。
对咱们普通家庭来说,读历史书籍,就是成本低,收效高的方式之一。5~12岁孩子读历史,推荐这套超精美、图文并茂历史书—《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830幅图,讲述壮丽恢弘的中国史,全景视野,给孩子超壮观阅读视角,中国历史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全书一个都不少。600+课标考点解析紧贴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教学大纲,让孩子轻松应对考试。
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