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跨越阶级,它没有大团圆结局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8 14:18 1

摘要:当思想认知和价值体系形成统一之后,一切外在的表现形式就会趋近于同质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必须给某一种人物或者是事务贴上标签才能完成逻辑闭环。这一点表现在影视剧当中,就是某一类型的影片必须有一个什么样得结局。当代,很多影视作品喜欢保留一个大团圆结局,仿佛

当思想认知和价值体系形成统一之后,一切外在的表现形式就会趋近于同质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必须给某一种人物或者是事务贴上标签才能完成逻辑闭环。这一点表现在影视剧当中,就是某一类型的影片必须有一个什么样得结局。当代,很多影视作品喜欢保留一个大团圆结局,仿佛在影视作品中的大团圆会照进现实,然而这并非是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没好期待,而是在现有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框定,框定决定了大团圆的结局的重要性,当然,在没有这个框定的时候,不一定都是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也有很多。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1951年的意大利电影《小美人》,本片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而本片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结局,正因为没有大团圆结局,本片增加了一些真实性。

《小美人》说的是一个全民演员筛选所引发的故事,一部电影需要在罗马招募一位小女孩作为演员,听闻这个消息的家长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海选,其中有一个家长也加入到了演员大军当中,她自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选上,且选上之后可以帮助自己负债累累的家飞黄腾达。

然而在参选过程中,阴差阳错的发生了很多事情,虽然最后自己女儿的表演录像被送到了导演们的手中,但是站在放映室看到导演们对于自己孩子的表演却是大肆嘲笑,这个时候,这位母亲对于导演破口大骂,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被侮辱,毅然决然带着孩子离开了那里,而后事情发生了转机,但这位母亲依旧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小美人》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而且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现实主义电影,用今天的价值体系以及叙事逻辑来看,本片别具一格,原因就在于本片结尾处的非大团圆。

并非所有的大团圆都是有问题的,但我们所看到的大团圆更多的来源于创作者强行机械降神之后的结果,因为大团圆并不符合影片的发展结果,因此,一些大团圆看似有了,实际上比没有更糟糕。这是被刻板偏见强化的大团圆,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却很尴尬。

本片是一个非大团圆的结局,但是本片体现的重点在于穷人的尊严比金钱更重要,甚至于本片所铺陈的完全可以用结尾处的反转来作为结局,但是最后的最后,这位母亲断然拒绝了自己的女儿站在舞台上被别人嘲笑愚弄来为自己的家庭换回不菲的收入。这显然已经超越了金钱的范畴,因此,这种非大团圆的结局一下子将本片拔高到了一定的程度。这就是区别。

反观我们当代的很多现实主义电影,总是喜欢给主角配备一个金钱至上的结局,要么就是整个的社会价值取向至上的结局,他们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考虑到人的尊严究竟多重要。这也是当下社会的症结所在。人们过分的重视物质金钱带给人的感官刺激,但是却忽视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一个人的尊严才是不可被剥夺的重要的东西,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创作者们迎合的社会普遍的认知是无法带给观众们深入的思考的,即便是打着现实主义电影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临摹或者是隔靴搔痒,他们并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真是问题,只能徘徊在表象兴师动众。

现实主义之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行其道,原因在于战争破坏了欧洲各国的经济,而战后的人们大都变得普遍贫穷,这个时候,彰显等级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的现实了,人们这个时候需要锚定的是除了阶级之外的其他东西,而人类身上美好的性状,善良,坚强,勇敢,诚实等等优秀的品质便成了影视作品中的主要核心点,在本片中,荣华富贵确实是可以通过自己美貌的女儿当演员获得,但这个有前提,前提就是女儿失去做人基本的尊严,自己整个家庭变得趋炎附势。这是这位母亲无法接受的,也是她做人的底线。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电影发展就需要一尘不变,但是任何变化本质上需要的是人这个形象要立住。影视作品的主要核心在于人,人不可能只是迎合社会价值观的工具,电影作为承载人类梦想的艺术展现形式,更多的是可以做到鼓舞人心的,如果一部作品仅仅是催人变得更加有钱,那么这部作品本身地价值就会大大削减。好的作品总是能触及灵魂,他们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将一个人拉回来,让他看看自己的初心使命,究竟是金钱至上,还是说不要丢掉做人的本性,每一次的选择看似简单,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普遍价值观,如果这个价值观只能单一,那么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