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伟从不在乎过去牢固的标签,因为他从不给自己设限。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踏踏实实把事儿做好了,把每个角色演到底,同时不被任何一个角色限制住。他相信,只有不断打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范伟从不在乎过去牢固的标签,因为他从不给自己设限。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踏踏实实把事儿做好了,把每个角色演到底,同时不被任何一个角色限制住。他相信,只有不断打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文|鲁皮
编辑|蜉蝣
喜剧演员是对他最大的误解
2024年,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礼上,最佳男主角竞争激烈。有出演了《三体》的于和伟,演了《繁花》的胡歌,《去有风的地方》里给人惊喜的李现,而最终拿下这个奖的,是范伟。
在《漫长的季节》里,范伟展现了炼钢厂工人王响的市井,以及时代车轮下笼罩着的个体的悲伤。很多人发现,原来范伟早已不是那个家喻户晓的「笑星」。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喜剧演员是对他最大的误解。」
此时的范伟62岁,出现在获奖VCR里时胡子发白,戴着黑框眼镜。他承认,自己的年纪不小了。但年龄始终不是范伟突破自我的阻碍,至今,他依然「总想演一点跟过去不一样的角色」。
出道以来,他一直是这么做的。范伟的演艺生涯开始得不算早,31岁时在一次相声演出中被赵本山发现,才开始演小品。在春晚舞台上,他贡献了多个经典的形象。之后,他延续小品舞台的风格,又拍了《刘老根》、《马大帅》等电视剧。至今,范伟塑造的这些形象仍然活跃在互联网上。
但实际上,2005年,范伟在春晚舞台上贡献了最后的作品《功夫》之后,就从小品的世界里消失了。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描述自己的决定,「不甘心」。「小品舞台上的形象是脸谱化的,一旦被固定下来,就得永远延续下去,这一点让我特别害怕。」
他想撕下小品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的标签。41岁这年,范伟第一次正式地和电影打交道。他接到的第一个剧本是《看车人的七月》,他很喜欢,但和导演通话之后,他察觉到导演不想用他。范伟能猜到原因,「我那时候正演小品、电视剧,满街喊我药匣子的时候,让我来演那个看车的小人物,他怕观众笑场。」
为了说服导演,他开始仔细研究剧本,也根据经验做一些调整。他主动向导演提出,在一场要拍婚纱照的戏里,女方穿高跟鞋,自己的个头不够,就在底下垫了一个箱子,这样可以一点点把观众带入真正的剧情当中。正是范伟对角色的理解和调整让导演重新决定用他。
而这一部电影,在当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让范伟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但范伟没有就此止步。文艺电影之外,他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商业电影,在电影《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私人订制》、《1942》里出演配角。《南京!南京》里,他是谦逊近乎软弱的知识分子,《第一炉香》里他演出了觊觎年轻女孩的金主司徒协身上的邪气。
范伟就这样一直演到60岁。对很多男演员来说,花甲之年,表演风格早已定型,或息影,或在自己舒适区延续过去的经典角色。但为了获得更多突破的机会,范伟喜欢和新导演合作。因为他觉得,新导演会对作品倾尽全力。
他拒绝过很多影视剧的邀约,但第一次见到导演辛爽时,还没有剧本,只是听到整个故事,范伟就决定接下王响这个角色,「好像我们俩一下就打通了」。这是一个跟他过去塑造的人物和风格都不一样的角色。片子里,有很多虚实的对照,辛爽擅长留白,这对范伟的演技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范伟没有犹豫,他甚至觉得,60岁,遇到这样一个剧,跟自己有这么多契合的东西,能再次打破边界,「可遇不可求」。《漫长的季节》播出后,范伟又一次迎来了事业的新起点。
过不设限的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范伟的职业生涯并不像外界看起来的一帆风顺。
2014到2015年,范伟几乎没拍什么戏。商业电影的角色缺乏复杂性,文艺电影又要面对「小众」问题,不被关注。这让范伟陷入纠结,在过往的采访中,范伟多次表达过自己的疑惑:作为演员,是不是「不能永远干自己愿意干的事」?这是不是意味着,「在那儿把自己束之高阁?」
但他没有立刻作出决定,而是停了一年多。在摇摆中,范伟接到了《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剧本。这又是一个文艺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短篇,讲的是抗战时期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出演丁务源之前,范伟直觉电影的市场反馈不会太好,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故事。但丁务源是他真正想演的角色,复杂、有灰度,更接近真实的人性。在随波逐流和坚持自己之间,是对电影的热爱驱动范伟选择了后者。
结果,这部影片让范伟在54岁这年,拿到了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如今回望,这个奖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肯定了他所选的文艺片道路,也让他更坚定了「往淡了演」的克制的表演方法。
经历过事业的转折和沉浮,范伟不是没有过迷茫和困惑。但正是因为对表演的热爱与始终不给自己设限的初心,范伟一次次突破边界,也一次次撕掉标签。
2024年底,范伟染着灰白色的卷发,穿着黄黑色格子衫和烟灰色大衣,腋下夹着黑色手袋,在Bottega Veneta品牌的一组时尚大片中和舒淇、杨祐宁擦肩而过,在充满烟火气的街道上挥手穿行。
精致的布景下,范伟的出现让人诧异,这张具体的、写满时代气息的脸在王家卫式的慢镜头中展现着微妙的张力。但并不突兀,即使在时尚领域,范伟的表现力也同样鲜活、准确,击中人心。
这不是范伟第一次和时尚圈合作。去年3月份,范伟和时尚杂志《智族GQ》曾用16套造型,一个人演绎了16种完全不同的MBTI人格。有滔滔不绝的辩论家、温暖的守卫者、冷酷的企业家、沉醉的表演者……每一个形象都展现着足够独特的一面。在范伟身上,似乎看不到任何边界,他早已甩掉了那个终日不离金链子、墨镜和骷髅头卫衣的范德彪的影子。面对各种角色,都能表演出全新的气质。
当其他奢侈品品牌在新年大片中纷纷选择奥运冠军、建筑师、模特、流量明星演绎时,Bottega Veneta选择的范伟,不仅带给了时尚新的诠释,也证明着范伟如此多元。他早已活在了标签之外。
最近,范伟又一次跨界,第一次和汽车圈合作,成为汽车品牌smart的超能密友。这是一次双向选择,就像范伟一样,smart从来不是一个被定义的品牌。在汽车圈青睐流量明星的当下,smart超乎外界想象地选择了范伟。它看中的,正是范伟身上不断撕掉标签的勇气和从不设限的人生态度。这与smart的品牌主张「open your mind」不谋而合。
在诞生之初,为适应欧洲狭窄的街道和停车环境,被后人誉为「smart之父」的约翰·汤姆福德就画了一张草图。那是一台长约2.5米的小车,在他最初设想中,一个标准的6x2.5米的停车位,可以停下三辆这样大小的汽车。
1998年,在市场都在造大车的时代,smart推出了行业最特别的微型车smart fortwo。因为当时的城市交通条件需要这样的车,在之后的20年,smart两门的fortwo和四门的forfour凭借独特的风格迅速击中人心,风靡全球。
但坚持自我、突破边界向来是不容易的。不管对范伟还是smart来说,这都是一个长达20年甚至更久的故事。
在其他演员为了流量不停演戏的当下,范伟并不是什么剧本都接。拒绝也是一种选择,范伟一直在等新的导演,新的机会。他宁愿把时间花在打磨自己上,因为他知道,「电影真的是得琢磨的细活」。
而smart的第一张草图被设计出来,其实是1972年,到真正进入到市场的1998年,也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smart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坚信的方向。今天,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全面电动化转型后的smart也没有选择在参数上盲目堆砌,用短期爆量来获得一次性增长,而是和范伟一样,走了一条坚持自我,不靠标签说话的路,用真实的产品体验赢得用户。
这条路范伟走了几十年,smart也一样。他们都用时间、热爱和不断突破自我证明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是那些不设限的人和品牌。
道路和戏路越走越宽
不同于大众印象里「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范伟,现实中的范伟气质沉静、审美克制,和荧幕上的形象充满反差。2020年《人物》曾访问过一次范伟。他私下没有口音,普通话极其标准。休息的时候会看伯格曼的《婚姻生活》。那几年,他很喜欢东北作家双雪涛的小说。
这也是smart选择与他合作的原因——他身上的反差既是阅历的沉淀,也是他对作品角色的投入和追求。
这也奠定着他对复杂角色的理解。为了在不同的角色中赢得观众,范伟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出演《芳香之旅》时,他演一位劳模,他觉得劳模不该臃肿,3个月没吃主食。开拍之前,他写了一万字的笔记。
今年,他和周冬雨主演电影《朝云暮雨》,对他来说,这又是一个「突破舒适区」的角色。为了贴合老秦这个刑满释放人员的角色形象,范伟减重30斤。这是一种努力,也是一种创新,让范伟演什么,像什么。
在时代的变化面前,smart和范伟一样,始终走在自己坚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新的可能性。
在大家的认知里,smart一直是一家造精品小车的品牌。但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在采访中表示,「大家别把smart想小了」,因为「从1998年smart在奔驰的体系造车开始,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成只做微型车」。
于是,当大家还在为精灵#1惊叹时,smart再一次打破常规,发布了新车——中型尺寸的SUV 精灵#5 BRABUS超能版。它大胆、张扬,经典的黑红内外饰配色,以及与奔驰大G同款的BRABUS 21英寸轮毂,都充分展现出BRABUS的「暴力美学」,3.8秒的零百加速更让精灵#5 BRABUS超能版化作「性能猛兽」,受到众多男性用户的关注,一举颠覆了大家对smart小车和女性用户的固有印象。
但创新意味着更高的成本,smart品牌全球公司CTO羊军向外界披露,smart产品开发周期通常在三年半左右,改款车型也需要8个月以上,这样的周期才能确保每一款车在上市时都有足够完善的产品体验和可靠的品质保障。
为了在创新的基础上保证高性能的体验,2002年,smart就和欧洲最早的汽车高性能品牌BRABUS合作。1977年BRABUS在德国创立,一直是奔驰的性能提升改装商,是专业和品质的保证。双方合作推出的第一代smart BRABUS就被欧洲媒体赞叹,「双方共同的努力证明了一台座驾不仅可以极富创意,更拥有改变未来的能力」。
精灵#5 BRABUS超能版正是这样精神的传承,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兼顾着功能性和用户的体验感。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张明霞这样形容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对电动性能的愿景,更重新定义了客户对电动 SUV 的期待。」
这种不断探索,勇于撕掉标签的决心,最终带来的是范伟和smart在各自领域不可替代的实力。继《漫长的季节》之后,《朝云暮雨》的老秦再一次让范伟突破了演员的边界。而一个个时尚杂志的造型,也让网友再一次惊叹范伟的表现力,通过妆造,他也可以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和故事。
4月初,在米兰设计周上,精灵#5 BRABUS 超能版全球首次亮相就惊艳了众人。在汽车工业日渐成熟的当下,车型的同质化也成为汽车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smart并没有屈服于市场趋势。鲜明的设计风格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极致的暴力美学和豪华性能让这款车型被国内外媒体一致评价为800V时代的「性能艺术家」。
而在最近的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精灵#5 BRABUS 超能版一经上市发布就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大家称赞它外形酷炫、性能强悍,像「行走的荷尔蒙」。一位车友如此评价——这款车第一次让他对「smart这个品牌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
范伟和smart的合作,在演艺和汽车两个领域互为呼应,都展示着凭借热爱和坚持,人和车都可以在各自的赛道一次次撕掉标签,道路和戏路越走越宽。正如范伟在视频中提到的那句,「新时代,真正的有范儿,是有个敢打破常规的性子。」
聚光灯下几十年,经历许多沉浮后,范伟明白,踏踏实实把事做好,做瓷实了,才是生存之道。「我就说自己是手艺人,你把这活儿干好了,下边有的是人找你,你把一个活儿干砸了的话,大家都不会找你。」
拉开时间的长轴,人生其实从没有「正确」的样子,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踏实求真,只要坚持内心认定的方向,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时间会给出公平的答案,最后真正留在舞台上的,永远是那些充满生命力,不被标签所限的事物。人如此,品牌亦然。
来源: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