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鸡 离谱”“金鸡奖含金量”的词条冲上热搜,以权威性、专业性著称的金鸡奖被嘲“水漫金鸡”。
新晋影后0个人满意,今年内娱颁奖网友骂“不配”都骂累了
今年内娱各个颁奖,就没有一次是服众的。不是观众太挑剔,而是内娱太乏善可陈。
刚刚结束的金鸡奖,把最佳女主角颁给了李庚希,网友直接炸了锅。
“金鸡 离谱”“金鸡奖含金量”的词条冲上热搜,以权威性、专业性著称的金鸡奖被嘲“水漫金鸡”。
相比前几届的咏梅、奚美娟,李庚希直接滑档到了新手村。
李庚希的观众缘这两年急转直下,《小欢喜》乔英子圈了一波粉之后,勇闯新戏路看得观众难受。
《漫长的季节》里她接不住对手演员的戏,演中年版的张静初最后出场十分钟才终于给角色注入了灵魂;《雪中悍刀行》她像个被临时拉来救场的群演,角色魅力全无。
她演一个寄希望于换肾的年轻尿毒症患者,有很多情绪崩溃、表情挣扎、伪装坚强的外放型戏份,完成度不错。
但被抬到内地最专业评委会评出的影后这个位置上,不少观众还是想说“德不配位”。偌大的内娱,每年能捧出两只手数不过来的流量,能生产出几百部电影,贡献无数热搜和梗,但就是挑不出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影后。
尤其是在令观众满意的层面上,今年的颁奖礼如果做成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估计比《逐梦演艺圈》还低。
原本应该是高手过招、谁拿都担得起,现在透着种往下走的摆烂氛围——反正给谁都不服众,那就权衡各方利益送出去完事了。
一下子从窝囊废赛道飞升为国产影视最好用的男演员,好资源越来越多、奖项也拿到手软。这自然离不开雷佳音自身的业务能力,但也传递出内娱现在没啥人能打、逮住人就狠命捧的贫瘠。
讨论她选剧眼光、圈内定位、转型之路的多,讨论演技到底配不配得上这奖的少。
似乎奖项在不同类型的演员那里标准不一样,演傻白甜、大女主起家的,能把年代正剧演到八十就值得大大的肯定。而一直是演技派的,常年拿出90+的表现也很难被看到、被放大。
不少人为《父辈的荣耀》女主刘琳惋惜,每次都陪跑,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大家看完两部剧的一种普遍感受是,胡歌把宝总演得很好,而范伟把王响演活了。
结果一出被骂翻,“不是范伟需要白玉兰的认可,而是白玉兰需要永范伟证明自己的眼光”。之前疑似不公平的评选也被翻了出来,孙俪《辣妈正传》赢了梅婷《父母爱情》,童瑶《三十而已》赢了热依扎《山海情》、闫妮《装台》。上海明星、上海影视公司、上海故事仿佛自带加分,沪圈抱团、白玉兰专捧上海圈子的声音越传越响。
观众现在已经不会轻易相信奖项,所谓主流奖项选出来的胜者,不过是内娱关起门来搞分配的产物。
而范伟+赵丽颖这样的组合,前者的存在无疑能让舆论整体向好。
今年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差点被流量占领,王俊凯《万里归途》、张艺兴《孤注一掷》、易烊千玺《满江红》。还有转型成功、被当成模板的朱一龙,最后他获了奖。最佳男配也不遑多让,有《飞驰人生2》的范丞丞、《志愿军》的魏大勋。看下来让人两眼一抹黑,去年是没啥好电影、好演员了?
名不符实的明星拿奖,是整个行业固守、崩坏的表象一环。强捧的明星背后有着早就成气候的利益链,和日益保守的创作思路。奖项越发集中在头部档期头部大片,行业地位高的大导演、大制作公司、明星之间的绑定关系紧密。娱乐硬糖分析,只要主演了有票房的主旋律电影,国内的各大奖项都可以刷个遍,得奖概率一定是最大的。像是擅长主旋律电影的博纳,从《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到《长津湖》《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年轻流量的戏份比重在增加,主旋律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22年金鹰奖改革,取消了金鹰女神的名头,看起来要跟之前拥抱流量的弯路割席。但转而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8部优秀电视剧中,只有一部不是主旋律剧,也是严肃文学改编的《人世间》。主旋律、年代剧、群像剧,这些标签一出,大家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些剧,和这些剧当中混入的让人出戏的人。他们在偶像剧和这些好拿奖的剧中来回横跳,左手抓流量和粉丝经济,右手想冲口碑和业内地位。
《我们一起摇太阳》跟《送你一朵小红花》同导演同编剧,都是男主女身患重病、互相治愈、共同成长。李庚希比刘浩存多走了一步,她拿到了金鸡影后,刘浩存停在提名那里。
与此同时,很多奖项起初有意鼓励年轻演员、为新生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演变到现在,变成资源咖飞升成演技派、流量摇身一变成演员的镀金站点。 不是评出观众心声、回顾过去这一年的优秀表演,而是为明星们站台吆喝、装点他们的飞升路。
范伟、刘琳这样的演员好不容易演到能纵情发挥的作品,却常常给别人当嫁衣。每个都想选、却只能选一个的烦恼,内娱观众太想拥有了。
2024一个都选不出来的苦,2025年一定要加倍讨回来。
已经迫不及待想看明年各大颁奖礼要怎么“分猪肉”了,咏梅大战宋佳,内娱终于要有点看头了。
来源:汤圆的圆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