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玉:为了孩子纯真的笑容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7 22:23 2

摘要:轻音袅袅、性格温润如玉,真是人如其名,她叫林碧玉,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幼儿区护理长。18年来,她先后护理了400多名孤残儿童,帮助了100多名孩子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儿童护理员工作虽然琐碎、辛劳,却可以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轻音袅袅、性格温润如玉,真是人如其名,她叫林碧玉,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幼儿区护理长。18年来,她先后护理了400多名孤残儿童,帮助了100多名孩子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儿童护理员工作虽然琐碎、辛劳,却可以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就是贪恋这份笑容,让我坚持了18年。”

让我们血脉相连

“震惊”是林碧玉第一次走进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感受,“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残疾儿童”。2004年,林碧玉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先是在一家部队医院工作,2007年成为一名儿童福利院护理员。女性特有的同情心,让她对这些孩子有了独特的情愫。“他们大多被遗弃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等角落里,一出生就身患残疾、体弱多病,是一群折翼的天使啊!”

2014年,儿童福利院接收了一个患有膀胱外翻的新生儿。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极易引发感染,最优选择就是尽早手术。但此时,孩子身体条件达不到手术指标,只能先做护理。福利院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没有护理经验。林碧玉自告奋勇承担起护理工作,每天更换纱布30多次,一个月后,孩子终于可以手术了。不料术后伤口恢复不理想,孩子因哭闹挣扎导致切口崩开,膀胱又外露出来,医生说暂时不能再手术,只能接回继续护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尿量增加,纱布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林碧玉多方查找文献资料,寻找解决方案,护理垫、隔尿垫等10多种方法屡试屡败。最终,在一名儿科专家指导下,她创新保鲜膜引流技术,有效控制了伤口感染。一年多后,孩子再次手术获得痊愈,并被爱心家庭收养,开始了新生活。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需要长期频繁输血治疗,否则就有生命危险。那时,院里有3个幼儿患上此病,“孩子们轮番住院输血,病痛使孩子们常常哭闹难眠,那哭声在寂静的夜里真让人揪心呀!”为了哄孩子们入睡,林碧玉抱着他们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讲故事、唱摇篮曲,放下孩子时手软得连拿汤匙的力气都没有。这样的夜晚,她不知过了多少个。更难的是,孩子们几次轮番输血后,血库告急。院领导得知情况立即动员大家集体献血。“我刚好符合献血要求,就这样,我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她和孩子以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林碧玉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护理好孩子们,每天承担喂饭、换尿布、洗澡、按摩等琐碎事,没有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我们多流汗,孩子们就可以不再流泪。”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花第一次见到林碧玉,是上初中的时候。小花脚有残疾,走路时用左手撑着左脚,整个身体佝偻着。林碧玉看到后耐心劝导,“孩子啊,你一直这样走路,以后腰会直不起来的,大家就都看不到你的脸了”,她慢慢扶直小花的腰,鼓励她“抬头挺胸往前走”。小花练习走路时,林碧玉看她总是低着头,关切地询问。那妈妈般的眼神,让孩子敞开心扉,“同学们总是嘲笑我的脚。”第二天,林碧玉牵着小花的手,找到嘲笑她的同学们,接下来的一幕让小花至今难忘。林碧玉温和而有力对同学们说:“小花脚不方便,身为她的同学,我们要帮助她、爱护她,而不是嘲笑。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考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关爱。”接着,她蹲下看着小花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做好自己。你跟大家都一样,你会走路,已经进步很多了。”每每想到那一刻,小花心里就会涌起了一股暖流,“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而明亮,而那一席话,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田里生根发芽,让我学会了坚强和自信。”

孩子成长需要生活照顾,还需要情感支持,福利院的孩子尤其如此。小花等孩子上初三放学回来得晚,林碧玉总会叫厨房给孩子们留饭。孩子吃饭时,林碧玉就在一旁陪着,挨个询问“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然后默默记下每个孩子的需求,一一解决。后来,她制定了谈心谈话制度,每周找孩子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母爱填补他们心中的空缺。

小祥是一个敏感孤僻的孩子,不愿和人交流,上课打瞌睡,作业也总是应付了事。看着孩子那天真无邪的脸庞,林碧玉很是心疼,送了他一本书《小王子》。生活中,林碧玉对他嘘寒问暖,带他散步谈心、教他做家务,鼓励他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学习上,为他量身定做学习计划,通过与大孩子结对子为他补习功课。开始时,小祥各科都不及格,林碧玉没有批评,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平时上课总睡觉,没有认真写作业只能考这么多。你如果再努力一点点,一定会考个好成绩。”

在爱的滋养下,改变悄悄发生着。小祥变得阳光起来,学习也更努力了,期末考试全科合格。小花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林碧玉骄傲地说:“我们培养了20多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呢!”如今,小花成为了福利院的一名员工。入职那天,她对林碧玉说:“玉妈,是你教会我爱与被爱,现在我要把爱传递给他们。”

孩子的需要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伴随着社会发展,林碧玉在福利院工作的18年间,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也发生着变化,“现在,院里有178名儿童,重病重残占大多数。”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疾病复杂多样,护理难度较大。

小萱出生后被诊断为围产期脑损伤,林碧玉和同事们给她做完生活护理后,就为她做翻身训练、插棍训练、瑜伽球感统训练等康复活动。除了肢体康复外,她们常常抱着小萱,带她做游戏、看图片,引导她说话,带她认识各种物品。此后,小萱一直是院里的重点康复对象。林碧玉开心地说:“孩子3岁时顺利进入幼儿园学习,与同龄人相比没有明显不同。”

还有一名软腭裂合并KCNK9基因突变的患儿,无论吃什么都是一口吞掉。林碧玉创新性地将口肌训练法与辅食添加巧妙结合,“我们先给他一点饼干,含化了再吞,然后通过按摩、刷牙刺激口腔肌肉。”最终,这名患儿从鼻饲管喂食过渡到正常的经口进食。

对于不同的儿童,林碧玉有不同的护理方法,“脑积水儿童护理要点着重在头部,避免压疮,躺床时要给他垫上气垫圈和浴巾,将头颈垫高10至15度,可以减少积水淤积。”“脑瘫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差,骨质疏松,无论是按摩还是换尿布,动作都要轻柔。”……她总结探索了10多种护理方法,帮助解决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积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等儿童护理难题;牵头探索了“三分四定五化”抚育模式,即“分区管理、分龄抚育、分班教学,定食谱、定食型、定食量、定营养方案,程序化、个案化、全时化、标准化、人性化护理”;制定了《儿童日常照料规范》、《儿童用药照料服务规范》等12项儿童服务标准。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福利院掀起了一股浓厚的学习研究热潮,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设计出了感统箱子、连体裤袜、护肚围毯等康复照护器具,大幅改善了院内儿童的生活品质。

在同事们心中,林碧玉还是一名好老师,她把自己所学所知倾囊相授。对于学习吃力的非护理专业员工,林碧玉边鼓励边指正,每个细节都不放过。2016年、2018年和2022年的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林碧玉被推选为陪练人员、教练,帮助多人荣获奖项。“她手把手耐心指导我们操作,从场地布置到流程节奏,全方位模拟竞赛场景,让我们在一场场的实战演练中,锤炼过硬本领,打磨应变能力。”曾参与竞赛的陈美环这样说。

对林碧玉来说,儿童护理这条路上没有终点。“现在,我最想学习的是康复。因为我们的孩子大多重病重残,对于康复的需求很迫切。孩子的需要就是我的努力方向。”(本文儿童均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