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卫的风掠过茶馆的布幌子时,总带着些旧时光的味道。那里有老艺人敲着醒木说“且听下回分解”,有学徒在后台偷偷给师父的茶壶添水,有观众把瓜子皮扔在青砖地上,跟着台上的段子笑得前仰后合。可如今的相声江湖,却被直播间的闪光灯照得有些晃眼——杨议的拜师争议、侯耀华的直
天津卫的风掠过茶馆的布幌子时,总带着些旧时光的味道。那里有老艺人敲着醒木说“且听下回分解”,有学徒在后台偷偷给师父的茶壶添水,有观众把瓜子皮扔在青砖地上,跟着台上的段子笑得前仰后合。可如今的相声江湖,却被直播间的闪光灯照得有些晃眼——杨议的拜师争议、侯耀华的直播言论,让本该说学逗唱的舞台,变成了口水横飞的擂台。作为江湖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二位或许该听听老辈人的话:把江湖还给艺术,把体面留给时间。
一、江湖不是名利场,是手艺人的栖身之所
侯宝林大师当年在天津撂地卖艺时,为了一块“攒底”的好活,能在小茶馆里免费给观众打杂三个月。他常说:“艺人的本事是喂不饱的,唯有把心放在活计上,才能在江湖里站得住。”可如今的江湖,却有些本末倒置:拜师成了流量密码,收徒成了圈钱套路,连“砸挂”都从舞台上的幽默,变成了现实中的刀枪。杨议先生,您在直播间里红着眼眶说“拜师无需他人承认”时,可曾想起侯宝林大师为了师承辗转拜师的艰辛?侯耀华先生,您在直播中感慨“为了挣钱不支持拜师”时,可曾记得父亲当年为了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江湖本是手艺人的江湖。马三立在《我这一辈子》里演的那个小市民,穷困潦倒却始终不肯拿“艺德”换钱;郭德纲早年在小剧场里,为了留住观众,一晚上能说五段相声,段段都是新活。他们靠的不是炒作,不是争议,而是实实在在的本事。二位身处江湖高处,何不学学老辈人的“笨”——把直播间的热闹让给晚辈,把精力放在带徒弟、磨新活上,这才是对江湖最大的尊重。
二、体面不是吵出来的,是守出来的
相声行当有句老话:“台上见真章,台下留体面。”侯宝林与郭启儒搭档多年,台上互相调侃不留情面,台下却亲如兄弟;马志明与黄族民合作三十载,台下从未红过脸,因为他们懂得:真正的体面,是对艺术的敬畏,是对同行的宽容,是对江湖规矩的守护。杨议先生,您与兄长的纷争,本是家务事,何必拿到直播间里让众人评说?侯耀华先生,您与杨议的分歧,本是行业内部的探讨,何苦用“为了挣钱”这样的话伤了和气?
看看如今的德云社,岳云鹏走红后依然坚持每天练功,郭麒麟为了演好一段戏推掉所有综艺,他们用行动证明:体面是后台里流的汗,是舞台上磨的活,是面对争议时的沉默与坚守。二位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与其在直播间里争一时长短,不如静下心来写一段能传世的好段子,带几个能扛鼎的好徒弟——这才是江湖里最硬气的体面。
三、把江湖还给艺术,让时间说真话
海河的水之所以能流百年,是因为它容得下帆船与汽笛,载得动明月与星光。相声江湖之所以能传百年,是因为它既有侯宝林的大雅,也有张寿臣的大俗,既有马三立的深沉,也有郭启儒的诙谐。杨议先生,您的《杨光的快乐生活》曾让多少人看到市井里的幽默,那才是相声该有的烟火气;侯耀华先生,您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客串,曾让多少人感叹“相声演员演戏也有范儿”,那才是艺人该有的跨界体面。既然二位都曾用作品征服过观众,何苦在流量的泥潭里打转?
时间是最公正的判官。当年郭德纲被骂“三俗”时,谁能想到他会成为相声复兴的旗帜?如今那些靠争议走红的“网红演员”,又有几个能在舞台上站满十年?二位不妨学学前辈——侯宝林大师晚年依然在改《卖布头》的台词,马季先生临终前还在琢磨新段子。把江湖还给艺术,把自己还给作品,时间自会为你们写下最体面的注脚。
四、小编结语:江湖路远,艺术长青
估衣街的老槐树又开花了,那淡紫色的花落在茶馆的瓦当上,像极了老辈人留下的诗行。愿杨议先生能放下直播间的热闹,在后台好好教教徒弟们《八扇屏》的气口;愿侯耀华先生能重拾对相声的初心,带着晚辈们整理整理侯派相声的老活。江湖路远,艺术长青,当二位的名字不再出现在争议里,而是出现在新段子的作者栏里、新徒弟的师承表里,那才是对相声江湖最大的成全,对自己最大的体面。
毕竟,相声不是江湖恩怨的放大镜,而是人间百态的哈哈镜。把焦点从“人”身上移开,多看看“活”,多想想“艺”,这江湖才能重回它该有的模样——有笑,有泪,有传承,有希望。
来源:鲁源文化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