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于漫画和动画之间的动态漫画,曾相当长时间处于行业边缘与尴尬的位置,借助短视频生态、二次元文化和 AI 技术等几大东风,如同它流行的 " 秽土重生 " 剧情一般,正在成为短剧市场的香饽饽。
除了真人短剧,动漫短剧也正在发出对于爱优腾芒的 " 偷家 " 信号。
介于漫画和动画之间的动态漫画,曾相当长时间处于行业边缘与尴尬的位置,借助短视频生态、二次元文化和 AI 技术等几大东风,如同它流行的 " 秽土重生 " 剧情一般,正在成为短剧市场的香饽饽。
巨量引擎官方数据显示,早在 2024 年 Q4,动漫短剧的看播人群就超过 20 亿,付费规模突破 2600 万元。巨量引擎内容消费行业商业产品负责人潭锦也曾公开提到过,抖音生态已经形成高活跃度的漫剧用户圈层,用户付费意愿超越短剧。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真人短剧中年及以上的主流大龄受众,动漫短剧的观众普遍要年轻很多,深受二次元文化浸染的 Z 世代就是典型代表。换句话来说,相比真人短剧是从传统电视那里抢了观众,动漫短剧的意图更昭然若揭——进一步 " 刨 " 向长视频的基本盘。
相较短视频平台对于动漫短剧的进一步押注,近几年长视频在 " 降本增效 " 的大旗挥舞之下也都在默默收缩动漫预算,且层出不穷的建模与剧情同质化也正在让二次元爱好者寻找新的慰藉,此消彼长之下,动漫短剧能取代正统番剧成为市场主流吗?或者说,短视频能否以其作为突破口从长视频手里 " 虎口夺食 ",重塑动漫市场生态?
在这场较量背后,从行业角度而言,是短视频平台的 " 短平快 " 基因与长视频的 "IP 生态 " 壁垒的 PK,从产业高度来说,也是动态漫短剧的工业化量产能力与传统国漫的精品化制作体系的对抗。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动漫短剧的崛起密码
动漫短剧的崛起,是天时地利的综合。
如果仅从内容角度出发,动漫短剧非但不属于什么内容或者形式创新,反而更接近于 " 边角料 " 的清仓大甩卖。
从数量上来看,动态漫画是目前动漫短剧的绝对主力,顾名思义,就是 " 会动的漫画 ",相比标准动漫,帧率更低画面更粗糙。早在 1983 年,日本动漫杂志《The Motion Comic》首次提出 " 有动画感觉的漫画 ",将动画师引入漫画创作,1993 年,日本的 OVA 动画《当你回头的时候》应用动态漫画技术,推动其从实验性作品向商业化发展。
在国内,动态漫画的发展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地位一直不尴不尬,毕竟相比真正的动画,它的动作流畅度要差很多," 甚至不如 PPT",所以它更多是作为 IP 衍生品存在,用以拓展新市场和榨取 " 剩余价值 ",典型如《斗罗大陆》衍生动态漫画系列。
为什么近两年,动态漫突然就从边缘走到了舞台中央?
根本原因还是媒介的转变,以前动态漫的主要载体是 PC,如今变成了手机里的短视频,它天然契合短视频时代碎片化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它本质不是因为 " 动漫 " 而是因为 " 短剧 " 火的。
在剧情节奏上,它遵循的是短剧爽点密集、钩子连贯的制作逻辑,换句话来说,如今的动态漫短剧,编剧内核是 " 网文 " 那一套,与 " 日式 " 传统精品动漫相去甚远,是真正的 " 中式 " 爽文爆款内容。
就拿抖音播放量最高的动漫短剧《我每天征服一个美女》(2.4 亿累计播放量)来说,核心剧情就是男主陷在同一天的时间循环里长达 1000 年,经历 " 放纵→绝望→自我救赎 " 的转变,并在循环中觉醒特殊能力(如预知、操控他人行为),用于征服权力阶层和女性角色。这种 " 无限循环 + 异能操控 " 的设定,加 " 逆袭掌控命运 " 的爽点,和真人短剧的龙王剧一样,都属于 " 典中典 " 的男频爽文。
新榜统计的《抖音热门动漫短剧》榜单,几乎也是男频爽文的集中营,《我在末日当僵尸》《开局强吻裂口女》等内容从起名到剧情,都是明显不过的男频风格。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也显示," 起迹动漫短剧场 "" 天禄剧场 "" 巨巨番剧 " 等短漫短剧号的用户画像中,男性用户占绝对多数,年龄多在 40 岁以下。
所以说,动漫短剧和真人短剧一样,都是短视频平台反向定制出的内容形式,它们的爆火也并不那么 " 意外 " 和 " 偶然 ",就像是其常见的主角一样,是被 " 系统 " 选中的人。
其实相比消费者的需求,短视频平台方和动漫制作方的诉求还要更迫切一些,前者需要在真人短剧逼近天花板的时候寻找新的增量,后者需要在长视频平台动漫预算收缩时寻找新的 " 金主爸爸 ",二者一拍即合,某种意义上而言,动漫短剧的崛起,更多是由供给侧有意推动的结果。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动态漫短剧的制作成本相较动漫长剧要低很多,单部制作成本普遍 15-20 万,甚至比《狐妖小红娘》《斗罗大陆》《一人之下》等精品动漫的单集制作成本都要少很多。更何况还有 AI,巨量引擎数据显示,在 AI 的帮助下,动漫短剧的制作成本至少能降低 2-3 倍。
如果从生意逻辑来考量,动漫短剧的灵活性、风险性和可控性,都要更具优势。
媒介变迁、内容消费习惯塑造、平台方推动、制作方押注等综合因素影响,再结合商业逻辑与技术爆发,动漫短剧在众多 buff 叠加下,走到了关注点。
新的战役已经开始
当短视频平台和动漫运营方都将资源不断向动漫短剧倾斜时,长视频自然就会处于更被动的位置,而且这还不仅仅是内容形态的较量,更是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 PK。即便短视频的输出打法谈不上 " 精致 ",但面对 " 短剧 " 的前车之鉴,长视频不得不提前加以防备。
首先,从用户争夺角度来看,短视频通过算法推荐实现 " 短剧找人 ",与爱优腾依赖的 " 人找剧 " 模式形成根本性差异,动漫短剧凭借快节奏叙事和即时爽感,可能加速用户从长视频向短视频的时间迁移。
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动漫短剧凭借轻制作的优势,足以实现 " 量大管饱 ",例如番茄小说知名男频 IP《玄幻:从拉二胡开始》改编的动漫短剧,仅依靠 7 个人花了 1 个月就完成,虽然呈现效果仍 bug 丛生,但不能忽略的是,其主流受众,与《斗罗大陆》们形成高度重叠。
关键在于,算法推荐不仅能在内容消费端形成迅速铺量,还能反哺制作端的内容定制,在市场反应速度上要比长视频平台灵活很多,弊端在于内容易同质化,但优势也在于,可以快速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抓取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养成消费习惯。
其次,从商业模式层面而言,短剧生态本就比长剧生态具备更高的变现效率,而且重点还在于,短漫短剧可以触达众多泛二次元人群,这在消费场景上很容易理解,相比资深动漫迷 " 主动 " 在长视频平台精准追剧,普通人 " 被动 " 刷到动漫短剧也能被其 " 爽点 " 吸引,而且相比真人短剧受到超现实题材的限制,动漫短剧发挥空间更大,给到的爽点更强。
当动漫内容供应商当来自长视频的分账收入不断减少,那短视频的蓝海与快速变现能力,就显得更具吸引力了。
一个鲜明对比在于,据新榜报道,冬漫社制作的《炼气 3000 层:我是天妒之众神陨落》自上线至 4 月底,全平台累计收益已经接近 800 万元。而另一边,长视频的动态漫收益已经低至原先的 20%-10%,曾经好的作品能够跑到 200-300 万左右,目前只有十万甚至几千几百块的收益了。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威胁,抖快押注的动漫短剧,正在上升为内容生产体系的生态重构,这既是产业层面的,也是工业层面,具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番茄下场动漫短剧的信号也已经放出,根据新腕儿报道,番茄 IP《隐世魔尊,女帝带娃上门求负责》翻拍的 AI 动漫短剧《隐世魔尊,开局天降女帝》也于近期在小程序 " 饭余剧场 " 上线。这一题材同样与阅文擅长的男频异曲同工。
另外,相较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在 IP 运营上还更灵活,与用户的互动属性要更强,抖音头部动漫短剧账号 " 心动投递员 Nana"、"NewGirl 张可妮 " 分别拥有 400W+ 和 300W+ 粉丝,不仅远高于《斗罗大陆》动画抖音官方账号 70W+ 的粉丝,也高于《斗破苍穹》动画抖音官方账号的 200W+ 粉丝,它们作为 " 博主 " 本身,也与多个品牌建立了长期商务合作关系。
三福互娱 CEO 胡巍波曾在 " 漫剧星河 " 线下交流会上公开表示," 漫剧成为了 IP 的爆发点,能反哺 IP 源头漫画的收入,上线抖音后,拓宽了经营变现链路,丰富了版权收入。"
第三,AI 技术的工业颠覆。AI 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生产模式的工业变革,实际上,AIGC 的爆发,影响最深的便是内容创作领域,大量动漫社早已深度应用 AI 来参与制作,相比精工细作的精品番剧动画,动漫短剧的 " 含 AI 量 " 要更高,对产业链上的创作者要求也更低。
如前文提到的《玄幻:从拉二胡开始》,其制作方聚力维度正在加速 AI 动画短剧的产能布局,通过校企合作培养 AI 创作者,计划逐步扩大产能生态至月产 1000 部,这在传统动漫领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与此同时,抖音的即梦、快手的可灵,都在不断升级发挥作用促进动漫短剧的生产。
而更明显的趋势在于,AI 不仅加速了动漫短剧的创作节奏,更是溯源到了生产工具这一更底层的生意链条,并以此打通海外市场。
头部如中文在线凭借自研工具链,把传统传统动漫短剧制作的 11 个步骤压缩至 5 个核心节点,彻底革新了创作范式,并在 2024 年推出了近百部 AI 漫画和 AI 动漫短剧,即将推出的 AI 动漫短剧计划将在 Sereal+ 平台面向北美用户发行;初创公司如 YOOUSI.AI 试图将动漫短剧、AI 工具和全球化布局三者有机结合,借助自研工具 inkverse 将创作效率提升约 50%,以日本市场为突破口,走向全球……
如同真人短剧的出海热潮一般,动漫短剧相较国漫精品番剧,在市场适应性、生产效率和商业变现能力上也更具备优势,而 AI 则通过生产效率的革命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优势。站在平台方的角度而言,tiktok 架好的短剧出海的桥,一并捎上动漫短剧即可。
即便如此,从大盘来看,动漫短剧虽然异军突起,但整体仍处于萌芽阶段。ADX 短剧版显示,2024 年真人短剧年产 4.46 万部,但动态漫仅 1000 多部。
要说动漫短剧去撼动《斗罗大陆》,还言之过早,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代表着某种趋势值得关注,毕竟 " 真人短剧造出一个红果 " 这件事显然让所有长视频玩家抖一抖。
这让动漫从业者和爱优腾芒都不得不面对新的灵魂拷问。前者需要选择,究竟是搭上短剧生态这艘商业快船下海捞金,还是追随《哪吒》系列脚步十年磨一剑打造精品爆款;后者需要回答,自己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又是如何看待动漫市场的变局所在。
短视频炮制动漫短剧也别过于高兴,即便关于 " 走到爆发前夜 " 的信号在不断释放,但引爆点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来源:服部平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