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任何时代,都有童星出道的,但是后来走的路不同,结果也不同。还记得那个《闪闪的红星》电影吗?里面的那个潘冬子机智又勇敢,面对敌人英勇无畏。现如今51年过去了,他现在怎样了呢?011974年,祝新运12岁,北京的学校里,他和同学们正准备一场文艺表演。八一电影制片
在任何时代,都有童星出道的,
但是后来走的路不同,结果也不同。
还记得那个《闪闪的红星》电影吗?
里面的那个潘冬子机智又勇敢,面对敌人英勇无畏。
现如今51年过去了,他现在怎样了呢?
1974年,祝新运12岁,北京的学校里,
他和同学们正准备一场文艺表演。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李俊,
正在全国寻找《闪闪的红星》的主角,
跑了无数学校都没找到合适的男孩。
潘冬子这个角色需要纯真又坚韧的气质,导演的要求很高。
那日,祝新运在台上表演节目,
他的活泼瞬间抓住了李俊的目光。
试镜之后,导演决定了,就让他来演。
祝新运得知自己要演电影,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
父母也极为支持,他们认为这于孩子而言是一次机遇。
拍戏全然不像表演节目那般简单。
祝新运生长于城市,没有农村少年的质朴。
为使祝新运能更贴近潘冬子这一角色,
剧组安排其到农村生活三个月之久。
他跟着村里的孩子下地干活,
学着砍柴、挑水,晒得皮肤黝黑,手上也磨出了茧子。
三个月后,他回到剧组,整个人像是变了样,
眼神里多了份沉稳。
拍摄过程持续了近一年,祝新运吃尽了苦,但从没抱怨。
1974年国庆节,电影上映,
潘冬子就此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饰演者祝新运也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成名来得太快,祝新运还没准备好。
年仅12岁的他,无论走到何处都会被人认出。
有人呼喊着“潘冬子”,还有人将他团团围住索要签名。
学校里,同学们的目光也变了,老师偶尔也会拿他当榜样讲。
他开始觉得,生活不再属于自己。
八一厂给了他正式演员的身份,
之后几年,他接了不少戏,
演的角色大多是勇敢的小英雄,和潘冬子差不多。
他竭力演好每一个角色,
然而观众的反应却始终绕不开“潘冬子”。
每次演出结束,总有人说:“还是当年的潘冬子最好看。”
祝新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他还小,只能埋头继续演。
到了18岁,祝新运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童星的光环渐渐褪去,他的面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灵动,
在一众演员里,他显得普通。
娱乐圈里,靠形象吃饭的人太多,
他开始担心自己会被淘汰。
有时候,他会想,要不试试别的路?
可从小的表演经历让他舍不得离开这一行。
他决定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
学点专业的本事,给自己找条出路。
学院里,他认真听课,钻研表演技巧,
可毕业后,情况没怎么改变。
新上映的电影中,
观众念念不忘的依旧是那个12岁的潘冬子。
80年代初,祝新运的事业陷入低谷。
接戏机会渐趋寥寥,偶有角色可接,亦多为配角。
娱乐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演员层出不穷,
他觉得自己像被遗忘了一样。
看着镜子里不再年轻的自己,他开始怀疑,
演戏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
他试着接一些小角色,希望能重新证明自己,
可观众的反馈却让他更失落。
有人直接说:“你还是演潘冬子的时候最出彩。
这句话宛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入他的心田。
他甚至不敢再去看《闪闪的红星》,
因为那部电影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负担。
1987年,祝新运接接了一部新戏,
这次让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化妆师张玲亚。
她比祝新运大三岁,脸上总带着笑,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
两人因为化妆的事经常接触,渐渐熟络起来。
张玲亚是个爽朗的人,喜欢和大家聊天,
祝新运心情不好时,她总能看出来。
有一次,祝新运在片场外抽闷烟,
张玲亚走过来,随口聊起了自己的经历。
她说自己也经历过不少挫折,婚姻失败过,
工作也曾不顺,但她觉得,
日子总得往前看,只要肯努力,总有出路。
祝新运听着,心里像被点亮了一盏灯。
祝新运听完她的话,也让她开始了重新思考。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被“潘冬子”的影子困住,
忘了自己还能做别的。
拍戏的间隙,他与张玲亚的交谈日益增多,
进而发觉二人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
她喜欢看电影,也懂点表演,聊起工作总是眼里有光。
祝新运被她的乐观感染,慢慢打开了心结。
他开始考虑,不只是演戏,
也许可以试试幕后的工作,比如当导演。
张玲亚很支持他,说:“你这么能吃苦,干啥都能成。”
她的鼓励给了祝新运勇气。
之后,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渐渐发现了对方的好,
祝新运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
他既不在意她年龄长于自己,
亦不介怀她曾有过一段婚姻经历。
父母知晓此事后,并未表示反对,
仅仅期望他能够寻觅到真正契合之人。
祝新运和张玲亚的感情发展很快,
1990年,两人结了婚。
婚后,张玲亚生了个女儿,家里多了笑声,
祝新运觉得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张玲亚依旧从事化妆师工作,忙碌于其间。
然而,即便工作繁忙,她总能巧妙地让家中充盈着温暖。
祝新运每次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就觉得心里踏实。
在家庭的支撑下,祝新运着手认真尝试导演工作。
90年代,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转型,
革命题材的电影少了,市场化的作品多了。
祝新运抓住机会,从小项目入手,学着写剧本、调度演员。
第一次当导演,他手忙脚乱,拍出来的片子反响平平。
他有些沮丧,但张玲亚告诉他,哪有第一次就成功的,
多试几次总会找到感觉。
祝新运咬牙坚持,向老导演请教,参与各种项目的幕后工作。
他发现,导演比演员更需要耐心,每个镜头、每场戏都要反复琢磨。
几年后,祝新运终于执导了一部拿得出手的电影。
片子不算大红大紫,但在圈子里得了些好评。
他觉得自己总算在幕后找到了一条路。
之后,他又导了几部戏,偶尔也客串些小角色。
90年代末,电影行业竞争更激烈,但祝新运已经不怕了。
他知道,只要踏实干,总能有自己的位置。
张玲亚一直在背后支持他,每次他工作到深夜,
她都会留盏灯,等他回家。
如今,63岁的祝新运退休了,过着平静的日子。
女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不需要他们操心。
愿祝新运不再频繁现身荧幕之前,然其并未脱离电影圈。
偶尔,他会参与一些幕后工作,帮年轻导演出主意,
或者给演员讲讲当年的经验。
他偶尔也出来表演一下,
去年《西北岁月》、《天下同心》还有他的出演,
另外参演的《曙光》也在去年杀青了。
虽然退休,但是还是有着一颗表演的心。
张玲亚依然是他最大的依靠。
她现在不常做化妆师了,但还是爱看电影,
爱和祝新运聊当年的趣事。
祝新运有时会想,如果没有张玲亚,
他可能还在“潘冬子”的影子里挣扎。
是她拉了他一把,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也找到了幸福的家。
人生经历需要不断的尝试,
祝新运依然是那个坚强果敢的“潘冬子”,
但是他勇于尝试新的环境,在新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在低谷中,不妨尝试下新的道路,说不定就会有惊喜。
信息来源:
1、盘点影史百位童星--昔日童星今何在之祝新运.新浪
2、祝新运:从“潘冬子”到导演.凤凰网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