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分享了一段《蛮好的人生》的视频给我看,说这个剧很适合做销售的先生看。
朋友分享了一段《蛮好的人生》的视频给我看,说这个剧很适合做销售的先生看。
五一期间,我便陪着看了几集。
还没看到打鸡血的场面,倒先看到了一个中产家庭竟然只有10来万存款。
而主角胡曼黎又正在失业,每个月单单房贷就2.3w,更何况她还有一个在读书的儿子,光是报名冬令营就要10w。
别说她这点积蓄半年都熬不过,怕是熬两个月都难。
看到这里,我再次忍不住想要感叹,存钱真的太有必要了。
尤其是中产,更应该要存钱。
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有车贷,一个月开销如此大,没有存款的话,一旦失业,不敢想象。
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中产住着豪宅、开着好车,却可能连50w都拿不出来。
前几天才有朋友跟我说,她快要失业了,投了一段时间简历毫无回复,可手里存款又只有几万,现在每天都很焦虑。
如果我们在收入好时就早做准备,现在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那么不安了呢?
所以说呀,存钱真的很有必要!
·
1)经济有周期,赚钱也有周期。
经常有朋友问,你怎么这么有先见之明,早早就知道要存钱。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先见之明。
恰恰是因为我在职场上很普通,普通到30多岁时就发现,找工作明显没有20几岁时受欢迎。
那时我就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一直赚到钱,不可能一直赚钱顺利,不可能一直高收入。
世间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即经济有周期,有高速发展的时候,也就有低迷的时候。
其实赚钱亦是如此。
越是收入高的时候,我们越要意识周期的存在。
·
2)收入不等于存款,千万不要混淆了。
经常有网友说,你能存下这么多钱,收入一定很高吧,年收入起码有30w、50w。
说真的,买房以来,我们家的年收入最高的时候也只有28w,还不是年年都有这么多。
存得多就一定收入高,不见得吧。
同样的,收入高也不意味着就能存下钱。
胡曼黎好歹也是销冠,收入应该不低的。
看她住的房子,再看她一柜子的包包就知道了。
可是,她失业的时候,存款只有10来万。
更要命的是,她并不是个例。
先生的一个同事,也曾在房地产行情很好的时候赚到过不少钱,而且是连续几年赚到过不少钱。
我们都以为他买房可以全款付了,按照他赚到手的钱来说,是远远足够的。
可是2019年他买房的时候,40w首付还跟人借了一部分才凑够。
如此看来,如果没有存钱意识,没有存钱技能,收入再高也只是曾经赚到过很多钱而已。
这些财富与你擦肩而过,最终还是与你没有关系。
难怪《财富自由》这本书要强调,收入不等于财富。
想要实现财富积累,存钱是必修课!
·
3)不要在收入高时,急于大幅提高生活水平。
胡曼黎跟很多人一样,都在自己赚钱高峰期,大幅提高了生活水平。
买了豪宅,买了好车,还买了各种名包……
能赚钱的时候,这种生活自然很香。
可一旦没了收入,这种生活就都是负担!
她家单单每个月的房贷就要2.3w,就算卖了车和包包,也支撑不了几个月。
我们总是会在收入高时,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运气,而忽略了危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到来。
随着赚钱水平提高,适当提高生活水平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赚钱的意义所在。
但不应该把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拉高到与收入水平相差无几的状态。
一旦失业或降薪,这样的生活必然难以维持。
而经历过这几年的经济下行,应该没有人敢大声说自己一定不会失业或降薪吧。
所以,比较合理又安全的操作应该是,把增加的那部分薪水一分为二,一半用来提高生活水平,一半用来储蓄。
这样,既能享受到当下,又能有抗风险能力。
·
4)能赚钱的时候,恰恰是我们能多存钱的时候。
前不久朋友跟我说,她最近快失业了才意识到自己要好好存钱。
可是简单算了下发现如果失业的话,别说存钱了,平时的开销都要想办法压缩一下。
是的,能赚钱的时候,才是我们能多存钱的时候。
但是人们经常在能赚钱的时候不在乎存钱。
大家理所当然就觉得,这样的好事情会一直维持下去,而把风险意识抛之脑后。
为了不陷入这种思维,我会刻意去看一些从高处跌落下来的企业故事,以此警醒自己,不要飘,不要狂,要脚踏实地。
投资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你一直做出成功的决定,只要做到一直不要把事情搞砸就行。
美满的生活,也不需要一直都能赚到很多钱,只要做到一直有抗风险能力就行。
即永远给生活留出容错空间,而存钱是很好的一个手段。
来源:欧米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