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期间,平台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凭借着番茄小说的经验和团队,红果短剧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头部,且改写了付费和免费模式短剧的市场份额占比——据相关从业者表示,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短剧如今已经占据了国内短剧市场的半数份额,且仍在继续提升。
且盈利情况好于国内短剧平台。
作者 |兰杰
编辑 |乔芊
在五一假期期间,有人将时间交给了旅行,有人选择居家休息,在手机上的各大App中停留。此时,海内外网友达成的共识或许不只有短视频、还有短剧。
从国内的角度来讲,短剧带来的暴富神话已经是被戳破的繁荣,挣不到钱成为了行业内大多数从业者的感慨。
这期间,平台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凭借着番茄小说的经验和团队,红果短剧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头部,且改写了付费和免费模式短剧的市场份额占比——据相关从业者表示,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短剧如今已经占据了国内短剧市场的半数份额,且仍在继续提升。
与此同时,海外的短剧市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在海外,短剧仍是挣大钱的好生意,也是在国内市场难以生存的从业者们的出路。
如今,海外头部的短剧平台以点众科技旗下的DramaBox,和已经从中文在线独立出来的Crazy Maple Studio(枫叶互娱)旗下的ReelShort为代表。点众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告知36氪,其海外短剧业务过去一年的收入超20亿元。据36氪了解,这个数字接近国内头部短剧平台收入的一半。而ReelShort背后的公司Crazy Maple Studio,2024年的营收也达到了29.1亿元。
此外,国内许多曾以网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也在加快短剧出海的速度。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掌阅科技推出了海外短剧平台iDrama;中文在线推出了Sereal+、UniReel等短剧APP;麦芽传媒的NetShort、前柠萌影视联合创始人周元主导的StoReel等平台也进入了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字节旗下主打免费短剧的Melolo也已经在东南亚等地区上线。
根据DataEye-ADX的数据,从2024年9月开始,海外投放短剧APP的数量大幅增加,到2025年2月,投放短剧APP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31款,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竞争越来越激烈之际,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DramaBox和Reel Short。这并不稀奇,在一个新兴市场初现的时候,赢家往往是抢占先机的一方。但如今,已经有一些态势正在发生改变。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在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的叙述中,海内外的短剧几乎是同步启动的,前后的时间差距不过两个月,只是因为团队能力原因所以海外的步伐会慢一些。
而当时支撑陈瑞卿做出出海判断的,是其对于海外短剧市场规模的预测——海外的市场规模会是国内的三倍,也就是超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DramaBox和ReelShort几乎都是第一批出海的短剧平台。期间,DramaBox经历了一个后来居上的过程——2023年下半年,ReelShort凭借登顶美国iOS娱乐榜单的成绩,被国内媒体关注到,而彼时的DramaBox还处于默默无名的状态。
2024年春节期间,这一状态被打破,DramaBox连续7天在中国台湾地区登顶苹果商店娱乐榜,而在北美地区的谷歌和苹果商店中,DramaBox和ReelShort的当日营收轮流位列出海短剧企业第一名。这样的状态几乎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助力DramaBox实现反超的,除了团队换血,还有一个原因是,平台引进了大批量的翻译剧丰富了供给,这在跑马圈地的市场开拓阶段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此外,与国内一样,海外短剧同样离不开投流。有过海外短剧拍摄和投资经验的阿叶向36氪表示,海外单部短剧的投流成本依旧占据了成本的大头。也因此,有着较为丰富的投流经验的点众科技,在短剧出海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今,点众科技的海外业务负责人表示,DramaBox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北美等英语地区,以美国占比最高。
此外,平台上的供给仍以翻译剧为主,本土剧的产量在月均10-15部左右,产能还远远不够。
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本土化的难度并不小,除了高出国内2-3倍的成本以外,还有更多的合规问题,以及更难预测的投流效果等阻碍。
与DramaBox相比较,ReelShort一开始就走更彻底的本土化路径,但做互动剧出身的ReelShort缺乏内容供给,虽然质量更好,却也面临着更新慢、难以规模化的问题。
以谷歌商店的数据为例,2024年同期的时候,DramaBox的下载量还不及ReelShort,但如今前者在应用商店中的下载量已经达到了1亿+;而后者的下载量只有DramaBox的一半,也就是5000万+。
但这并不是说明本土化不够重要。
一方面,文化差异和合规问题甚至可以决定一部短剧的生死,如快手国际版SnackVideo的《修仙大佬在纽约》,因“物化女巫群体”遭投诉下架。
另一方面,本土化内容也决定了一部短剧能否成为爆款的底线。
阿叶向36氪表示,为了节约成本,一些短剧团队会在国内拍摄海外短剧。她拍摄的海外短剧中的女主角,如今也跑到国内进行拍摄。在这位女主角近期分享的ins中,她穿了黄色小香风的套装,“这会有一定的违和感。”小香风是中国女性日常穿着的流行元素,但在欧美地区很少有女性会日常穿着这样的衣服。这样的短剧成为爆款的概率也就会很小。
此外,对于国内团队来说难以分辨的外国面孔和外语口音,都会被本地人精准地识别出来。
也因此,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点众科技的海外业务后续会逐步增加本土化进程,提高本土剧的数量。而本土剧的供给,也会采用完全的本土化,即由当地人制片、拍摄和出演。
在DramaBox、ReelShort等平台保持领先之际,一些竞争态势也在发生改变。
市场的迁移和商业模式的变化
欧美市场的观众已经有着成熟的付费观看习惯,美国市场也是海外第一大付费短剧市场。
根据点点数据,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北美地区的RPD(平均单次下载收入)为4.7美元,欧洲地区的RPD约2.3美元,远高于海外短剧行业2.0的平均水平,更高于东南亚地区的RPD为0.7美元。
但在欧美地区的拍摄成本在不断攀升——由原先的15万美元每部,上涨到了20万美元左右,且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去年9月期间,为阿叶承制短剧的执行制片人与她的合作成员发生了冲突,原因在于这位制片人同时接了好几个承制的活儿,对方说洛杉矶每天会有几十个组同时开机,拍的都是短剧。
另一方面,一些降低成本的路径又难以堆出爆款。例如在国内拍出海短剧,除了会出现国内承制团队不了解欧美文化的情况,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阿叶在前段时间对接了一个海外短剧的项目,对方负责人告知她,整个摄制团队只有导演会英语,还不一定能用英语导戏,这让她很震惊,“执行导演做什么?要怎么和演员沟通?”
相较之下,文化更相近、拍摄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以及RPD(平均单次下载收入)相对较高的日韩地区,也在成为近年来短剧出海企业的选择。
此外,东南亚短剧市场已经超过了欧洲地区,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短剧市场——据点点数据,今年2月美国凭借2654万美元的收入,占据海外市场的近半壁江山,东南亚紧随其后,收入达690万美元。
2024年年末,字节旗下针对东南亚市场的短剧App Melolo上线,主打免费模式。但在上线后的几个月中,Melolo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反倒是因为平台上翻译剧的质量差、下载量低迷,显示出一种仓促感。即便如此,因为背靠字节,Melolo的上线还是引发了行业内对于字节是否要再造“海外红果”的讨论。
而Melolo的出现和东南亚地区受众较差的付费习惯,都在促进免费短剧模式的发展。点众科技海外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东南亚的用户覆盖也很高,基于本地的付费能力有限,一直没有着重开发,未来也会开始探索广告补贴收入的免费模式。”
更早之前,未有太多本土化举措的DramaBox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有了不错的下载量,占比其整体下载量的近30%。
海外的短剧,正在走过一条和国内相似的路径,但垄断还未出现,免费的模式也还没有当道。
来源:未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