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岳不群”到“程恢”,巍子的传奇人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6 11:36 1

摘要:影视圈中,巍子始终是特立独行般的存在。他塑造了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铁梨花》中的赵元庚、《打狗棍》中的戴天理等多个经典角色,无不深入人心。

最近,因短剧《狮城山海》收视爆棚,一位老戏骨再次闪入了大家的眼帘。他便是巍子,一位“戏红人不红”的老戏骨。

影视圈中,巍子始终是特立独行般的存在。他塑造了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铁梨花》中的赵元庚、《打狗棍》中的戴天理等多个经典角色,无不深入人心。

荧幕上光彩夺目,现实中的巍子却保持着低调作风,将自己的私生活包裹得严严实实,以致于观众“只知其戏不知其人”。

巍子,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的人生经历,远比他演绎的角色更为丰富:从宁夏知青到话剧舞台,从人艺最年轻的一级演员到影视剧黄金配角,从净身出户的离婚男人到培养出优秀演员儿子的父亲……

巍子原名王巍,1956年出生于宁夏银川的一个干部家庭。

12岁前,巍子的生活无忧无虑,父亲常带他游泳、滑冰、钓鱼,他甚至获得过宁夏自治区滑冰冠军。然而,那场突如其来的“运动”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巍子曾回忆道:“谁打了我爸爸?谁打了我爸爸?你出来,我跟你们拼了!”放学回家看到满身伤痕的父亲,12岁的巍子拿着一把刀冲到父亲单位,好心的门卫大爷将他死死抱住。

自此,巍子和弟弟成了无人管束的“野孩子”,性格中的倔强与叛逆开始显现。

1973年,17岁的巍子作为知青被下放到黄河边一个叫杨家寨的村子。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时候没菜,我们就拿那个盐泡点米饭,有的时候连咸菜都没有,而且那个时候油是凭票的,一个月才半斤油。”

饥饿的驱,使这个城市长大的少年学会了生存之道——“只有比别人干的活多,才能拿到更多的工分,别人挖5平方的坑,你就得挖6平方”。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学会了偷农户的菜和鸡。

“怕把鸡主人招来,鸡下完蛋,就索性将脖子一拧。”

性格刚烈的巍子,常常为了让争一口吃的与知青打架,“那时候谁欺负我,我就跟谁干,主要目的是争夺吃的。大锅饭一人一个馒头,有人多拿了一个,你没有了,就向对方要,对方不给, 那就打架!”

1976年,返城无望的巍子,意外得知宁夏师范学院艺术系招生。毫无艺术基础的他,硬着头皮参加了考试。面对考官,他用蹩脚的宁夏普通话念了一段报纸,紧接着又唱了一首《毛主席语录》,原以为希望渺茫,殊不知竟在半年后意外收到了录取通知。

毕业后,巍子被分配到宁夏话剧团,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龙套生。看到孩子当不成“明星”,父母苦口婆心劝他:“你当清洁工都不该干这一行!”

凭着不服输的性格,巍子潜心钻研表演,最终从龙套一步步逆袭为副团长。

1985年,29岁的巍子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进修班,成为班里的“老大哥”。为了留在北京,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大二时便在中戏首届小品大赛中包揽编剧、导演和表演三个一等奖。

1989年毕业前夕,巍子凭借话剧《桑树坪纪事》中“疯子”一角获得第六届“梅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戏在校生。北京七家国家级艺术团体同时向他发出邀请。权衡再三,他最终选择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人艺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

毋庸置疑,话剧舞台的历练奠定了巍子扎实的表演功底。在人艺期间,他主演的《桑树坪纪事》和《虎符》分别获得“梅花奖”和首届全国话剧优秀演员奖。这些舞台经验为他后来的影视表演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后他感慨道:“人艺对我的影响是永远的,我觉得可以受用一辈子”。

相比深耕话剧舞台,转战影视圈的决策改变了巍子的职业轨迹。

1992年,巍子主演的电影《蒋筑英》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电视剧《情满珠江》让他真正被广大观众熟知。该剧原定男主角是陈宝国,因档期问题换成了巍子,片酬从400元涨到1000元一集。

正是这部剧的成功,让巍子真正意识到影视剧的影响力,也埋下了他离开人艺的种子。彼时,人艺的月工资仅为150元,拍一部戏的收入则可达数万元。1994年,巍子毅然从人艺辞职,还因此在演艺圈掀起了轩然大波,被指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2001年,央视大戏《笑傲江湖》震撼播出。

该剧中,巍子饰演岳不群,将这个“伪君子”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恨得牙痒痒。这个角色,成为武侠剧史上很难超越的经典。最初,朋友纷纷打电话质问他为何接这个反派角色,巍子解释:“一是人物有意思,二是黄健中导演的盛情邀请,三是想‘换道菜吃’”。

2010年,《铁梨花》中的军阀赵元庚让巍子再创高峰,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被评为“最具魅力的人物”。2013年,《打狗棍》中的戴天理一角更让他获得国剧盛典“最佳男演员”奖。为了演好被挑断脚筋的戏份,他专门在家练习盘腿用手走路两个多月。

巍子的表演风格以真实、细腻、富有层次感著称。他善于通过微表情和小动作展现人物内心,如饰演理论家魏彦洲时,自创戴高度近视眼镜的细节,尽管因此摔了好几跤。在《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他将这位晚清商人的精明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导演郭靖宇如此评价巍子:“他的表演让角色有了灵魂,他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活角色”。

巍子在业内被戏称为“戏霸”,这并非贬义,而是对他艺术执着的高度认可。拍摄现场,他曾因有人走动而大声呵斥,后来发现对方是制片人,事后不禁莞尔。这种对表演环境的严苛要求,诠释了他“戏比天大”的职业信念。

为角色全身心投入,是巍子的一贯作风。拍摄《打狗棍》时,45度高温下他坚持穿厚棉袄演出;为一场淋雨戏,他拒绝使用替身,在冷水下淋了四小时。这种敬业精神感染了整个剧组,演员杨志刚回忆:“巍子老师都这么拼,我们年轻人哪敢懈怠”。

拒绝滥用替身的原则贯穿巍子整个职业生涯。即使过了花甲之年,他仍坚持亲自完成动作戏。在《英雄祭》中,他自导自演,为追求真实效果,一场爆破戏反复拍了七条,耳朵被震得暂时性失聪。他常说:“观众花钱看的是演员的表演,不是替身的背影。”

演员王紫逸(巍子之子)透露:“父亲在片场从不因私事影响工作,即使我们同组,他也只把我当普通演员对待”。

巍子的成功绝非偶然,因为他做到了将艺术与商业平衡。

离开人艺那段时间,他一度为生计疯狂接戏,“15个频道占了9个,可我从未降低表演标准”。随着知名度提升,他开始精选剧本,拒绝粗制滥造的作品。他表示:“演员要吃饭,但不能只为吃饭而演戏”。

演艺之旅曲折,巍子的感情生活同样坎坷。

在宁夏话剧团期间,巍子与同班同学夏立言结婚,1982年生下儿子王紫逸。调入人艺后,他请领导将妻子也安排到北京工作。然而,随着决意离开人艺投身影视圈,夫妻俩的矛盾不断加剧。

“她拧、我也拧,就是拧到一起了。那个空气是凝固的。”1995年,离婚后的巍子选择净身出户,把房子、存款都留给前妻,自己身上只剩下600块钱。离婚当天,12岁的儿子正在玩玩具,巍子只说了一句“爸爸要走了”便冲出家门,随即在街头抱头痛哭。

离婚后,巍子与演员史兰芽曾相恋五年,最终因性格不合分手。史兰芽后来嫁给了李幼斌,而巍子至今单身。谈及感情,他坦言:“我这人太倔,不适合婚姻,把戏演好就够了。”

如何与儿子王紫逸处好父子关系,是巍子人生最重要的篇章。

离婚后,儿子随母亲生活,巍子支付抚养费却疏于陪伴。王紫逸青春期叛逆,被送到加拿大留学却挥霍无度,巍子一度断绝经济支持。

当儿子偷偷考上中戏时,巍子勃然大怒,却又暗中关注他的学业。王紫逸出道后坚持不靠父亲名声,甚至改名“王紫逸”以避嫌。

直到父子俩合作电影《拆弹专家》,两人的关系才真正和解。

如今,王紫逸已在影视圈小有名气,巍子对此自豪地说:“我一次都没帮过他,他的成就是自己拼来的。”

2020年后,已过耳顺之年的巍子依然活跃在荧幕上,出演了《最美逆行者》《安魂》等作品。

在电影《安魂》中,他饰演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坦言这是“从业以来从未有过的表演体验”。这种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彰显了这位老艺术家的职业追求。

2025年,巍子在热播剧《狮城山海》中饰演山海帮前帮主“程恢”一角,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一致拍手叫好。

巍子的人生哲学简单而深刻:“演戏如做人,贵在真实”。从知青到演员,从人艺到影视圈,从丈夫到父亲,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宁夏汉子特有的倔强与真实。

尽管获得无数奖项和荣誉,但他最珍视的还是观众的评价:“演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在流量至上的娱乐时代,巍子这样的演员显得尤为珍贵。他不炒作、不营销,用一个个扎实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正如媒体评价:“巍子把一生都献给了表演,他是真正的演员,而非明星”。这种艺术精神,正是中国影视行业最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如今,69岁的巍子享受着简单生活,打打高尔夫、骑马、与朋友小聚。回望过去,他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演戏。能靠自己喜欢的事吃饭,是最大的幸福”。

这份满足与淡然,或许就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最好归宿吧。

来源:思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