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吉林省偏远农村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家。
1978年的夏天,吉林公主岭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李玉刚。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吉林省偏远农村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家。
身着华丽戏服的他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一曲《贵妃醉酒》惊艳四座。
观众惊叹于他完美的女装扮相和婉转的唱腔,却没人知道这位表演艺术家一开始其实差点活不下去做起了乞丐,甚至还因为没有出路而投河自杀过。
1978年7月23日,李玉刚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他们一家人主要就是靠务农为生,李玉刚的父母为生计终日奔波操劳。
他的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家五口人就这么挤在一个有三间土坯房的老房子里,生活十分清贫拮据。
他的老家二人转文化非常的兴盛,李玉刚的母亲也非常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时不时就会哼上两句,而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李玉刚的童年。
后来的他愈发展现出了自己艺术的天资,尤其对音乐戏曲有着独特的天赋与感知力,常常为一部收音机里偶然飘出的戏曲唱段如痴如醉。
乡间庙会上那些简陋的歌舞表演,村头大喇叭里传出的样板戏选段,都在不经意间滋养着这颗艺术的种子。
然而在这个家庭里,音乐与艺术是奢侈品,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
家境的贫寒使他无法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甚至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想学艺术的愿望。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吉林省艺术学院文艺编导专业,本以为是终于要走向实现梦想的道路了,却没想到高昂的学费让李玉刚望而却步,最后不得不在入学之后没多久选择了辍学。
1996年,18岁的李玉刚揣着200元离家,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涯。
为了生存,他辗转于餐厅服务员、家政工、歌舞厅杂役等职业,甚至一度在音像店打工,边打工边模仿磁带中的唱腔。
离开校园的李玉刚,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四处漂泊。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玉刚的命运。
当时,他所在的一个民间歌舞团要进行一场演出,主办方安排他和一位女选手混唱《为了谁》。
可就在演出前,女选手突然有事无法到场,现场又找不到别的女演员替代,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关键时刻,李玉刚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平时练习唱歌时,能够运用真假声转换,模仿女声唱歌。
于是,他鼓起勇气向老板提出自己可以一人完成男女声的演唱。老板在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让他试一试。
演出开始,李玉刚站在舞台上,深吸一口气,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他先是用醇厚的男声唱出了歌曲的前半部分,接着,巧妙地运用真假声转换,以细腻婉转的女声唱出了歌曲的高潮部分。
他的声音真假难辨,宛如天籁,现场观众被他的精彩表演深深震撼,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次成功的演出,让李玉刚看到了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独特优势,也坚定了他走歌手这条路的决心 。
可是他的反串表演在那个时候接受的人并不多,他的这条路一开始并不好走。
他因男扮女装的表演风格被现场观众喝倒彩,还有人朝他扔饮料瓶和大喊“人妖”。
在那段艰难时期,李玉刚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站在大桥之上,下面就是湍流的江水,那一刻李玉刚真的觉得跳下去就一了百了了。
不过老天爷却不允许这样一个努力的失败在中途,就在他准备跳河的时候被一位好心的乞丐救下。
乞丐劝慰他鼓励他,这位陌生人的鼓励使李玉刚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这段经历不仅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成为他日后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反串”表演绝非简单的男扮女装,而是一门需要极高艺术造诣的表演形式。
为了练好这门功底,李玉刚决定将自己多年的自学成果系统化,甚至找机会拜访了多位艺术名家。
一切的努力都是有结果的,2006年,李玉刚登上《星光大道》舞台以改编版《霸王别姬》惊艳全国。
他身着华服,男女声切换自如,将京剧韵味与流行音乐融合,凭借其独特的反串唱法以及男女声自由切换的技巧,李玉刚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他在节目中表现出色,最终斩获年度季军,从此一炮而红。
《星光大道》之后他也是一夜成名,各种演出邀约纷至沓来,他终于从地下室的"北漂"艺人变成了备受瞩目的新星。
节目播出后,《新贵妃醉酒》迅速风靡,其专辑销量破百万,商演邀约不断。
成名后的李玉刚并没有被名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他开始涉足电影、话剧等多个领域。
2007 年11 月,他参演了由著名导演陈薪伊指导的舞台剧《红楼梦》,在其中饰演角色 “蒋玉函”。
这是李玉刚第一次参演舞台剧,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在排练时多次向导演和其他老师们虚心请教,自己也下足了功夫。
他认真揣摩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努力将角色的特点展现出来。他超乎常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表演受到了导演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2009年,他成为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位登上悉尼歌剧院举办个唱的中国人,并获得“南十字多元文化贡献金奖”。
从农村青年到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用二十余年的坚持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表演需要才华,更需要坚持。
如今,李玉刚仍在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新现代表达,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章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