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花一毛钱就能看场电影的年代吗?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4 03:03 2

摘要: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看电影就像吃饭一样平常,普通老百姓一年能看50到140部电影,银幕上的故事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一电影档,却无论如何提不起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兴趣。

不像上世纪,虽然那时候物质生活不那么丰富,但是,看电影实在是一大盛事。

那时候,电影院门口总是排着长队,孩子们攥着皱巴巴的毛票,兴奋地等着进场。

一毛钱看国产片,两毛钱就能看进口大片,每周至少一部新片,后来甚至增加到一周三部。

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看电影就像吃饭一样平常,普通老百姓一年能看50到140部电影,银幕上的故事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影如流水般供应的年代,观众积累了大量的观影经验。

他们能清晰地把电影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看到烂片会骂,但看到中等水平的片子却不会太生气,毕竟下周还有新片可看。

那时候,电影是日常娱乐,而非稀缺资源,观众的心态也更平和。

对比今天,大多数观众一年进影院的次数屈指可数——普通观众1-6部,资深影迷也不过10部以上。

这个数字,甚至比不上八十年代一个普通孩子的观影量。当电影从“日常消费品”变成“奢侈品”,观众的心态也彻底变了。

如今的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变得极其苛刻。

看到烂片会愤怒,看到中等水平的片子依然不满意——因为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电影票钱,还有宝贵的时间和期待。

一年就这几部电影的配额,如果没能得到足够的享受,观众自然会觉得“亏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圈经常困惑:有些片子明明不算烂片,甚至有不少可看之处,却依然被骂得狗血淋头。原因很简单——观众的机会成本变高了。

他们不是在对一部电影打分,而是在评判自己为数不多的观影体验值不值。

当电影从大众娱乐变成小众消费,行业的思维也该转变了。观众不是变得挑剔了,而是他们的选择更珍贵了。如果电影人还抱着“凑合能看就行”的心态,那被骂“烂片”真的不冤。毕竟,这个时代的观众,没那么多耐心和机会去“试错”了。

说出来00后可能不信,我们小时候用冰棍钱就能追星。

你的第一部花钱看的电影是多少钱的票?评论区见。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