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段被尘封的南洋华人帮会史,被《狮城山海》拍出来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4 21:41 2

摘要:4月30日,《狮城山海》登陆央视八套次黄档,这部由郭靖宇监制兼编剧、巨兴茂执导,巍子、杨旭文领衔主演的南洋帮派热血传奇剧,为我们揭开了一段鲜少被影视作品关注的南洋华人帮派史。

“山海帮,是相互帮扶的帮,不是黑帮的帮。”

这句台词道破了南洋华人帮会的本质。

4月30日,《狮城山海》登陆央视八套次黄档,这部由郭靖宇监制兼编剧、巨兴茂执导,巍子、杨旭文领衔主演的南洋帮派热血传奇剧,为我们揭开了一段鲜少被影视作品关注的南洋华人帮派史。

开始一直不知道,南洋华人还有这样的历史,直到看了剧去了解,才发现,我们对南洋的华人和故事,还是知之甚少。

南洋华人史,还得从清朝中后期说起。

那时国内战乱频仍、土地贫瘠,大量中国南方民众被迫踏上“下南洋”的艰辛之路。

19世纪中叶,马来半岛锡矿工人中,华人的死亡率高达40%。正是在这样的生死存亡之际,华人帮会应运而生。

南洋地区最著名的华人组织当属兰芳公司和义兴公司。

兰芳公司由广东客家人罗芳伯于1777年在婆罗洲创立。最鼎盛时期,它管理着近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辖下人口接近400万。

义兴公司则更直接地源自天地会,在19世纪初于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等地兴起。

《狮城山海》中的“山海帮”,正是以这些真实历史上的华人帮会为蓝本塑造的。

剧中设定的山海帮内部有侠义堂、威远堂、风云堂、忠孝堂等不同堂口,每个堂口负责不同区域与职责,这与历史上帮会的组织架构极为相似。

虽然这些组织带有帮派色彩,但在殖民统治下,它们实际担负着庇护同胞、维护社区秩序、传承文化的重任。

历史上,义兴公司在柔佛捐款支持华文教育,参与创办了宽柔学校;兴建了多座庙宇,如柔佛古庙;还负责管理义山(华人公共墓地),解决了早期移民去世后无处安葬的困境。

《狮城山海》中的权力冲突,正是这段历史的艺术反映。

剧中华人警察总长郑秋对山海帮的打压,山顶仔与山海帮的争斗,都反映了当时南洋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华人帮会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南洋华人帮会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载体。

《狮城山海》则深入挖掘了这些精神内核。

首先是“义气”观念。

在传统华人文化中,“义”是核心价值之一。剧中程恢的老仆发叔为救刘振东不惜以身犯险,最终命丧警署。

黄忠信听闻义父程恢面临险境,立刻提出愿意替他赴险。

刘振东为父报仇,不惜冒险绑架并杀死山顶仔老大巫阿楠。

这些情节折射出华人帮会崇尚的“以义为先”的核心价值。

历史上,华人帮会都有特定的入会仪式和严格的行为准则,强调成员间的兄弟情义与忠诚。

其次是自治自保的生存哲学。

华人帮会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组织形式,它在殖民统治下为华人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剧中山海帮设有多个堂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治系统。

程恢在讨论帮派未来时,提出要做正经生意,将山海帮改革成山海公司搞运输,这反映了华人帮会向商业组织转型的历史趋势。

历史上,华人帮会确实经历了这样的转型。早期的帮会更多依靠武力维持秩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帮会开始涉足商业活动。

再次是“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

尽管身在异国他乡,华人移民仍然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帮会组织通常会建立祠堂、学校,以传承中华文化。

剧中人物言行中充满着这种文化认同。

程恢和刘雄武等人尽管远走他乡,仍保持着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讲究忠义、重视家族、尊敬长辈、关心后代。

最后是“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剧中程南屏与父亲程恢在理念上存在分歧,反映了当时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折射出华人帮会在时代变迁中面临的转型挑战。

历史上,随着殖民地政府的现代化管理推进,一些有远见的帮会领袖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新时代,将帮会功能转向更为合法的社团组织或商业机构,这种转型体现了南洋华人的适应力和创新精神。

《狮城山海》通过对山海帮的刻画,不仅再现了南洋华人帮会的历史风貌,更深入挖掘了帮会文化背后的华人精神内涵。

这些精神构成了华人移民群体的精神支柱,支撑他们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并最终融入当地社会,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那些在南洋打拼的华人先辈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狮城山海》的播出,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致敬。

来源:尔文新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