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与赵丽颖犯了同样的错!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4 19:16 2

摘要:在央视《文化十分》采访中,她解读新戏《我的大观园》时提到,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并称其为“长子长孙”。

最近,越剧演员陈丽君有点“憋屈”。

在央视《文化十分》采访中,她解读新戏《我的大观园》时提到,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并称其为“长子长孙”。

这句话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因为在《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在贾家的辈分,毋庸置疑。

人们口口声声喊的“宝二爷”,其实上有早逝的哥哥贾珠。

论辈分,贾府真正的“长子长孙”应是宁国府的贾琏。

争议发酵后,网友迅速分化为两派。

一方认为陈丽君“连基本常识都搞错”,质疑其专业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另一方则呼吁“包容口误”,强调她为越剧推广做出的贡献,不能以偏概全。

就在网友开始唇枪舌战时,红学专家说了一句公道话。

他强调,这一错误暴露了对原著理解的匮乏,但也呼吁公众“不必穷追猛打”。

随后,《文化十分》删除了争议片段,但陈丽君与其团队至今未公开回应。

01

说错了一句话, 陈丽君为何被质疑?

陈丽君近年因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红,成为戏曲界“破圈”的标杆人物。

她以女小生身份演绎的《新龙门客栈》中贾廷一角,“邪魅一笑”火遍全网,线下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作为越剧《我的大观园》中贾宝玉的扮演者,陈丽君年初刚凭此剧获奖,5月还将登陆北京舞台。

观众认为,她对角色背景的误读暴露了文化积累的不足。

“演员若连角色身份都搞错,何谈传递经典精髓?”

尤其是她近年频繁跨界综艺,出席时尚活动,被视作“专业素养滑坡”的佐证,更被质疑“名利心盖过专业追求”。

也许,她只要不练功,不登台演出,就会被质疑“偷懒”和忘了“初心”。

那么,被陈丽君说错贾宝玉身份,错得离谱吗?

贾府人物关系错综复杂,99%读者即使读过《红楼梦》,也未必理得清人物关系。

换句话说,正是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把人绕得“云里雾里”,才让很多读者对其望而生畏。

但是,普通读者说错不要紧,陈丽君却不能。

这个特殊性在于:她不仅是演员,更被视作“戏曲文化传承者”。

若普通网红说错,一笑而过,但陈丽君不可以。

因为她是代表传统文化的“顶流”,必须严谨。

学者普遍指出错误,但强调“不必全盘否定”,肯定陈丽君“为越剧吸引年轻观众”的贡献。

但是,浙江省政协委员张琳指出,越剧需要“用新媒体吸引观众”,但也需警惕“流量反噬专业”。

更多的网友认为,陈丽君平日刻苦钻研角色,此次可能是表达偏差,希望公众给予宽容。

02

无独有偶,此时的陈丽君,就像彼时的赵丽颖。

去年,赵丽颖因参加新加坡电影节的红毯照被群嘲。

“腿不直”“裙子太短”“造型太土气”……

赵丽颖在微博上的那句“我觉得今天很好看”反遭舆论反噬。

其实,陈丽君也好,赵丽颖也罢,她们有错吗?

陈丽君此次争议亦折射出公众对“文化偶像”的双标期待。

既要求表演艺术家能接地气,又苛求其完美无瑕。

这种矛盾源于“顶流”的符号意义。

换而言之,他们不仅是个人,更是文化输出的“代言人”。

两人都想用“文化使者”来成为自己的另外一张名片,在某种意义上就更需要容错与自省的双向奔赴。

在对公众的态度上,需理性区分“无心之失”与“态度问题”。

陈丽君的误读确属硬伤,但她在《我的大观园》中以扎实功底塑造的贾宝玉形象,仍证明其艺术价值。

对于偶像的形象问题,顶流光环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赵丽颖近年通过为《布达拉宫》解说、推广蟳埔簪花非遗文化,逐步完成从“流量小花”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型。

她的努力与文化价值,也获得了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认可。

赵丽颖为电影《幽灵公主》配音,宫崎骏还送她一份礼物,女主的画像。

这或许值得陈丽君借鉴,跨界不是原罪,但文化深耕才能赢得长久尊重。

走到陈丽君事件争议的背后,我们挖掘出的是一个深层命题。

传统文化传承的“破”与“立”,始终都会有人被裹挟,也会在矛盾中成长。

03

陈丽君的误读是一面镜子。

照见公众对文化传承的焦虑,也照见顶流偶像的成长空间。

我们不必因一句话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努力,但作为文化传承者,她需要以更谦卑的姿态补足功课。

正如网友所言:“流量会褪色,经典永流传。”

而对于观众,或许可以多一分包容。

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破圈”的勇气,也需要“试错”的耐心。

毕竟,比揪出一个错误更重要的,是守护更多人走进经典的热情。

不过,还是要说一句“顶流不易,且行且珍惜。”

喜欢陈丽君,就请包容和理解她。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