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蛮好的人生》里和孙俪搭档,怎么看都该是一场炸出火花的大戏,却生生演得让人“尴出天际”。
外表光鲜,背景亮眼,却在关键时刻垮掉,董子健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蛮好的人生》里和孙俪搭档,怎么看都该是一场炸出火花的大戏,却生生演得让人“尴出天际”。
许多人吐槽他面对孙俪的表演时像个“演戏程序出bug的AI”,甚至话锋一转,把目光撒向他的资源背景,仿佛说:“有资源也得有演技吧!”
董子健手里的好牌,眼看就能赢,却总在观众的心理期待里被一个劲打回原形。
那么好的资源到他手里,能否交出、更好出色答卷,怕是得重新掂量掂量了。
提董子健,总绕不开他的出身。
母亲王京花是“内地第一经纪人”,陈道明、范冰冰这样的名字听着多大腕,背后都有她的手笔。
父亲董志华同样资深,属于老一辈演员。
身在这样家庭,名利场的套路,他从小就耳濡目染。
《青春派》时,他初登荧幕就摘影帝,看着是天赋炸裂,其实背后那资源安排,准得让人挑不出缝。
但“京圈太子”这头衔对董子健来说,是块照妖镜。
一头,让他手握同龄演员不敢想的剧本,另一头,却让他的每个站位、每句台词都被放大解读。
观众对他的要求,自带放大十倍的滤镜。
演技一旦和资源不对位,那批评得比点赞快得多。
像《蛮好的人生》里,他和孙俪对戏时,情绪传达不到位,观众立马开骂,“京圈太子”这样的光环,这时候刺眼还不讨喜。
演技的短板董子健的演技,总让人觉得缺点劲,《蛮好的人生》里的薛晓舟,得知父亲出轨那场戏,本该有情绪的爆发,他却演得像是懵着不动脑子,全程呆若木鸡。
抿嘴、抓头这些动作,像是有人提前教好的,只不过没教全,缺了点真实感。
对比之下,孙俪演类似场景的时候,一个微微颤抖的手指就能让人感到角色彻底崩溃,而董子健的表演看完,只剩满心疑惑,这人物难道没情绪吗?
台词方面同样掉链子,职场中的专业术语,他张口像完成任务一样,连基础的语气变化都抓不住。
拎出来跟孙俪搭戏的时候,他却像个局外人防着交流,任凭孙俪把场面的情绪撑起来,自己反倒游离于戏中角色之外。
这问题归根到底是基本功差。
在角色打磨上,他缺乏挖掘角色深度的耐心,也没有展现出角色多层次的技巧。
强捧的“少年感”曾经的“少年感”风潮里,董子健确实算占了先机。
当年他在《青春派》里,演个多愁善感的高中生,那种羞涩、懵懂和活力,简直像从角色里走出来一样,没费什么劲就让人记住了他。
这部戏还成了他踏进事业上升轨道的第一步,那时候说是老天赏饭吃,完全不过分。
可是转眼这些年过去了,董子健早不再能靠“少年感”吃饭的阶段。
他都三十出头了,演职场新人却还端着那张娃娃脸,结果在观众眼里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蛮好的人生》里非要让他和孙俪搭姐弟档,看着倒像是“带儿子上班”的既视感。
孙俪那种自带气场的成熟力量感,跟董子健那份稚嫩、拘束站一起。
一下就把剧里原本该有的情感平衡给打破了,别说戏,光看剧照就让人隐隐犯尴尬症。
偏偏现在不少导演可能在选角时更看重的是咖位而不是适配性,结果像这样硬塞一个与角色状态完全脱节的演员,观众看着分分钟就出戏了。
人物原本承载的情感和真实感,全被这种强行安排冲得一干二净。
明明角色是特别好的资源,硬是被这种和演员状态错位的选角方式给浪费了。
董子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机会,而是这些机会根本没踩到他的适配区。
与其再这么被资源拖着往不对路子的方向走下去,还不如好好看看自己适合啥,把目光往匹配的地方放。
不然,哪怕平台和剧本再优质,观众终究还是会先买账角色,再买账人。
资源与实力错位在娱乐圈,曾经靠资本砸出来的“资源咖”,刷脸营销一个劲铺天盖地,观众也就跟着走。
但今天的观众,识人的眼光越来越毒,资源再强没演技,照样消耗人。
董子健,这些年拿到的优质项目不少,从《山河故人》到《大江大河》,一个比一个分量重,可到头来,角色一直没立住,怎么回事?
就是他资源和实力之间拉不开等号。
拿《蛮好的人生》来说,孙俪当起销冠的角色,几乎一秒入戏。
人物霸气又接地气,台词、动作、甚至一个冷笑,都能精准抓到生活的气息。
可董子健演的薛晓舟呢?整天顶着个不知世事的表情,职场老油条的气场没熬出来,巨婴气息倒是不缺。
对比孙俪扎实的演技,他那用力却不贴角色的表演自然显得无处安放,就算给他多加几场高光戏也没用。
有资源没演技,资源咖做得再轰动,终归是徒劳。
董子健这些年,拿着资源消磨自己,不去琢磨哪怕稍稍贴近生活的表演,长久下去,他拿什么让观众买账?
好的项目不会自动转化成好的表演,尤其在今天,只有把资源变成实力,观众才会心甘情愿支持。
放下包袱从零开始董子健这回挨批,其实未必是件坏事。
反倒可能是个敲响警钟的机会,让他静下心来琢磨自己的短板。
观众不再为“京圈太子”买账,说明光靠招牌撑不住了。
“星二代”这身份,对他既是助力,也成了枷锁,他得先把这个包袱扔掉,当成个普通演员重新起步,老老实实沉下来琢磨角色,把技巧练扎实。
圈子里最不缺的是资源,而演技过硬、能把资源用得恰到好处的人,却屈指可数。
如果他能借着这次质疑反思,摆脱吃老本的路径,正儿八经钻研表演,或许还真能赢回一波认可。
来源:皮皮余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