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花钱看企业宣传片?这样的水饺不太香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2 15:34 2

摘要:片中有个情节,臧姑娘第一次摆摊失利,她一气之下,把饺子倒进垃圾桶。起初我还以为,她这样做就是隐藏出师不利的尴尬,不希望女儿得知自己的不如意。为母则刚,她要给这个单亲家庭撑一口气。

《水饺皇后》看完了,总体观感不太行。

估计编剧没有受过穷,不懂穷人是如何节约粮食的。

片中有个情节,臧姑娘第一次摆摊失利,她一气之下,把饺子倒进垃圾桶。起初我还以为,她这样做就是隐藏出师不利的尴尬,不希望女儿得知自己的不如意。为母则刚,她要给这个单亲家庭撑一口气。

然而,当天臧姑娘回家,与她对话的是女房东,不是女儿。

这段扔饺子的戏就更不合理了。

从臧姑娘的出身说起,她是有从小和母亲乞讨到青岛的悲惨经历,即便到青岛后,她的日子过得也很清苦。

臧健和一家都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到达青岛后,母亲以缝裤脚为生,而臧健和在当地医院做护工,每天帮病人擦拭身体、给病人换药。

请注意,臧健和做的是护工,不是电影中护士。

童年挨饿,在香港日子过得紧巴,她怎么可能那么轻易把饺子扔掉。

毕竟,水饺是她拿出全部身家赚钱的工具,也是谋生的资料。卖不出去的饺子,她要么吃掉,要么送人(邻居都爱吃臧姑娘的水饺),直接扔掉就很奇怪。

如果让我编这段戏,我会写一段臧姑娘深夜回家,自己煮饺子自己吃,哪怕吃恶心了也要吃——这是她自我怀疑自己的时刻,她引以为傲被人吃人夸的水饺,为何没有人买?

水饺到底是她的救命稻草,还是让她一无所有的诅咒?

臧姑娘对水饺的复杂感情,马丽没演出来,这不是马丽的问题,是剧本的问题。

《水饺皇后》始终没有解决好臧姑娘如何从单亲妈妈成为企业家的困境。

或许有人说,臧姑娘吃了很多苦啊,比如刷盘子被撞到受伤,外出摆摊被片警赶。然而,影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太丝滑了。臧姑娘受伤,有人帮她维权,房东帮忙带娃;片警扣车,朱亚文饰演的警察不仅会网开一面,甚至还要和她谈情说爱。

这肉体困境,处理得非常轻飘飘。以至于,我看完《水饺皇后》的感受是,臧姑娘成功不稀奇,有这么多好心人帮臧姑娘,她不成功才稀奇。

影片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始终没有处理好臧姑娘的精神困境。

影片开头,臧姑娘抛家舍业去香港见公婆,然而,老公默认公婆的逻辑,因为臧姑娘生不出男孩,因此她做主让儿子再婚。

臧姑娘宁愿带着两个女儿在香港讨生活,也不要给老公做小。那么她建立的价值观是,女性性别不是原罪,女子可以更强大。

影片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臧姑娘从一个心气很高的女子,最终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独立女性。

在这个过程中,臧姑娘从最初的迟疑迷茫到最后的坚定不移。这里面必须要有人物成长的弧光。

然而,《水饺皇后》呈现的是一种任凭风吹浪打,我自打怪升级的企业宣传片拍法,电影是不能这样拍的。

因为电影是要打动路人观众的,这些观众不是湾仔码头的员工,他们是付费用户。要让付费用户觉得物有所值,你得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

观众很难看到臧姑娘心态的转变,从一个小贩到企业家的变化,臧姑娘坚持的依旧是我要诚信,严控质量这种传统打法,这个处理太粗糙了。女企业家是需要很高的管理智慧的,影片并没有呈现。

《水饺皇后》也在吃girls help girls的时代红利,臧姑娘在香港遇见的好人,大部分都是女性。

呵呵。

用性别分卑贱,这和臧姑娘的恶婆婆有什么区别?

女性情谊当然动人,但像《水饺皇后》这样处理就太敷衍了。

像王祖蓝那条线完全可以删掉,不如把时间留给臧姑娘的老乡,一个嫁给香港男人的大陆妹,在看似体面的家庭中过得并不如意,对方还要积极劝臧姑娘忍辱负重当小。

让臧姑娘和老乡生活的人生对比,来完成不同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

然而,像女老乡这种人,在《水饺皇后》后面完全没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但电影不能这样拍。

《水饺皇后》的第一编剧某家女,恐怕是内地最被高估的名编剧之一了。

某家女至今没有一部独立编剧的作品。

《我不是药神》共有三名编剧。

《无价之宝》有四位编剧,分别是某家女、张大鹏、 鲁岩、张梦楚。《水饺皇后》的编剧是某家女和张梦楚。

此外,某家女与人苏凌子联合编剧的还有电视剧《180天计划》。

将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某家女编剧的电影,比如《悬崖之上2》、《缉枪》、《完美救援》、《救援医生》。

合作导演,要么张艺谋张一白,要么陈思诚文牧野,从老导演到中生代,某家女总能在影视圈拿到的是顶级资源。

这就很奇怪,某家女没有一部独立编剧的成功作品,却不断有名导合作,总能拿到的是业内最好的影视资源。

某家女一直与人联合编剧,不担心这会影响她的业内口碑吗?

《无价之宝》和《水饺皇后》的剧本确实一般。

我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游戏规则。

我只知道,我只知道,某家女的父亲某三平,在影视圈的人脉非常广。她一出道就接到宁浩系主控的《我不是药神》,显然离不开韩三平的影响。

当年,某三平非常看好《疯狂的石头》,为其做100个拷贝。而当年国产的大制作《无极》也只是用了300个。韩三平代表的中影让《疯狂的石头》成为黑马,也让宁浩的事业更加顺遂,此后两人还合作了《疯狂的赛车》和《无人区》等电影。

《我不是药神》第一投资方是宁浩控股的坏猴子影业,10年之后,宁浩成为国内最成功的影视人,他的公司主控的电影作品,用贵人家女儿当编剧,说有人情的作用,恐怕没人反对吧。

一百年前,鲁迅嘲讽过父子作家,大意是才华不是梅毒,可以靠肉体传播。

然而,在这个被协和4+4刷屏的五一档,我们可以肯定,才华未必可以靠肉体传播,但祖荫确实可以。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