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结论。我们常说的体态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形体和仪态,常在行走、坐姿、站立的时候表现出来。按老一辈的话来讲,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现在古装剧里,大多都是有身份的角色,观众对其要求也更高,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而言,礼仪的约束会更多,展现出来的仪容也会更
近日,两部热播剧古装剧演员的体态问题再度摆上话题台,为什么大家对体态这么在意?因为体态无论对于古风演员还是穿汉服的人而言,都太重要了。
先说结论。我们常说的体态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形体和仪态,常在行走、坐姿、站立的时候表现出来。按老一辈的话来讲,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现在古装剧里,大多都是有身份的角色,观众对其要求也更高,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而言,礼仪的约束会更多,展现出来的仪容也会更加得体。
但现在的影视剧里,很难看到所谓真正的“大家闺秀”,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体态不行,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驼背、富贵包、刻意站姿就能反映出一些明显的体态问题,还有展现在表情上的,如眼神、笑容等等细节。好的体态,应至少在视觉上至少是舒适、自然流露、有美感的。
在古人的规范里,体态很重要。《弟子规》就提到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是走路要从容,站着要端正,作揖要表示恭敬,过门不要踩门槛,走路不要歪扭,坐下时不要抖腿等等。西汉贾谊《容经》就包括了“立容”“坐容”“行容”“趋容”“跪容”“伏容”等章节,甚至还包括“坐车之容”等等对人的仪态要求。
这些也影响到了我们对“天选古人”的评价,如果走路歪歪扭扭、腰杆没挺直就显得影响“主观印象”,甚至无限放大到我们对演员演技乃至一个人“样貌气质”的评价,比如要求男子“目光如炬、肩平背直、利落稳健”,要求女子“落落大方、步伐适度、有柳木之姿”等等。
古人也用了各种配饰来约束和提醒人的体态,比如“禁步”、“步摇”等等,现在很多人把它当配饰,但是忘了它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核心作用,就是提醒人走路不宜过快过急,要适度恰当,如果走路过快那禁步上的环佩就会发出丁零当啷的响声,是非常不礼貌的。贾谊《新书·容经》载:“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现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没有那么多要求,但是也能看出一些好的体态对于我们穿着现代装时的动作、气质都很有影响,最主观的就是拍照间不经意的姿势都能反应一个人的体态和礼仪,这种美感也是诸多自我涵养和修持沉淀下来的。甚至有的人会为了体态去学跳舞和纠正姿势,因为体态逐渐成了我们评价人形象气质流露的其一主要标准。
在以往古装剧里,不同身份角色体态和礼仪的要求基本上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专业训练的,而现在工业化流水线式造剧,也导致了很多如形象问题直接暴露,不仅仅是服化道的匹配度和精细度,还有演员的状态、体态等问题,在各种放大镜下,能明显看出是不是真的“到位”。
虽然古代的礼法已经远去,但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传统审美和主观印象,这些传统观念上的“要求”虽然不是强制,但我们依旧对体态有着或多或少的要求和期许,侧面也反映出来仪态带给自身的自信和自我要求,这也是我们对真正美感的事物的一种普适性认同吧。看完记得点赞收藏评论~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