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龍影Jackiemovie
编辑 |龍影Jackiemovie
他的人生,比电影剧本还要跌宕起伏。
五次婚姻,五次离异,每段感情都像是一场未完待续的戏剧,观众还没来得及鼓掌,他已转身谢幕。
但68岁的张黎却道出一句真心话:“我不敢老。”不是怕病,不是怕死,而是怕身后那位九旬老母亲无人照料。
他这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黎,1957年出生在河北唐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童年时随父母迁往湖南长沙,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去农村插队。
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中,他结识了改变人生轨迹的恩师——湖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腾锡绘。
在腾锡绘的影响和指导下,张黎萌生了投身影视事业的念头。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
怀揣着电影梦想的张黎,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考场。
张黎最终如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他遇见了日后成为导演的同窗好友:张艺谋、顾长卫、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胡玫……这些名字,后来都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传奇。
然而,对年轻的张黎来说,前路还很漫长。摄影专业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辛的,它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技巧。
但张黎没有退缩,他一头扎进了书本,用相机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张黎学成归来,选择回到湖南电影制片厂工作。
那时的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新人,常常要等待表现的机会,拍摄一些成本低廉、题材边缘的电影。
但年轻人的朝气和韧劲儿是磨不灭的。
张黎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工作中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一步步提升摄影技术与审美情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才华渐渐得到认可,开始有机会参与更多的影片制作。
眼下,事业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通往梦想的道路依然充满未知,但张黎已做好了前行的准备。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书写着中国电影的崭新篇章。
张黎有幸成为他们的摄影师,参与了《远离战争的年代》《红色恋人》《红樱桃》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张黎以精湛的摄影技艺、敏锐的洞察力,赢得了导演们的信任和赞誉,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御用摄影"。
1999年,凭借电影《横空出世》,张黎一举斩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正式跻身中国顶级电影摄影师的行列。
在镜头背后,他用心血凝就一个又一个光影世界,诠释着对电影艺术的无尽热爱。
然而,成名并没有让张黎故步自封。
相反,成功的喜悦与使命感交织,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跨出摄影师的身份,亲自执导一部电影?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扎下了根,萌发,生长。
张黎明白,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匠人蜕变为艺术家,需要更多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谨慎地酝酿、准备,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恰当时机。
2001年,张黎执导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大获成功,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导演的地位。
此后,他陆续执导了《军人机密》《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
作为导演,张黎很少会大幅改动编剧的剧本。在他看来,编剧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导演则是通过镜头语言来阐释剧本。
对演员,他崇尚自我发挥,给予充分的创作空间。
从摄影师到导演,张黎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角色转换。
他曾说过,成为导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年累月积淀的结果。
多年的摄影经验,赋予了他独到的审美视角和叙事智慧。
他擅长用镜头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特写的手势,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同时,他又善于利用光影、色彩、构图等元素,营造独特的意境和氛围,将影视作品诠释得入木三分。
然而,执导一部电视剧绝非易事。
从筹备到杀青,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其间,张黎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将编剧的创意、演员的表演、美术的设计、音乐的烘托熔于一炉,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不仅考验着导演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正如他所言,拍摄每一部作品,都意味着投入一年的光阴,消耗大量的心力。
他对作品精益求精,力求以个人视角映照时代风云,塑造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但张黎从未迷失自我。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赤子之心,始终以匠人之态对待电影事业。
他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但他在不断地完善自己。
从农村娃到摄影师,从幕后到台前,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他收获了荣誉,也付出了代价;经历了成功,也尝过失意。但无论沧桑巨变,初心不改。那个长沙少年心中的电影梦,终究成就了今日的银幕艺术家。
与事业的春风得意相比,张黎的感情生活却充满坎坷。他曾经历五段婚姻,却无一善终。
张黎的第一段婚姻,源于青涩懵懂的爱恋。那时的他,尚未踏入电影的殿堂,对前路还充满着迷茫和不安。
年轻的爱情,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淡去了颜色。分隔两地的生活,渐行渐远的心,最终让这段姻缘走到了尽头。
离婚,成为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之后的岁月里,张黎再三试图在感情的世界中找到归宿。然而,一次次的结合,却始终无法开花结果。
与张黎最为瓜葛的,要数演员刘琳。
相识于张黎的导演生涯初期,刘琳以她的美貌与才情,迅速占据了张黎内心的位置。
爱情让刘琳义无反顾,她抛下事业,全心投入到这段感情中。然而,面对刘琳婚姻的期许,事业渐入佳境的张黎却踌躇不前。
矛盾与冲突,在岁月中发酵。当刘琳黯然离场时,张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失去了珍惜爱情的勇气和能力。
失去刘琳不久,张黎便与刘蓓重燃爱火。
这一次,他选择了奉子成婚。然而,生活的磨合终究没能让这段姻缘长久。
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本是夫妻间最质朴的向往,却成了张黎难以跨越的鸿沟。
事业的忙碌常常使他分身乏术,无法兼顾家庭。刘蓓的不满与失望,日积月累,终成导火索。
当分手成为定局,张黎内心满是不甘与悔恨。
他终于意识到,再完美的事业,也无法弥补家庭的缺失;再卓越的成就,也难以抵御孤独的寒冷。
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然华发染鬓。回望逝去的青春,张黎的心中五味杂陈。他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却始终无法找到心之所属。
也许,冥冥中自有定数。爱情,终究不是张黎宿命中的必得之物。
他只能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事业中,用闪烁的镜头记录下生命的点点滴滴。
张黎的母亲因他多次失败的婚姻而深感焦虑,不幸罹患老年痴呆症。
儿子的感情之路坎坷不平,母亲心中的牵挂与惆怅可想而知。面对母亲的病痛,张黎悉心照料,尽显大孝子本色。
他暂别影视圈,陪伴母亲散步聊天,一同回忆儿时点点滴滴。听张黎一声声唤着"妈妈",老人却已不再认得儿子,张黎内心满是酸楚。
在他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慢慢好转。
如今已68岁的张黎,似乎也不再将婚姻放在首位。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在陪伴、照顾母亲身上。
结语张黎传奇的半生,经历了从农村青年到著名导演的惊人蜕变。摄影机下,是他不懈追求艺术的脚步;而现实生活中,他坎坷的感情之路令人唏嘘。然而,当母亲陷入病魔的泥沼,张黎却选择了放下事业,用孺慕之心呵护着母亲的暮年。这位曾执导过无数荧屏佳作的银幕"操盘手",此刻正用大孝之行诠释着人生的至善至美。
来源:龍影Jacki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