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过去了,影片《大决战》里的台词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30 09:54 1

摘要:1919年~1992年八一电影制品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三部曲,绝对是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即便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的不少经典台词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老周

摘要:1919年~1992年八一电影制品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三部曲,绝对是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即便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的不少经典台词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1919年~1992年八一电影制品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三部曲,绝对是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即便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的不少经典台词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大决战》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杨光远、蔡继渭、韦廉担任分组首席导演,王军、史超、李平担任编剧,古月、苏林、赵恒多等主演,共分三部,分别为 1991年上映的《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和1992年上映《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这部电影艺术地再现了1948年3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军展开的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

今天主要来聊聊《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的经典台词:

【场景1】蒋介石和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少将讨论战局。

蒋:将军不比过滤,我明天就飞往沈阳前线。

巴:总统先生,毛泽东和南京方面最大的不同是他没有专用飞机。他只好待在自己的指挥室里,等待捷报,而不可能飞往前线,代替前线将领行使指挥权。

蒋:你不妨把话讲得更明白一些。

——很显然,巴大维对于蒋介石经常打“飞的”前往各个战场亲自指挥,干扰下级正常指挥,导致作战失利非常不满,语带讥讽。也有很多人被这种观点影响,认为蒋介石军事才能平庸,还经常越级指挥,甚至亲自指挥一个军一个师,是非常愚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蒋介石的战略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只是手下的将领由于种种原因,执行力太差。就以辽沈战役来说,蒋介石就认为东北解放军主力会南下进攻锦州,一再要求沈阳国民党军和在葫芦岛登陆的华北国民军东进兵团东西对进,在锦州城下与解放军决战。但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就是不愿意沈阳主力出辽西,驰援锦州。


【场景2】:大战在即,蒋介石飞抵沈阳,召见国民党军将领,下达作战部署。

卫立煌:现在请总统训示。

蒋:我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我对各位寄予怎样的希望。和我同机前来沈阳的,有周至柔总司令、桂永清总司令、郭忏总司令。我想诸位会明白,我这次来沈阳,非同往常,不达成母的,我是不好飞回南京去的。今天的聚餐会,照请柬上的名单都到齐了。不过,这里的某种气氛使我意识到,还有一位客人今天未便出席,却分明又同大家在一起。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林彪。

——尽管这场戏一开始的音乐是军乐队奏起了铿锵激昂的《黄埔军校校歌》,但是整个会场气氛沉闷压抑,因为战局非常严峻,东北五十万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之地,而且在兵力上也处在1:2的劣势,完全是被动挨打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确实就像一位没有出席的客人,却就在会场中间,根本就无法回避。

这也是战略决战从东北开始的原因,因为解放军在东北掌握全面优势,是各个战场上在当时局面最有利的,也是胜利把握最大的。


【场景3】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攻打锦州,实现将东北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就地歼灭的战略设想。但原先认为华北国民党军最多派三、四个师来援,没有想到,华北国民党竟然出动了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从葫芦岛登陆,经锦西、塔山向锦州推进。这样,解放军原来部署在锦西、塔山一线的1个纵队又2个独立师,在兵力上就明显不够了。

面对出现重大变化的敌情,林彪顾虑重重,十分担心,一旦塔山防线被突破,在锦州的攻城部队就会面临前有坚城后有援军的不利局面,因此林彪准备放弃进攻锦州,转而再回头去打长春。

见林彪要转头打长春,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都认为不妥。

罗:部队已经摆开,突然回头打长春,军委不会同意,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林:锦西距离锦州不过50公里,无险可守。一个纵队阻挡敌人的强大兵团,谁有这个把握?

刘: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围困长春和沈阳的主力,抽调几个纵队过来?

林:那样长春的敌人势必要乘机突围,沈阳廖耀湘兵团势必长驱西进。如果打锦州久攻不下,将受到东西夹击,重蹈四平的覆辙。太冒险了!

刘:问题是,军委指示……

林彪生气地站起来说: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这句话可不是编剧想出来的,而是林彪当时确实就这么说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敌情变化,就连一向沉稳的林彪都不免有些失态了。

毕竟这是东北战场的总决战,按照当时的态势,最稳妥的战略应该是从北向南,依次解决长春、沈阳、锦州,这是风险最小的。但现在既然决定首先从锦州开打,解放军主力南下锦州,后勤保障、侧后安全,都是问题,作为整个战役的总指挥,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自然压力非常大。


【场景4】其实林彪也清楚,此时回头打长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罗荣桓和刘亚楼的意见,也让他更加全面考虑了眼下的局面。在彰武车站,林彪来回踱步思考,最后终于定下了决心。

林: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给我复述一遍!

刘: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

罗:我补充一点,把炮纵和坦克分队加在锦州方面。

林:就这么定了!

——毕竟是林彪,很快就稳定了情绪,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辽沈战役第一阶段就此定调。


【场景5】林彪、罗荣桓和攻打锦州的各纵队司令员在锦州城外观察地形。

林:任务明确了,各位请回吧,我这里没有预备午饭。

各纵司令员纷纷敬礼:是!

等林彪走了,罗荣桓叫来了警卫员:小王,跑步通知伙房下面条,让纵队首长吃了饭再回去。

——这部影片确实堪称经典,不但整个战役的脉络交代很清楚,人物刻画也高度还原了历史原型的个性特点。这个细节就表现出罗荣桓作为政委对于部下的细致关心,和司令员林彪的干脆果决形成了鲜明对比。

【场景6】东野司令部作战室,林彪、刘亚楼正密切关注塔山战况。

刘:林总,塔山来电。

林:念!

刘:今天拂晓,敌人采取中央突破的办法,整营整团集团冲击,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

林: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立即发报!快!

——塔山的得失关乎整个锦州作战的成败,因此林彪对塔山极为重视,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意思非常清楚,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坚守塔山。


【场景7】塔山方向国民党已经在侧翼突破了塔山防线,如果整个防线崩溃,情况就将不堪设想。

刘亚楼:林总,敌人加强攻势,是不是把总预备队拉上去?

罗荣桓:我也担心啊,一旦敌人站住 了脚跟,整个塔山防线就有崩溃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好吧,我同意。

刘亚楼拿起电话:要1纵,快!1纵吗?叫你们司令员讲话。喂,我是刘亚楼,101命令……

林彪一下挂断了电话:总预备队不动!

——即便军情如火,塔山战况岌岌可危,但作为全军统帅的林彪,还是能够沉得住气,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动用总预备队的。这个细节将林彪的大将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影片的台词非常精彩,很多都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先介绍这么几段,算是抛砖引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敬请支持。

来源:知兵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