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7版《红楼梦》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莫过于凤姐之死的场景。没有一句台词,却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就在这冰天雪地里,王熙凤被两个小厮裹在破席子里,像拖死狗一般拖向乱葬岗。
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凤姐,最终会落得如此下场?
87版《红楼梦》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莫过于凤姐之死的场景。没有一句台词,却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就在这冰天雪地里,王熙凤被两个小厮裹在破席子里,像拖死狗一般拖向乱葬岗。
这一幕,配上"聪明累"的背景音乐,简直让人心碎。
你看那画面:凤姐苍白的面容,凌乱的头发拖在雪地上,身上只剩一件单薄的破棉衣,连鞋都没有,赤着脚。这哪还有半点当年那个呼风唤雨的"凤辣子"的影子?雪地里留下的痕迹,就像她生命最后的挣扎,渐行渐远。
说起当年的凤姐,那可是威风八面的荣国府当家主母啊!耍小心机、使手段,算计别人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首《聪明累》的歌词,简直就是为凤姐量身定做。从前那个雍容华贵的凤姐,和如今被丢在乱葬岗的"破席子",这反差也太让人唏嘘了。
你别说,王扶林导演这段戏拍得真绝。全程无对白,就靠画面和音乐,硬是把人性的凉薄和命运的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说这场戏为啥能成为87版《红楼梦》的经典场景,还真得归功于导演的匠心独运。你看那雪地、破席子、拖行的痕迹,每一个细节都是戏,每一帧画面都是诗,让观众的心都跟着凤姐一起,被拖进了命运的深渊。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重看这一幕,仍然让人泪目。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折射出人生百态,警醒世人:别太相信自己的聪明,别太执着于算计,因为命运总是公平的。
说到底,凤姐之死这场戏,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还是善良点好?
说起《红楼梦》这部剧是怎么拍出来的,那可真是一个"执着到疯狂"的故事。
你知道王扶林为了拍好这部剧,干了什么疯狂的事吗?这位导演直接找了个招待所,一头扎进去就是一整年!就为了读透《红楼梦》这本书。
啥事不干,就死磕这一件事。
36集的戏,整整拍了三年,算上前期准备,前后耗时五年。
选角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王扶林可不是随便找几个演员就开拍,而是搞了个全国海选,就是要找到最适合的人选。
为此,王导又是一个大手笔,直接开办了两期红学培训班。这下好了,演员们不光要演戏,还得当学生,上课学习红楼文化。
说到剧本,王扶林原本是想请红学家蒋和森来写的。但人家蒋老年纪大了,事儿也多,只好另请高明,找来了刘耕路、周雷和周岭三位大佬操刀。
王扶林有句话说得特别实在:"谁能写得过曹雪芹?能拍得忠于原著,就已经很难得了。"这话说得多朴实啊!他认定了一个理念:对待文学名著,必须要有敬畏之心。
改编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忠实原著,不能损害原著精神。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固执"的导演,这么一群"认真"的人,加上王立平大师的配乐,才成就了这部"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山"。
如今的观众常说:"87版《红楼梦》不是因为是经典才不可超越,而是因为不可超越,才成为经典。
说到87版《红楼梦》最让人心疼的角色,晴雯和黛玉就像一朵双生花,明明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却都美得让人心碎。
先说说晴雯补裘那场戏。宝玉把贾母的那件俄罗斯孔雀毛氅衣烧了个洞,可把他给愁坏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衣服,是贾母最心爱的物件。
谁敢接这活儿?偏偏病重的晴雯挺身而出了。
你瞧那画面:晴雯病怏怏地,硬是撑着身子熬夜补衣。麝月在一旁捻线,宝玉又是倒水又是想帮忙,那份心疼都写在脸上了。
晴雯却轻声细语地让宝玉去睡,自己对着那件氅衣,一针一线,仿佛在缝补自己的命运。
《晴雯歌》的音乐响起时,那种凄美真是无法形容。当镜头一转,到了凌晨四点,晴雯终于完成了补裘,可人却一下子晕倒了。
宝玉惊慌失措地喊"快快",那口型虽无声,却震得人心里发颤。
再说说黛玉葬花。这场戏拍得就像一幅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满树桃花纷纷落下,黛玉扛着花锄,在花丛间轻轻走过。
《葬花吟》的曲调响起,那种孤寂和凄凉,瞬间就把人带入了意境中。
看她边流泪边葬花,宝玉在远处痴痴地望着,两个人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默契,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这两场戏都没有一句台词,可就是这样的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一个为情执着,甘愿病中苦撑;一个因情消逝,只能葬花寄意。
她们就像命运长河中两朵相似的花,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相同的心碎。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两场戏,都觉得王扶林太懂得抓人心了。他用最简单的画面,最动人的配乐,加上演员们绝妙的表演,就这样静静地把两个女子的心路历程呈现在我们面前。
怪不得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提起这两场戏,大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就是艺术的魔力,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美的样子,哪怕是在最悲伤的时刻。
说到王扶林最得意的作品,"探春远嫁"这场戏绝对要排第一。为啥?因为这是他唯一一次放飞自我的创作!
原著里探春远嫁也就几句话带过,剧本里也没写多少。但王导却用了将近一整集的篇幅来讲这个故事。这一放飞,还真就成了《红楼梦》最惊艳的一笔。
你看那场景设计:大海、城墙、船帆,每一个元素都不是随便放的。大海的辽阔衬托出探春内心的愁绪,厚重的城墙像是一道无法跨越的生命界限,而那远去的船帆,正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
东方闻樱在这场戏里简直绝了!全程没说一句话,就靠着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就把探春对故国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全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她伫立在船头,那个背影,说不尽的凄凉。
最绝的是配乐《分骨肉》,当唱到"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时候,整个离别的氛围瞬间就起来了。
王导这么一顿操作下来,场景、音乐、表演三位一体,愣是把一个远嫁的故事拍出了史诗般的气势。这场戏不光是87版《红楼梦》最精彩的场景之一,更是中国电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你说这场戏为啥打动人?因为它不只是在讲一个千金小姐的远嫁,更是在讲一个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坚强。
真不愧是王导最自由的发挥,这一出手就是绝活。
说实话,87版《红楼梦》这部剧为啥叫经典?就因为它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瞧瞧这四大无台词场景:凤姐之死的凄凉,晴雯补裘的执着,黛玉葬花的哀愁,探春远嫁的悲怆。每一场都不需要一句台词,就把人看哭了。
王立平的配乐也是绝了,《聪明累》《葬花吟》《晴雯歌》《分骨肉》,哪一首不是经典中的经典?音乐一起,整个人就被带入情境了。
这些曲子都成了后人翻拍《红楼梦》绕不开的坎儿。
说到表演,那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你看看凤姐从得意到落魄,黛玉从伤春到葬花,晴雯从倔强到消逝,探春从离别到远去,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戏,都在讲述命运的沧桑。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观众还在喊:"这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为啥?因为王扶林他们不是在拍电视剧,是在用镜头演绎人生百态。
所以说,87版《红楼梦》不是因为老就成了经典,而是因为它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才成为了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部剧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不需要花里胡哨,只要直击人心就够了。
你说说,现在还有哪部剧,能让咱们看了三十年还念念不忘的?
来源:淡泊说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