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博主“卤鹅哥”曾追随美国网红“甲亢哥”到成都、重庆、深圳、香港、长沙五城,进行多次“投喂”与互动,受到关注、快速增粉。2025上海车展上,“卤鹅哥”因强行“投喂”企业家周鸿祎被拒,与他人拉扯,被网友批为“失态”“过火”,凸显网红行为与商业场景的冲突。风波过
网络博主“卤鹅哥”曾追随美国网红“甲亢哥”到成都、重庆、深圳、香港、长沙五城,进行多次“投喂”与互动,受到关注、快速增粉。2025上海车展上,“卤鹅哥”因强行“投喂”企业家周鸿祎被拒,与他人拉扯,被网友批为“失态”“过火”,凸显网红行为与商业场景的冲突。风波过后,周鸿祎前往重庆荣昌,与“卤鹅哥”一起直播,再次引发热议。“卤鹅哥”现象怎么看?评论君也在交流。现将讨论摘录,与大家一起激荡思考。
一、从流量现象看流量规律
A:应当说,“卤鹅哥”相比那些“劣迹红”“擦边红”“谣言红”好多了。其实,仔细浏览一些批评的留言,其中的一些善意不可忽略。广大网友流露出的,更多是对草根网红“用流量反哺家乡”的尊敬,也是将大流量导向正能量的期待。
B:节目效果可以有,但不能过头。与“甲亢哥”的互动是在直播环境下,无论“甲亢哥”本人还是围观网友,较容易接受突如其来的“投喂”行为。再辅以“为家乡美食代言”的叙事,网上网下都乐见其成。“投喂”周鸿祎,却是在商务活动环境下,且“卤鹅哥”已成网红。如此,“投喂”行为不合时宜,引起网友的反感。此后两人一起直播,再次将舆论关注点拉回荣昌文旅。好转的风评说明,流量获取不仅仅是注意力抢夺,更在于意义感吸引。
C:流量是把双刃剑。缺乏内涵的“行为艺术”,一次两次也许新鲜,简单重复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成也流量,败也流量。不是高举什么旗号,就可以做出格举动。不能耽溺于低质流量、有毒流量,这对所有网红都是一种警醒。
D:最近有个主播的境遇,可以对照起来看。一位高颜值女犯出狱当主播,却用“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等标签进行直播,被平台“禁止以监狱服刑、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不当获利”为由封号了。改过自新和“犯罪标签商品化”是两码事,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开始,但不能靠消费恶名、输出不良导向来捞金。事实上,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从来不缺流量,为博眼球剑走偏锋甚至越过底线红线,最终难免翻车。
E:我注意到,因为带火家乡美食,“卤鹅哥”被授予“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最美家乡推荐官”等称号。这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越是肩上扛重任,越不能满足于低质输出,越要以实际行动呵护流量。
“卤鹅哥”和“甲亢哥”。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二、流量经济须从“流量+”转向“+流量”
F:“流量”这碗饭,吃起来并不容易。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城市,要想打造IP、成为网红,需从传统“流量+”思维转向“+流量”思维。自身有真功夫、硬实力,才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辅以大流量,才能让长板更长、优势更优,实现“破圈”“长红”。如果本末倒置,执迷于不惜代价获取流量,往往只是热闹一时,甚至会被流量反噬。
G :流量经济效益如何,姿态与方式很重要。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引流,流量就能发挥“乘数效应”,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李子柒以田园生活打动人心,促非遗技艺走向世界;胖东来用服务真心换用户真情,让小城商超成“不挂牌的5A景区”。当内容传递的是正向价值、行动秉持的是真诚态度,流量就是撬动多方共赢的杠杆,一门手艺、一个产业、一座城都能借势腾飞。
H:面对流量经济,难免有“流量焦虑”,进而产生“流量冲动”。然而,在采访中,一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反而不愿当“网红”,老板也很低调。他们认为,执着流量、过度曝光等反而会成为干扰、负担,最重要的是兢兢业业把眼前的事做好。因此,究竟要不要参与激烈的流量竞争,关键还是看自身的特点、优势,不宜盲目跟风。
I:流量经济中还有个风险和安全的问题。一家企业、一个城市,如果和某个网红人物绑定深、联系紧,甚至划上等号,那么一旦其出现负面舆情,流量就可能成了烫手山芋、负资产。这方面的教训不少,这样的风险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三、良好流量生态不会自动形成
J:当流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变量,治理就得及时跟上。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离不开对流量的有效规制、及时纠偏。现在,网上热点生成快、发酵快,舆情易波动、易反转,有毒流量一旦冲破闸门,危害不小。这就需要有关方面扛起责任,加强共治,为规则打补丁,善用技术手段强化监管,该出手时就出手。
K:算法时代,平台推荐什么、给不给流量,反向决定着自媒体生产什么内容、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像“猫一杯”,凭借“秦朗巴黎丢作业本”的虚假事实,不断制造话题,获得算法加持,左右舆论,如果尽是造谣、卖惨、阴谋论的内容赚到真金白银,就会“劣币驱逐良币”,让内容生产成为比下限的竞赛。对于平台来说,有责任从完善流量分发机制、加大源头把关等方面,有效遏制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等不正之风。同时,防止流量“脱实向虚”,倡导“蹭热点”的正确打开方式,让真实而美好、彰显正向价值的内容引领大流量。
L:遨游网络世界,也要涵养“流量素养”。重视流量,但不唯流量是从,既能理性客观看待流量,不被牵着鼻子走,也能跳出流量至上的偏狭,让创作、点赞、转发等传递正能量。破除“流量拜物教”,真正把以品质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树起来,才是维护良好流量生态的根本之道。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