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岁时因长得太美,被亲舅拐卖;成年后成了万人追捧的明星,却在最红时精神崩溃,被身边人侵占至死。
《——【·前言·】——》
3岁时因长得太美,被亲舅拐卖;成年后成了万人追捧的明星,却在最红时精神崩溃,被身边人侵占至死。
周璇,这个名字,藏着整个时代最隐秘的伤疤。
1920年,常州城苏家,这个家族出过进士,也出过金陵大学高材生。
苏璞,也就是后来的周璇,出生在这样的门第,生母顾美珍,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是护士界的骄傲。
可没人想到,决定她命运的,不是家学渊源,而是亲舅舅。
顾仕佳,顾美珍的亲弟弟,因为嗜鸦片成瘾,欠下巨债。
欠债还钱,卖侄女换银两,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3岁的苏璞,在母亲怀孕卧床期间,被亲舅偷走,转手以12块银元卖给了金坛县王姓人家。
从苏璞变成王小红,只隔了一场交易。
王家夫妻不和,很快离异,没人想要一个外来的孩子,周旋不过的生活压力,又让她成了商品。
这次,她被卖去了上海,一个叫周家的贫民家庭。
周家破败,养父嗜酒如命,养母守着几分钱勉力度日。
有一次,养父甚至暗中与人接洽,想把小红卖入妓院,换一笔快钱。
幸亏养母死死护住,小小年纪的周璇才逃过劫数。
外界的寒冷没有击垮她。
她从没学过音乐,却能在菜市场边的破留声机旁,一字不漏哼唱出整首曲子。
11岁,上海举办少儿歌唱比赛,破旧的棉衣包不住嗓音的天赋,一开口便夺得金奖。
一个女人在台下注意到了她,黎锦晖,彼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音乐人。
1934年,12岁的周璇,被带入明月歌舞团,成了正式学徒。
歌喉清透,吐字如珠,尽管穿着打着补丁的裙子,她依然是台上最夺目的小孩。
那年,她在《野玫瑰》舞台上,唱了一首《民族之光》。
歌词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到一半,台下黎锦晖猛然站起。
“从今天起,你叫周璇”,一个破碎童年的小女孩,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名字。
周璇初登歌坛,声音便如同撕裂雾气的光,上海滩的夜,每条弄堂都传着她的歌。
1934年,她参加上海《大晚报》举办的歌唱比赛。
没有背景,没有造型包装,穿着发白的棉裙,一开口,全场静默。
比赛结束,她拿下亚军,却成为唯一被记者追着采访的选手。
"金嗓子",头一个被冠在她头上。
1935年,明月歌舞团推荐她参演第一部电影《美人恩》。
镜头初试,她拘谨,但一开口,配乐部分所有录制人员停了手上的动作。
导演当场拍板:“女主角换成她!”
银幕上,周璇没有表演经验,却本能地流露出天然的脆弱感,像是无意间的真实。
次年,主演《狂欢之夜》《马路天使》。
尤其是《马路天使》里那个清贫却执着的小唱女形象,一夜爆红。
1937年,《马路天使》上映后,街头小贩们卖唱的孩子,个个模仿周璇的唱腔。
上海滩从未见过这样的女明星:不媚俗,不张扬,眼神里只有干净。
报纸头版连续刊登她的照片,赞誉之词堆积如山,甚至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可在镁光灯背后,她从不参加酒会,也极少接受应酬,拍完戏,总是一个人提着旧手袋,匆匆消失在影棚后门。
1938年,周璇与作曲家严华低调成婚。
严华是上海滩有名的才子,温文尔雅,一时间,才子佳人的传说传遍大街小巷。
结婚不过三年,感情便出现裂痕。
媒体追逐、流言蜚语,将小小误会放大成深不见底的隔阂。
严华一次醉酒后,在朋友面前抱怨:“我老婆不属于我,她属于观众。”
这句话传回周璇耳中,她没有争辩,只是签下离婚协议,转身离开,带着一腔悲伤,投身到更密集的工作中。
1941年,周璇凭借《渔光曲》《夜上海》等片,横扫票房,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
评选揭晓那天,记者涌进她的公寓,她却婉拒所有采访,面对闪烁的镁光灯,只轻轻说了句:“这不是一个人的荣耀。”
那时的周璇,已经是三十年代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名字,也是唯一一个,既是歌后,也是影后的传奇。
她开创了轻声细语式唱法,深刻影响了后来数代华语歌坛。
可就在事业巅峰时,她的人生再次拐了弯。
周璇自以为从严华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却没料到,真正的劫难才刚开始。
1943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周璇认识了绸布商人朱怀德。
朱怀德出手阔绰,嘴甜手快,很快打动了失意中的周璇。
她以为,朱怀德不同于浮华市井,是真心人,于是,没有婚约,只凭一腔信任,周璇与他同居。
那段时间,她减少了拍戏,只在家中养胎,怀孕,对周璇来说,是希望,也是脆弱的开始。
可孩子出生后,朱怀德的态度变了,他不再温柔,不再体贴,甚至当众质疑孩子的血统。
朱怀德一句冷漠的话砸碎了她的世界:“谁知道是不是领养来的?”
周璇气得浑身发抖,抱着孩子冲到剧组。
那时,她正在拍摄电影《和平鸽》。
戏还未开机,她已经情绪崩溃,当场痛哭失声:“是你的骨肉啊!”
导演见状,只得临时叫停,医生紧急诊断后,结论是:精神分裂症。
从此,那个在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周璇,彻底倒下了。
住院治疗期间,她几度试图自残,护士轮班看守,连剪刀、筷子都要收走,严重的一次,她试图从三楼跳下,被两名护工死死拉住。
但这只是悲剧的第一幕。
康复出院后,周璇带着孩子,生活一地狼藉。
上海的老友们纷纷疏远,她孤身一人,缺钱缺人照顾,这时,一个叫唐棣的美工师出现了。
唐棣,外表斯文,善于伪装,起初,他以照顾母子为名,频繁出入周璇住所。
周璇精神尚未完全恢复,对外界极度依赖。
唐棣抓住了她的软肋,伪装成无微不至的朋友,逐渐控制了她的经济和生活。
没多久,唐棣开始露出真面目。
以帮周璇处理合同为名,将她仅剩的一些积蓄转入自己账户,还在她精神恍惚时,唐棣对她进行了侵害。
周璇再次怀孕,产下次子周伟。
医生发现异常报警,案件调查后,唐棣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可惜,法律的惩罚无法弥补周璇身心的彻底崩塌。
1957年,周璇身患急性脑炎,病情恶化,在病床上,她口齿不清,神志混乱,时而唱歌,时而大哭。
母亲顾美珍得知女儿下落,匆匆赶到上海医院。
这是分离三十多年的母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见。
但当顾美珍颤抖着走到病床前时,周璇望着亲生母亲的脸,一片茫然,只反复呢喃:“你是谁?”
9月22日凌晨,周璇在昏迷中去世,年仅37岁。
她的一生,被无数男人觊觎、操控、利用,最终连最基本的亲情认知,都被剥夺殆尽。
周璇死后,她的两个孩子被亲戚收养,曾经万人空巷的金嗓子,葬礼冷冷清清。
然而,时光并未完全掩埋她的光芒。
2011年,北京华辰拍卖会上,周璇一组老照片以218.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影像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
照片里,她穿着旗袍,嘴角微翘,眼神清澈。
没有人能想象,这样一个女子,背后藏着怎样深不见底的伤痕。
张爱玲曾评价:“百年也难得一个周璇。”
吴文俊,《周璇传:迷失在夜上海》,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华辰2011年秋季拍卖会图录》,2011年。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