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为什么大骂张廷玉是奸臣?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9 09:23 2

摘要:《雍正王朝》精彩名利场很多,“议举新太子”这场朝会就是其中一个。上书房首辅佟国维当众掀了桌子,还骂张廷玉是奸臣,让人对这个官场老头的这波骚操作看不懂。

《雍正王朝》精彩名利场很多,“议举新太子”这场朝会就是其中一个。上书房首辅佟国维当众掀了桌子,还骂张廷玉是奸臣,让人对这个官场老头的这波骚操作看不懂。

不过细细品来,你会发现,他的这波骚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甩锅艺术”。

但您说这老狐狸为啥非要拉张廷玉垫背?咱们今天就从权力游戏的视角来扒一扒其中的原因。

佟国维以为自己是这场戏的主角——联合百官保举八阿哥,既能巩固“佟半朝”势力,又能给康熙台阶下。

他原本想玩的是"双保险"套路——自己押宝八爷,让侄子隆科多去烧四爷的冷灶。

可他万万没想到,康熙早布好了杀招,借举荐太子之名,行清洗八爷党之实,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

可张廷玉在举荐新太子时,突然掏出的第二份奏折,直接把佟国维乃至八爷党整懵圈了。这就好比两人合伙开公司,你负责拉投资,结果CEO突然宣布要转型做公益,你说这谁能受得了。

更狠的是,康熙当场表扬张廷玉“深合朕意”,这还看不明白吗?人家就是照着领导意思去做的。

这时候佟国维心里肯定在骂娘:“这老张头咋不早说?害我白忙活!”于是,才有了后续开骂的场面。

清史专家阎崇年说过:"康熙晚年的举荐太子,本质是帝王心术测试。" 张廷玉这一手"双奏本",看似忠君体国,实则是把站队风险转嫁给同僚。佟国维的暴怒,本质上是对张廷玉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恼怒,更是对自己满臣权势动摇的担心。

作为老狐狸的佟国维,既然自己被康熙当众打脸了,那就必须想办法自保。

这时,他选择骂张廷玉,借题发挥,就成了他破局的办法。

一来,他可以转移火力,把“结党营私”的帽子扣给张廷玉,暗示康熙“我被奸臣蒙蔽了”。

二来依靠卖惨来给自己立人设,用“老臣忠心耿耿反遭陷害”的戏码,让康熙不好意思直接杀他。

就像职场里被领导骂了的主管,转头甩锅给下属:“这方案是他做的!”

佟国维这一嗓子,既保住了佟家的命脉,又让康熙觉得“这老狐狸还有点用”,保全了自己。

这场朝堂对骂看似突然,实则是权力游戏的必要环节。

佟国维作为朝中老臣,本可以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就好,可他偏偏要去试探帝王的心术。

你要知道,康熙从热河兵变开始就在布局了,佟国维却还当自己是“定海神针”。他串联百官保举八阿哥,等于把康熙架在火上烤——皇帝最恨臣子替他做决定。

别人联名上折他递密折,别人拍马屁他泼冷水,张廷玉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直接戳中佟国维的软肋。让佟国维不得不怀疑张廷玉破坏了上书房“一致对外”的潜规则。

明明已经和康熙谈妥退休养老(换隆科多上位),佟国维偏要最后搏一把。结果被亲侄子隆科多告密,最终害了自己。就像网友说的:“这老六叔想两边下注,结果两边挨揍!”

权谋游戏中,你想两边下注,注定只会带来两边都不讨好。

你永远别跟领导玩心眼,不然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佟国维以为自己掌控全局,其实他只是康熙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现实中多少职场老手,就栽在“我比领导聪明”,跟领导玩起了小心思这点上。

通过这场戏,我们也明白了破坏规则的人往往最先出局。

张廷玉的“不守规矩”看似冒险,实则精准契合康熙的内心需求。反观佟国维,死守“上书房首辅”,用自己的权威来反驳领导意志,你说不出局才怪。

通过剧情我们还可以看出,权力交接往往是残酷的,比如隆科多举报亲叔叔的细节,暴露了封建家族最血腥的一面——利益面前,就算是血亲,也是不行的。

他用“痛斥奸臣”来对康熙表忠心 ,替自己甩锅保命来维护在百官心中的地位,这又延续了家族的利益,给隆科多铺好了道路。

他骂完就主动辞职的骚操作,更是职场高手的以退为进。既保全了家族势力,又给康熙台阶下。

骂得最凶的佟国维最先倒台了,沉默的张廷玉反而成了最大赢家。这不正印证了《雍正王朝》里反复强调的:“帝王心术,向来是杀人诛心。”

下次再看到领导突然发飙,可别急着站队,也别急着表态——说不定人家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来源:影视热议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