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贵妃”孙俪,这次“杀”不动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6 02:02 2

摘要:三年没有新剧问世的孙俪,一回归就是两部作品——刑侦剧《乌云之上》与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后者的台端成绩尤其亮眼,首播即包揽央视八套(CCTV-8)与东方卫视收视双冠,创2024年以来都市剧开播收视新高。

最近的剧集市场“含俪量”较高。

三年没有新剧问世的孙俪,一回归就是两部作品——刑侦剧《乌云之上》与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后者的台端成绩尤其亮眼,首播即包揽央视八套(CCTV-8)与东方卫视收视双冠,创2024年以来都市剧开播收视新高。

“娘娘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熹贵妃回宫了”,观众又玩起了甄嬛梗,“电视剧一姐”的号召力仍在。

但关于“孙俪不扛剧了”“孙俪演技翻车”的讨论也不少,《乌云之上》播出成绩相对平平,《蛮好的人生》剧情狗血,几乎每位知名演员都要经历一次“某某演技是不是被高估”的讨论,这次轮到了孙俪。

国产剧女王,这一次真的翻车了吗?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电视剧市场20年来台网观众分野剧集制作播出的变迁秘密

不及预期是谁的错?

“扛剧”女主角并不能“扛”一切

先来说《乌云之上》,这部迷雾剧场新作作为孙俪3年半来回归荧屏之作在定档时便备受关注,孙俪甚至发了12个“终于”来形容定档的激动。

它有点像去年《我是刑警》那一类“回归经典”的刑侦剧,不靠无尽反转来推进剧情提供观看爽感,而是靠展现刑警们开会、讨论案情等日常来推进。

它本身的节奏也比较快,发现案情立刻进入调查,没有插入太多与案件无关的花边内容。主角的个人故事穿插在办案过程中,刑警、受害者等多视角切换也能让观众从平视、俯视等多个视角去了解案件。

有网友称这部剧“打破孙俪扛剧光环”,它的平台热度最高点8852,一直没能再进一步,也谈不上所谓的“爆”,它更像是一部在合格线上的刑侦剧,仅此而已。

那么作为全剧核心的孙俪,问题出在哪儿?有人说她饰演的女警韩青过于悬浮,全片没有多少搜证情节,推进案情全靠开会或者“打嘴炮”,比如在审讯一名咬死不开口,导致审讯进入僵持阶段的贩毒团伙头目时,韩青拿出手机给他看母亲视频,并说“想想你在病床上的老母亲”,小头目立刻痛哭流涕,交代了问题。

也有人说这部剧的节奏过于稀碎,几个案子同步进行,韩青一会要去跟碎尸案,一会又要去处理失踪案,繁杂的线索太多,观众很容易看迷糊。

再说《蛮好的人生》。

它的播出成绩很好,特别是在台端,一直保持着领跑位置,并且刷新了多项纪录。可在口碑方面,由于孙俪饰演的胡曼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女主”,这使得部分带着“现代版熹贵妃屠龙”心理的观众,有种心愿落空的失落。

剧中的胡曼黎在发现老公出轨后,第一反应不是立刻手撕渣男渣女与对方做切割,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挽回婚姻。她先准备烛光晚宴换上性感内衣,试图唤回老公对自己的激情与冲动。

这一招无效,胡曼黎把小三和老公都叫出来,在当年老公向她求婚的地方来一场三方对峙。原以为姐这次终于要支棱起来了,结果胡曼黎试图拉着小三邱丽苏一起跳水,看渣男到底救谁。这种挽回渣男的戏码,也让不少观众抱怨“看得乳腺结节”

老公出轨的胡曼黎,在职场还遭人背刺,金牌销冠惨遭开除。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她没有立刻想到去创业自救,而是选择酗酒买醉自我麻痹。这也是观众批评这部剧“狗血”“不够爽”的地方。

但这些问题是孙俪造成的吗?并不是。

《乌云之上》本身剧本四平八稳,它是一部合格的刑侦剧但并不具备爆款卖相。整部剧集为了凸显悬疑罪案的社会价值感,在案情中融合了女警察韩青的个人前史与家庭关系,却又未能达到“社会派推理”的深刻性。在悬疑剧扎堆的2025年,真凶和灵魂男主的结局在这部剧播到一半的时候几乎已经被观众猜透,悬疑剧的命门“悬疑感”不足,主创团队显然对现在的悬疑受众存在低估。作为女主的孙俪发挥空间也不大,剧本的整体水平更非她能控制,指望她一人拉动全剧,可能性不高。

《蛮好的人生》虽是“大女主剧”,但胡曼黎这个角色本身很特别,她学历不算高,大专而已;起点也一般,从前台做起。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她很难立刻去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破局之法,而是去妥协去服软,希望一切还如过去一样。一方面,情场职场双失意的设定是都市剧的类型标配,惊喜感的缺失是被诟病“俗套”的根源;另一方面,在长短剧中已经看过太多情场职场双杀、重生复仇夺回一切的观众,还让他们忍受女主角的软弱和挫败,显然不对胃口。

国产剧女王养成记

现象级爆剧超越时间收获观众

一部剧成功与否,是导演、编剧、演员以及诸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为什么对于孙俪这两部新剧,观众甚至一部分业内人士都习惯性地把成败与孙俪本人挂钩?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孙俪

放眼这个娱乐圈,如孙俪这样高起点的女演员并不多。2001年,年仅19岁的孙俪参加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举行的“才华横溢出新秀”比赛,获得亚军及智慧大奖,同年孙俪与海润公司签约,并主演了作家海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玉观音》

《玉观音》当年有多火?绝对是万人空巷级别。孙俪更是凭借安心一角,拿到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女演员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十佳演员奖”及第14届北京电视春燕奖“电视剧优秀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 。

初出茅庐,遇到爆款剧并拿下多个重磅奖项,这份运气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而好运似乎特别眷顾这个叫孙俪的女演员,《玉观音》之后的几年,孙俪连续出演了《一米阳光

》《血色浪漫》

《幸福像花儿一样》

等热门剧集,而且都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角色。

可以说在出演《甄嬛传》之前,孙俪就已经是地位稳固的花旦之一了。《甄嬛传》于孙俪而言,是一场互相成就。

与孙俪差不多同时代的花旦们,很多人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困局,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是“无女主戏可拍”,最典型的是在FIRST影展对制片人们喊话的海清。

这些遭遇“中女危机”的女演员们,演技过硬,但为什么拿不到角色?因为片方觉得她们在年轻观众中缺乏号召力,“年轻人不认识她们”。成名于电视台黄金时代的女演员们,影响力对于网生一代的年轻人们而言,确实有限。

可孙俪不同。《甄嬛传》小说或许艺术价值没有那么高,但必须承认的是,作为那个时期最火的宫斗网文,它有着庞大的读者基础,而这些读者多是所谓的“Z世代”。藉由《甄嬛传》这部宫斗大IP剧,孙俪的影响力丝滑辐射到了年轻一代。

从《甄嬛传》之后,孙俪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个人生活及家庭。在2011年-2020年,也就是出演完《甄嬛传》的十年里,孙俪仅有5部剧集作品问世,《在一起》性质比较特殊不做讨论,其他四部剧《辣妈正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安家》的市场表现都相当成功。

即使客观来看《芈月传》在台词、逻辑等方面存在一定硬伤,甚至现在被不少观众拿来玩梗,但这并不影响当年的它在剧集市场大杀四方,以34城收视达4.012,平均收视分别为2.867和2.809的数据创东方卫视12年来电视剧收视纪录。

即便在受到粉丝经济影响,出现“一番扛爆扑”等唯番位论、演员扛剧论的当下,孙俪仍然是个不同寻常的存在。她出手即是热剧保证的过往实绩,无形中拉高了市场对孙俪的期待值,认为她有“化一般为神奇”的力量,即使一部剧的成功是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迟来的“中年危机”

谨慎求稳的选择正在迎接挑战

与其说孙俪的“扛剧神话”被戳破了,倒不如说这位事业上向来走得很顺的女演员,如她的同龄人们一样,迎来了迟到的中年危机。

孙俪在剧集市场的号召力下滑,从2021年便有端倪。

说到2021年的热剧你会想到哪些?也许是激发观众爱国热情的《觉醒年代》,也可能是扶贫剧《山海情

》,甚至有可能是双男主剧《山河令》,可那一年孙俪也有一部作品上线——以建筑行业为背景的都市职场剧《理想之城》。

这同样是一部万众期待的剧集。类型是孙俪最游刃有余的都市剧,角色也是孙俪最擅长的性格坚韧的职场女性,但这部剧播出后与现在的《乌云之上》情况类似,四平八稳,不出错也不出彩,最后淡淡落地。

该剧播出后,曾有网友质疑孙俪的演技程式化,难以给人太多惊喜。可实际上,看过孙俪这几部剧会发现,她绝不是一套演技套用所有类型角色的演员,像《安家》中的房似锦、《理想之城》的苏筱和《蛮好的人生》的胡曼黎,都是职场女性,但孙俪对这三个角色的演绎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孙俪一直是个对自己要求高,且很谨慎的演员,特别是在剧集这块“主战场”上,地位稳固的她已经不需要再求新求变,而是以求稳为主。

作为公认的电视剧女王,一年递到她手里的本子不少,但她绝对不是个高产型选手,就是因为她要精挑细选出,最适合自己,也最不容易出错的剧本。这也是为什么从房似锦到胡曼黎,总给人一种“同胞姐妹”的感觉。

与其说孙俪的演技程式化,倒不如说可供她选择的、品质过得去的剧本,女主人设总是似曾相识。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孙俪的剧在台端的播出成绩都不错,比如《蛮好的人生》目前在台端领跑,且优势明显。批评与质疑,多来自于网端。

这种台网两端截然不同的反馈,或许是观众群体的变化有关。

如前文所说,凭借着《甄嬛传》孙俪顺利将自己的影响力范围辐射到了更年轻的观众群体,完成了从台到网的观众群扩容。但当下网端用户构成又发生了变化,这是一批受短内容影响更深的观众,他们要求的是更极致的人设,与更密集的爽点。

显然孙俪挑选剧本与角色的思路,已经不能完全覆盖这批年轻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孙俪的剧在台端依旧大杀四方,在网端的影响力却有限的原因。同时台端用户往往是沉默的,剧集口碑起势和自来水安利更多依赖于网端。网端观众对孙俪的期待不止于“收视率”,更在于新意和突破,以至于有观众会诧异怎么连孙俪也要进“狗血”都市剧的坑。

不止孙俪,大花们都在面临差不多的困局。前段时间姚晨和贾静雯联袂出演的《以美之名》播出,不搞雌竞的双女主职场剧,反响也很一般。

是贾静雯或者姚晨的演技不好吗?当然不是,只是她们所熟悉的那套内容打法,已经难以撬动当下的年轻观众了。即使剧中有不少为了传播做埋点的金句,但说实话这类金句对于见过大场面的观众来说,已经很难勾起主动安利的欲望了。“谨慎求稳”,与其说是演员的主动选择,倒不如说是整个市场环境的被动产物。

曾经的长剧市场是通过爆款作品来引流潮流、制造话题,如今的长剧市场开始不断向其他娱乐形式,尤其是短剧,去学习借鉴爆款元素和公式,更长的制作周期又让这种转化显得疲软乏力。在以女性观众为受众主导的影视市场,更应当出现率先破局的女性人物和演员。近年来观众已经在不少脱离套路的长剧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参看娱鉴中女系列观察第1期:中年女演员,好起来了),观众会始终为高品质的作品摇旗呐喊,还市场以信心。

当然,把剧集成败系于演员一身,本就不是个健康的做法。或许当有一天我们不再讨论“某某演员扛不扛剧”的时候,才证明剧集市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