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央视黄金档新剧《在人间》发布的"人格碎片版"预告引发行业震动。这部融合多重人格、赛博朋克与无限流元素的8集短剧,不仅以先锋叙事刷新国产剧边界,更在出品方名单中赫然出现"重庆新航海影视"——这是赵丽颖自2019年成立公司以来,第三次以出品人身份深度参
4月23日,央视黄金档新剧《在人间》发布的"人格碎片版"预告引发行业震动。这部融合多重人格、赛博朋克与无限流元素的8集短剧,不仅以先锋叙事刷新国产剧边界,更在出品方名单中赫然出现"重庆新航海影视"——这是赵丽颖自2019年成立公司以来,第三次以出品人身份深度参与项目开发。
当内娱85花们还在为角色番位博弈时,这位36岁的河北姑娘已悄然完成从"被挑选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跃迁。正如前夫冯绍峰早年所言:"她思路非常清晰,非常明确。"在影视行业遭遇寒冬的今天,赵丽颖用"演员+老板"的双重身份,书写着内娱女演员破局的新范式。
一、从"任人鱼肉"到"掌控全局":赵丽颖的三次战略转身
2016年《楚乔传》拍摄现场,赵丽颖望着被删减的40%原著剧情沉默不语。这部投资5.8亿的现象级IP,最终因资本介入导致叙事断裂,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此后《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配角加戏、《有翡》魔改原著等事件,彻底暴露演员在资本游戏中的被动地位。
痛定思痛的赵丽颖在2019年注册"新航海影视",开启从演员到制片人的战略转型。首部监制作品《与凤行》片场,她创下"连道具簪子都要亲自过目"的纪录,确保每个镜头都符合角色设定。这种"强迫症"式的创作态度,让该剧成为2023年古装剧豆瓣评分TOP3的作品。
2024年投资冯小刚《向阳花》,更显其商业嗅觉。这部聚焦聋哑人犯罪的现实主义题材,虽因前期营销争议导致票房遇冷,但最终以2亿成绩实现盈亏平衡,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盈利的国产片。冯小刚在朋友圈感慨:"降本增效,赵丽颖是认真的。"
二、"笨人哲学":非科班出身的生存法则
不同于科班演员的表演方法论,赵丽颖的"笨人哲学"在业内独树一帜。拍摄《第二十条》时,她为塑造聋哑人郝秀萍,在片场连续三个月不说话,甚至让张艺谋误以为"耍大牌"。这种沉浸式表演最终让她斩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导演郑晓龙评价:"她用生命在诠释角色。"
这种"死磕"精神延伸到制片领域。《在人间》筹备期间,她亲自参与选角、分镜设计,甚至要求美术组为虚拟空间设计3000个细节彩蛋。工作人员透露:"赵总对剧本的修改意见,比专业编剧还细致。"
三、行业启示录:演员转型制片的"赵丽颖范式"
在传统影视公司营收普遍下滑的2024年(华策影视营收降14%、柠萌影视亏损1.9亿),赵丽颖的新航海影视却逆势上扬。其投资的《与凤行》《向阳花》《在人间》均实现盈利,印证了"内容为王"的商业逻辑。
这种成功背后是精准的市场判断:当长剧公司在微短剧赛道亏损时(柠萌影视短剧营销成本占比超80%),赵丽颖选择"精品化短剧+现实主义电影"双轨并行,既保证艺术表达又控制风险。更关键的是,她将演员身份转化为内容质量的"信任背书",让《在人间》未播先火,预售收入破亿。
四、争议与反思:"不合群"的破局者能走多远?
尽管成绩亮眼,赵丽颖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2024年《向阳花》上映时,部分观众质疑"演员跨界制片影响创作纯粹性";行业内部也有声音认为"过度干预创作会导致导演话语权流失"。更现实的挑战是,当演员与制片人身份冲突时(如《在人间》拍摄期间兼顾主演与监制工作),如何保证创作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与赵丽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夫冯绍峰。这位曾凭借《狼图腾》获百花奖的男演员,如今仍在《大唐迷雾》等古装剧中打转,被业内评价"缺乏破局勇气"。而赵丽颖的"女强剧本",却让粉丝看到了内娱女演员的另一种可能。
当《在人间》预告片中赵丽颖说出"我就是你"时,这句话仿佛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隐喻——从被资本裹挟的演员,到掌控内容的老板,她正在重构内娱女演员的生存法则。但问题随之而来:这种"赵丽颖范式"是可复制的行业革命,还是特定时代的偶然产物?当更多演员效仿"演员+制片"模式时,行业生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嬗变?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