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王鹤棣把东方青苍演活了”,有人为小兰花的成长落泪,这个从26万字小说里走出来的仙侠世界,在荧屏上绽放出了超乎想象的光彩。它的成功,蕴含着改编剧里罕有的“真诚”与“巧思”。
熬夜追完《苍兰诀》的那个晚上,我盯着片尾字幕出神——很久没看过这么让原著粉和剧粉都“上头”的改编剧了。
有人说“王鹤棣把东方青苍演活了”,有人为小兰花的成长落泪,这个从26万字小说里走出来的仙侠世界,在荧屏上绽放出了超乎想象的光彩。它的成功,蕴含着改编剧里罕有的“真诚”与“巧思”。
原著里的东方青苍和小兰花,是“冷酷魔尊”与“软萌小花仙”的极致反差设定,电视剧没把这层反差变成单薄的标签,而是给角色注入了更丰富的层次。王鹤棣演的东方青苍,开场时眼神里的冷漠像淬了冰,可当小兰花偷偷给他戴花瓣发饰时,他耳尖发红却假装嫌弃的样子,让这个“无情月尊”有了人间烟火气。
剧里补充了他的背景——七情被父亲剔除,所以前期的冷漠不是性格,而是被剥夺情感的无奈。这种改编让角色的转变更有逻辑:他从不懂情为何物,到为小兰花心疼落泪,每一步都让观众觉得“合理又戳心”。
小兰花的改编亦令人惊喜不已。原著中的她是个“恋爱脑”小花仙,剧里新增息兰神女身份,然而这一设定并未显得突兀。在仙月大战中自戕之际,她的眼神中满是对东方青苍的眷恋与对苍生的担当。
“小爱”与“大爱”相互交织,使这一角色超脱了单纯的言情范畴。还有赤地女子和海市主的师徒线,原著里海市主抢灵魂的行为有点突然,剧里却用闪回交代了他曾是赤地女子救下的小乞丐,那句“师傅教会我活着的意义”,让他的疯狂执着有了情感支点,连配角都变得有血有肉。
观看《苍兰诀》之时,仿若整个社交平台皆陷入“诀症”发作的状态。微博上,东方青苍的账号会发“本座今日心情不错”,小兰花则分享司命殿的养花日常,仿佛这两个角色真的在平行世界生活。
最有意思的是抖音上的“月族行礼”模仿热潮,网友们穿着古装比划手势,连明星都跟着玩,这种从剧集到现实的互动,让虚构的世界有了真实的烟火气。
剧里的副文本也处处是惊喜。
《诀爱》的前奏一响,眼泪就忍不住打转,歌词“等不到,风中的玖瑰”配合小兰花自戕的场景,直接把情绪推向高潮。还有那些精美的海报,仙界的云雾、月族的幽蓝、人间的灯火,每一帧都像从画里抠出来的,让人忍不住保存当壁纸。
这种多媒介的联动,让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了故事世界的“参与者”——刷微博时和角色互动,刷抖音时传播剧情,连听歌时都会想起剧中的名场面。
作为古偶仙侠剧,《苍兰诀》的视觉呈现堪称“天花板”。
仙界水云天的司命殿悬在云端,花瓣飘落时像下了一场粉色的雨;月族苍盐海的宫殿华丽又幽暗,月光照在东方青苍的黑色衣袍上,连褶皱都透着霸气;最惊艳的是特效打斗场面,东方青苍释放业火时的火焰特效,细腻到能看到火星四溅,难怪网友调侃“特效团队是不是住在机房里”。
更难得的是,剧组把东方美学刻进了细节里。小兰花衣上的苏绣兰花栩栩如生。长珩的素帕乃非遗传承人亲手制成。人间大婚时,团扇与绒花头饰皆依据古代典籍复原,处处彰显古风古韵。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使仙界不再徒有“仙气飘飘”的空泛之感,而是具备了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厚重感。就连音效都恰到好处,东方青苍出场时的配乐磅礴大气,小兰花哭戏时的钢琴前奏温柔又揪心,配合爱奇艺的帧绮映画功能,每一帧都像在看电影。
《苍兰诀》的成功,说到底是一场“双向奔赴”。对原著粉来说,剧里保留了灵魂互换、同心咒等核心设定,东方青苍和小兰花的感情线也和小说一样让人上头,没有为了改编而推翻原作的精髓;
剧组未将“改编”视作简单的文字转画面之举,而是仿若匠人一般,于原著之上精雕细琢,对每个角色、每个场景皆倾注心血。
当最后东方青苍在花海中走向小兰花,五百年的等待化作一个拥抱,我突然明白:好的改编剧,不是让观众比较“书和剧哪个更好”,而是让大家都能在不同的媒介里,找到感动自己的那个点。
《苍兰诀》做到了这一点——它让书粉看到了心中的角色活过来,让新观众感受到了仙侠世界的浪漫,更让所有人相信:只要用心,文字和荧屏之间,真的能架起一座连接梦想的桥。这样的剧,值得我们为它熬夜,为它心动,为它在社交平台疯狂“安利”。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既尊重原著、又尊重观众的诚意之作呢?
来源:陶都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