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文、编辑|娱乐揭秘
«——【·前言·】——»
明明拯救了几十万人的性命,却在全国上下都没有一个容身之处。
在昔日艾滋病充斥着献血站的时候,王淑平挺身而出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可等待她的下场非但不是嘉奖,反而是被开除公职!
王淑平一路从周口到北京,揭露出“卖血经济”背后血淋淋的真相。
当非法血站被取缔之时,也是她灾难来临之日。
从荣耀到沦落,当年的王淑平究竟遭受了多少的暗算?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异国公寓里的悄然离世·】——»
2019 年9月的美国犹他州,天气已经很冷了。王淑平倒在租住的公寓里,身边只有没吃完的止痛药和一份没寄出的回国申请。
她走的时候,钱包里还夹着 1996 年卫生部的表彰文件,公章没盖全乎,边角都磨破了。
最让人心颤的是那张写满联系方式的纸条。
“商水县 57 例 HIV 感染者家属” 的标题下,“西赵桥村李桂花” 的名字被红笔描了无数遍,纸页边缘记着几个电话号码,数字间夹着歪歪扭扭的小字:“孩子该上初中了”。
而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却只能将她的离世描述成 “前医护人员王某在美去世”,连 “淑平” 两个字都没提。
唯一的女儿说工作忙来不了,后来有人在她朋友圈看到一张去盐湖城的机票截图,日期却是葬礼后的第二天。
«——【·血站里的蹊跷事·】——»
1992 年,王淑平在周口血站当护士,天天见着献血的人。
慢慢她就发现了不对劲,有个汉子三个月来了五次,胳膊上全是针眼,新伤叠旧伤,有的伤口还流脓水。
二十来岁的姑娘来献血,说自己总发烧,咳嗽得停不下来,领口开着,脖子上一片红疹子。
她心里犯嘀咕,于是自己掏钱买了丙肝检测试剂,在值班室偷偷做实验,一做吓一跳,12 个人阳性,比书上写的正常数据高了 8 倍。
1994 年冬天,商水县西赵桥村的张秀兰抱着孩子冲进诊所,孩子烧得嘴唇发紫,身上起满红疙瘩。
初筛结果出来,HIV 阳性。张秀兰当场瘫在地上哭,说半年前在利民血站卖血,抽血的针头就用酒精擦两下,接着给下个人用。
王淑平踩着积雪进村,一进村子心里直发紧 ——21 户卖血的人家,19 户门口贴着白纸,屋里躺着病人,有的伤口烂得流脓,有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有个老大娘拉着她的手,说儿子卖血回来三个月就走了,儿媳妇现在也发烧起疹子。
她找了三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四个人背着检测箱走村串户。
夏天赶上下暴雨,土路冲得没法走,扛着箱子在泥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三个小时,箱子进水,差点把血样毁了。
冬天怕血样结冰,把保温箱裹在棉被里,轮流焐在怀里,零下十几度的天,怀里焐得发烫,外面的手却冻得通红。
挨家挨户抽血、记录,八个月下来,跑了 17 个村子,采了 404 份血样。整理数据时发现,62 份 HIV 阳性,有的村子感染率达到 15.3%。
为了确认结果没错,她把血样装在玻璃试管里,用棉花裹紧,塞进保温桶,坐了 18 个小时硬座去北京。
火车上不敢合眼,手一直护着桶盖,生怕颠簸碰碎了,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喝口凉水。
«——【·北上 “告状” 的难心路·】——»
1995 年 7 月,王淑平带着 23 页检测报告和 11 张感染者照片去周口卫生局。
领导坐在办公室,听她说到 “HIV 感染率 15.3%”,脸一下子黑了,一把夺过报告摔在桌上:“全县靠血站养活多少人?你这是给地方抹黑!”
说着就把报告撕成碎片,照片散在地上,其中一张上,老人腿上的伤口烂得能看见骨头。
她蹲在地上捡碎纸,手指被纸边划破,血滴在 “立即关停非法血站” 的建议上。
回家后,麻烦跟着来了。父亲开的小饭店也被有心之人砸得精光,门口用红漆写着 “管好你闺女”。
女儿放学回来,书包里掉出一张纸条,铅笔字歪歪扭扭:“再查下去,小心你家孩子。” 夜里睡觉,听见窗户被砸石头,吓得女儿直往她怀里钻。
但她没退缩,1995 年腊月,把 62 份阳性血样裹在婴儿襁褓里,外面套上厚棉袄,抱着保温桶挤上绿皮火车。
火车上冷得哈气成霜,乘警巡逻时听见保温桶里有动静,怀疑带了危险品,拿着金属探测器过来照。
她赶紧掏出医师资格证,证件照上的自己眼睛熬得通红,乘警看了半天,才挥挥手让她过去。
到了北京,她抱着保温桶找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正巧碰上曾毅院士。老人接过她递来的检测报告,听说数据是走村串户跑出来的,当场说:“跟我去实验室。”
当天夜里,实验室的灯亮了一宿。第二天早上,曾毅院士带着黑眼圈告诉她:“数据没问题,我马上写建议书,再拖下去不得了。”
那份加急建议书写着 “若不干预,3 年内感染人数或突破 10 万”,跟着卫生部的电报发到河南。1996 年 1 月,全省开始关停非法血站。
王淑平去督查时,推开一家血站的门,消毒桶里的酒精早变成褐色,里面泡着的针头还滴着血,抽血的桌子上,登记本最后一页写着 “今日卖血 38 人,每人 40 元”。
«——【·被改写的人生·】——»
血站整顿完没几天,周口地区卫生局下发文件:开除公职,留党察看。理由是 “未经批准擅自检测”。
她创办的检验中心被查封,说是 “消防不达标”,其实前一天还好好的。
工人们搬设备时,她看着自己攒钱买的检测仪器被抬上卡车,眼泪止不住。员工们在承诺书上签字,“永不从事血液检测行业”,有的小姑娘签完躲在墙角哭。
丈夫的学校三天两头开批判会,说他 “立场不坚定”。1997 年情人节,丈夫把离婚协议放在餐桌上:“你整天查这个查那个,我和孩子在这儿抬不起头。”
女儿从那以后很少跟她说话,甚至还有次她听见女儿跟同学说:“我妈是个爱惹事的人。” 母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叹了口气:“你做的事对,可咱们农村人,经不起‘出头’啊。”
在曾毅院士的帮助下,她办了去美国的手续,收拾行李时,只带了检测报告复印件和父亲生前缝的棉袜。
到了美国犹他州,她在诊所当护工,因为 “乙肝抗体阳性” 被病人投诉,主管说:“病人觉得不安全。”
失业的三个月,她住在地下室,每天啃面包就凉水,冰箱里的花生酱吃了半个月,才下去小半罐。
2018 年,国家卫健委的一份报告里提到 “某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早期调查”,业内人都知道说的是她。
2020 年,商水县建了艾滋病纪念馆,照片墙角落有张黑白照片,是个穿白大褂的女人低头看报告,脸有点模糊。
没人知道她是谁,只有纪念馆管理员记得,曾收到一个从美国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泛黄的检测报告。
寄件人地址写着 “中国河南,王淑平”,纸条上写着:“这些数据,能让后来的人少受点罪吗?”
不过好在,王淑平用一生去努力的事业,最终也终于获得了成功,行业的风气被规整,无数人的生命被挽救。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河南发现艾滋病十年》
南方网《30年采血史》
百度百科《王淑平》
来源:科普早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