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王晓晖:长与短两手抓,女性视角与短剧叙事将成主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5 00:10 2

摘要:4月23日,以“与时进 敢为先 创非凡”为主题的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以“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为题发表演讲。

4月23日,以“与时进 敢为先 创非凡”为主题的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以“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为题发表演讲。

王晓晖认为,当今“犬儒时代”下的影视创作具有“安身”和“立命”两个特征,“安身”指生活的陪伴,“立命”指生命的意义。影视的表达主体和创作类型随之发生变化。在他看来,微剧作为第三类型崛起,为观众带来生活陪伴,提供“解构的爽”;长剧和电影反映生命的意义,通过“建构的真”引发最广泛的大众共情。因此,爱奇艺接下来将在“长与短”“解构与建构”方面进行“两手抓”,量产具有陪伴性的商业作品,质产具有生命意义的不朽作品。

他同时认为,2025年是传统影视行业关键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短”是今年的唯一关键词,这体现在微短时长短、长剧集数短、电影耗时短。王晓晖特别指出,2025年开始两年的变革期,微剧用速度决胜,短剧用爆款破局,长剧要阵痛转型,电影要创新涅槃。爱奇艺将用敢于突破的勇气与决心,寻找影视作品的下一个中流砥柱,为观众在迷雾中带来光亮和希望。

以下为王晓辉演讲实录:

今天的标题“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来自于赵传《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歌词,这是创作者的纠结,也是平台的纠结。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之下,现在的青年人有一个困惑,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要想要逃离?有学者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犬儒化特别明显的时代,大家都是清醒的局外人。

犬儒这个词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崇尚的是逃避、玩世不恭、愤世嫉俗、清心寡欲,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佛系+愤青,所有的东西都知道但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要看什么样的内容?

从近一年的头部作品可以看到,大家的选择总是呈现出一种复合状态,每个人审美趣味的雅与俗都是并存的,可能既看微短剧,又看长剧集、电影,人性总是非常复杂地投射现实,选择不同的艺术形态去面对自己不同的复杂心态。作为平台,我们的目标并没有要非此即彼,也没有厚此薄彼,我们还是要面对观众的需求拍好作品。

在这样的时代里,创作特征就是安身与立命,一个是生活的陪伴,一个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感动。这里面80%的主流是拍生活的陪伴,形态就是解构,解构就是叛逆、质疑、否定、怀疑一切的秩序、权威、教条,也就是怎么逃离现实的烦扰、困局,所以才有《哪吒》这样的极致作品,才有微短剧这样的大众类型崛起。

从某种意义说,疯批的镜像就是自由。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感动是20%,它非常难做,因为它要面对生活的真实、困境、矛盾,以及你该怎么办,这个20%当中的作品不做则已,一旦做好就是个大爆款,《苦尽柑来遇见你》《人世间》《我的阿勒泰》都是如此。

表达的主体也在这样的时代里发生改变。我们发现现在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创作主体性的特点越发明显了,女性角色的作品里面,更多的是否定传统男性世界对“我”的定义,女性到底该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位置,“我”该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发声,远远还没到做肯定句的时候。

在豆瓣2023年的高分剧中,67%的女性没法贴标签,因此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给女性角色定义,所以现在只能说处于非典型女主时代,典型还未定型,还在路上。

过去男性的角色主要是对单一世界的主宰责任,拯救社会、家庭、苍生,但是现在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不能还是世界的主宰,还是不断肯定自己的无所不能。现在男性角色是要担负世界与女性世界的两种责任,责任从一重世界变成了二重世界,典型性没有改变,还是责任。只是要学会和女性角色之间平等协作的相处关系,这是新时代的典型性。

在长剧、电影之外,微剧作为第三类型崛起了古希腊哲学家说,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乐,而只是回避痛苦。因为痛比快乐感知更强,所以大多数时间大家是在研究怎么把痛苦去掉,这种情绪影响着我们的创作,微短剧这个时候补上了这个缺口。

所以微剧更多是把当代的巨变像新闻、综艺一样迅速反馈,而长剧、电影都要等两年以后表达。长剧更重要的是去表达人类不变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所以着墨点一定在人物身上,短剧的着墨点很难在人物身上。这是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陪伴这两类内容,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在新崛起的类型和我们固有的长剧集、电影等优势赛道上去做平衡。

从极端上说,未来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女性视角讲一遍这个时代的最大变化之一是从女性角色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开始的,不从女性视角看事物就不能完整反映这个时代特征的变化。同时,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短剧的叙事方式讲一遍原因一是要尊重观众的时间,二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故事讲简洁。生活习惯在改变,我们为观众负责就是为投资负责。

微剧的崛起带来的最大启发就是它从客观上仰视观众:你想看什么,我给你什么。长剧的失误就是有时候忽视了观众:我想给你看什么。再有就是长剧和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叙事水平要更升维,但进步较慢,这是我们要攻克的。在接下来的内容战略上,微短剧将是我们的增量,是战略补充,长剧集和电影依然是我们的战略核心。

2025年开始两年的变革期。微剧靠进阶速度决胜,我们的速度要跟上,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微剧陪伴大家的时间会增加,赛道会越来越多,题材会越来越广,质量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它也有天花板,不论微短剧、长剧和电影,每个类型都会占据自己应有的一个份额,这是市场和观众给的。

短剧破局和爆款在这两年产生,很多创作者意识到既要保持长视频拍摄的影视语言的审美,又要保持短剧的节奏该怎么办,我们也会高度关注这个事情。

长剧转型就是这两年,大量注水的剧集会被淘汰,高品质、高溢价的剧集会出来,未来低成本低收益的快作品和高成本高收益的慢作品会交相辉映。市场未来在剧集品质要求和投入的程度上会惊人,现在好剧集的单集成本一定会被突破,虽然头部会越来越少,但只要出来一部好剧集,溢价方面会更厉害,一部头部作品能胜过过去三部。

电影创新就是这两年,我们做了一个“三级火箭计划”, 我们通过“燎原计划”打基础:发掘新类型、新新人类导演,通过“爆前计划”发现长片潜质导演,通过“大片计划”发掘大白马进军高票房院线,目的还是想打好基础做好土壤,让新类型、新作品、新人在互联网上被低成本地发现。

互联网不会埋没人才,只要是好东西,在互联网上一定会被看到,而且低成本,只有发现这些人、发现新类型,才能给我们的院线大片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撑。

今年的关键词就是“短”,微短剧时长短,长剧集数短,电影耗时短。“耗时短”意思是指院线电影一定要高品质,让你物超所值,觉得时间值。同时,在流媒体上不用出门让大家看到像奈飞电影一样的高品质、多类型,来撞开电影整体土壤的新生。

在大迁徙时代,新类型和新人才的结合会对所有的内容品类产生冲击,现在很多不管是在海外高校毕业、中国高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还是一些年轻导演,没有院线拍,我们希望流媒体电影、微短剧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有机会观察现在观众喜欢的镜头语言该怎么做,故事该怎么写。

另外,我们这个行业在2016、2017年的时候,刘畅、沙漠、辛爽、吕行、田里等一批新导演大量涌现。现在又一波新生力量该出现了,也是因为有新的内容形式给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不管是电影的涅槃,还是长剧的转型,还是短剧可能会出现爆款,微剧有大量的资源投入,这批新的导演数量和质量应当会比往年出现的更强更多。所以我们有句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乱拳打死老套路。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两手抓,从形式上是长与短,从立意上是解构与建构,从整个的投入上是量产生活陪伴式的商业片与质产有生命意义的高质量作品。

DeepSeek总结了中国观众泪点公式=70%真实细节+20%反套路+10%留白现在我们需要耗费心血、脚踏实地去创作高品质的作品。留白这是影视理论一个基本的套路,给观众10%的留白就能换来40%的参与。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70%的真实,真实靠人物,人物靠情感,情感靠细节。

我们凡是看到这些特别好的剧集的时候,尤其是建构的剧集的时候,故事都非常容易讲明白,但是为什么吸引人?就是靠细节,靠影视语言的魅力,靠真实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在寻找下一个中流砥柱,也依然期待像《狂飙》《哪吒》这两部作品一样的高光再次出现,它们绝不是终点。这两部长剧集和电影是艺术商业长视频的荣光,它证明好内容的力量是无穷的,商业价值也是无穷的。

我偶然看到这首诗,这是广西作家林白写的一首诗《过程》,我们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整个生命的过程和情绪的起伏,我们看到麦浪滚滚、生命涅槃。其实我们影视就是要反映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不要埋怨观众,其实是我们缺席的时间太久了,我们做出有意境的作品太少了。

最后还是这句话,不管是看电影、长剧集,还是微短剧,其实都是想让大家去相信一些东西,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视频讲故事的能力去平衡我们这个题目的纠结,找到一种正念的力量,让我们不孤独,信未来!谢谢大家。

来源:看电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