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他们铁、忠,是因为多年来他们除了对莫言及其作品不断地进行肉麻的吹捧外,还时不时把腌臜的矛头指向莫言(或其作品)的批评者。
这两位莫粉,一男一女。对莫言很铁、很忠。
说他们铁、忠,是因为多年来他们除了对莫言及其作品不断地进行肉麻的吹捧外,还时不时把腌臜的矛头指向莫言(或其作品)的批评者。
这两位的共同特点之一,是自诩文化水平很高。在他们眼里,批评莫言的都远不如他(她)。
然而,当闹出“乌龙球”后,他俩却不自知,被指出后还要嘴硬。
先看第一个“乌龙球”(为了给他俩留点脸面,笔者对截图里的网名使用了马赛克):
很明显,提出“如何看待半枝莲对莫言的攻击”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他”的友军(即别的莫粉),因为问题中使用了“攻击”这个词。如果问题是莫言的批评者(含半枝莲)提的,是绝不会用“攻击”一词的,而是使用“批评”、“评判”、“批判”等词汇。
可“他”倒好,管他“敌军”还是“友军”,逮着就开喷,而且还非常肯定地说这个题就是半瓶醋(指半枝莲)出的。
把出题的“友军”当着“敌军”半枝莲来攻击,是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让出题的友军情何以堪?(这会,笔者仿佛看见了那躲在暗处的出题人的哭笑不得的脸。)
笔者也笑。笑过之后委婉地提醒“他”:
“我咋觉得你把你的友军给伤了呢?”
如果对我的这个留言“他”装着没看见,不回复,这个乌龙就可能到此结束了。可“他”,竟然还要继续玩:
看看,“他”竟然以为我说的友军是“他”曾经的“劲敌”半枝莲。这智商!
对此,笔者只好心平气和地非常友好地对他说明:“……咱说的友军,可不是半枝莲,而是那出题人……”
到这,“他”仍不服气,接下来是各种狡辩:
……(此处,省略“他”的若干其他狡辩的截图)
下面,来看看第二个“乌龙”:
“她”说,莫言的《破庙》故事有很好的愚意。
什么叫“愚意”?是指“愚蠢的意思”吗?看不懂!
这是“她”发明的新词,还是笔误将“寓意”写成了“愚意”?如果是笔误,怎么会连续两次?
应该是不会写“寓”字吧?如果是这样,“她”怎么好意思问别人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呢?
如果说,前者“他”的“乌龙球”是踢进了自家的球门,而后者的“她”,则是将“乌龙球”直接踢到了自己的脸上。
不知这二位的脸会不会红,会不会疼?
不是说批莫者都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吗,这两位,该算几年级呢?
来源:202203从头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