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聚焦都市老年婚恋的轻喜剧,以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 饰)丧偶后,与4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展开,让我们看到了从青年到老年,爱的形式会变,渴望被理解、被接纳的需求却从未改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 章卉 盛锐
近日,浙产热播剧《我的后半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人生下半场,还能勇敢追爱吗?如何理解遗憾与离别?
《我的后半生》剧照。受访者提供
《我的后半生》剧照。受访者提供
这部聚焦都市老年婚恋的轻喜剧,以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 饰)丧偶后,与4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展开,让我们看到了从青年到老年,爱的形式会变,渴望被理解、被接纳的需求却从未改变。
如何看待老年婚恋现象?
近日,潮新闻记者专访了《我的后半生》制片人黄澜。
《我的后半生》制片人黄澜 受访者提供
黄澜的体会是“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该是令人尴尬的话题,而是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生命常态,爱情没有保质期,心动不分年龄段,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她决定将老年婚恋题材呈现在荧屏上,起因于七年前阅读老作家王蒙写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被故事中妙趣横生的老年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老年女性群像所打动。
这本书的推荐语叫做:“王蒙版的《非诚勿扰》”。
“它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原来老年人晚年的感情需求那么强烈,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却平添了生命倒计时的压力,他们甚至比年轻人更大胆,更开放。”
剧中人物沈教授先后遇见为儿子求房产的温柔貌美护士长连亦怜、身患癌症的灵魂伴侣天文学家聂娟娟、热情直白的运动健将工会主任吕原、菀菀类卿(和亡妻九分相似)的化妆师乐水珊,四位女性各有各的美,这些多元化的相亲诉求,彻底打破了“老年人相亲就是将就搭伙过日子”的刻板印象。
“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关于情感自由的宣言,爱既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应该成为老年人的奢侈品,无论何时都应先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获得自我认同和尊重。”
但剧中的矛盾冲突同样揭示了摆在现实的诸多问题:财产分配、子女态度、社会舆论往往是老年人相亲恋爱的“三道枷锁”。
其中争议最大的女性人物,就是老沈住院期间,给予他关爱使其走出丧亲之痛,坠入爱河的第一任对象——护士长连亦怜(杨童舒 饰)。
沈教授的女儿最初对父亲再婚强烈反对,她跟父亲说:“你想让这个外人代替我妈的位置,我不同意。”
沈教授向乐水珊求婚时说:“别犹豫了,嫁给我吧!老苟跟我说,有爱一定要说出来。老年人谈恋爱,都是倒计时。”
“这句台词撕开了黄昏恋的紧迫性,对年轻人而言,爱情或许是一场可以重来的游戏,但对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来说,每一次心动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而当连护士长提出婚前在沈教授的房产上加自己儿子名字时,几方冲突再次爆发,导致沈教授的70寿宴不欢而散。事实上,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情感需求和财产分配如何平衡?
“沈教授和连护士长两个人其实是有感情的,问题出在缺少沟通。连护士长应该表达的是自己的困扰,而不是直接提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大家心平气和,好好商量,站在彼此角度上换位思考,再磨合一段时间,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黄澜说,另外一点,她觉得子女成年独立以后,从父母那得到的应该是关心、鼓励和支持:“然后去发展你自己,而非指望着老人的遗产,获得经济方面的补偿。”
把中年子女线甚至第三代加到沈教授的故事里的用意是什么?
《我的后半生》剧照。受访者提供
黄澜说,这是将老人大起大伏的恋爱经历做成对中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启示,让一家人都获得由内而发的新生:“剧中中年夫妻沈青和丽娜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上有老下有小,有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随着父亲恋爱进程的推进,这两个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部剧是鼓励他们打破固有的生活方式,彼此去勇敢寻找更舒适的相处之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