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关于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在古装剧《侠客行不通》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部剧不仅让观众对徐志胜的演技产生了质疑,也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语言类节目艺人跨界表演的深思。
近期,关于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在古装剧《侠客行不通》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部剧不仅让观众对徐志胜的演技产生了质疑,也再次引发了业内对于语言类节目艺人跨界表演的深思。
章子怡曾对演员门槛的降低表示不解,而《侠客行不通》中徐志胜的表现似乎印证了这一担忧。他的演技被指生涩,频繁令人出戏,甚至被调侃为“持丑行凶”。与横漂多年的群众演员相比,徐志胜虽然获得了顶级资源——A+级剧集的男一号,但其表现却远未达到预期。
制片方或许误以为脱口秀演员的观众缘等同于顶流明星的流量,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顶流明星即便基本功欠佳,仍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为其买单。而徐志胜,在没有标志性外貌特征加持的情况下,演技的不足被无限放大。
此前,徐志胜在《庆余年2》中的客串曾引起一定关注,但这次在《侠客行不通》中担任主角,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不仅徐志胜,呼兰、孟川等多位脱口秀演员也在剧中客串,但他们的表演同样未能获得好评。
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主要侧重于语言上的幽默和观点输出,而非影视表演中的声台形表。这意味着他们在跨界表演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复杂的角色演绎。从李诞到杨笠、何广智等人,虽然不断有脱口秀演员尝试跨界,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相比之下,郭德纲手下的德云社相声演员和赵本山旗下的本山弟子们,虽然同样非科班出身,但他们在相声和小品舞台上的长期磨练,使他们具备了更好的表演基础。这种经历让他们在跨界表演时更加游刃有余。
然而,脱口秀演员缺乏这样的磨练机会。他们的表演通常局限于短暂的5分钟自我表达,难以通过互动和刺激来训练表演技能。因此,当他们尝试跨界表演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或许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舒适区——综艺节目。综艺咖的稀缺早已是业内共识,而脱口秀演员天生具备的语言幽默和观点输出能力,使他们成为综艺节目的理想嘉宾。在综艺节目中,他们不需要背负台词和走位的压力,只需要按照台本发挥自己的特长即可。
事实上,许多脱口秀演员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远胜于影视作品。徐志胜在《一见你就笑》中抛梗制造笑料,收获了观众的好感;庞博在《半熟恋人2》中针对情感关系进行观点输出,同样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些例子证明,脱口秀演员在综艺节目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此,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与其盲目跨界表演消耗观众好感,不如专注于综艺节目的发展。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深耕其中,不仅对自己有利,也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欢乐。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