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澄清过往争议“都是谣言”,甚至喊话导演:“我是低风险演员,随时能进组。”
大家看了最新一期的《无限超越班3》了吗?
刘涛一人战胜12个许仙,什么牛鬼蛇神都有,能把人笑死。
这哪是考验学员,简直是在考验刘涛。
但最令我印象深的,还是张丹峰在面试环节的争议。
面对镜头,他郑重强调自己与洪欣感情稳定。
澄清过往争议“都是谣言”,甚至喊话导演:“我是低风险演员,随时能进组。”
我不禁想,当一个人需要反复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个曾靠“好男人”形象跻身一线的张丹峰,真
的是想证明自己,还是不甘心被流量抛弃?亦或是陷入无戏可拍的焦虑?
01
在《无限超越班3》的面试环节,
张丹峰直言,过去因为一些谣言,导致自己近几年都没有戏可拍。
面对他的问题,吴镇宇单刀直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出现在你身上?
为什么你的经纪人没有给你“擦屁股”呢?
吴镇宇的言下之意是,其他的演员也会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就没有影响演绎事业,偏偏你就没戏可拍呢?
他反问张丹峰,这种事一般不是有经纪人来“擦屁股”吗?为什么你的经纪人没有?
就说杀人不用刀的还得是我们吴镇宇老师。
为了避免尴尬,李诚儒神补刀,给他制造麻烦的正是他的经纪人。
刘涛直接发问,如果监制们看上了你的演技,但是担心你会出问题,你怎么来说服呢?
张丹峰调整了一下,郑重地对着镜头表示,自己和妻子洪欣的感情很好。
过去都是自媒体的谣言,自己不是高危演员,恳请大家多多关注他。
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
当年,不是他亲口说的“不过了”吗?洪欣那三条“我和张丹峰不再是夫妻关系”的微博,如今还在她的微博上躺着。
这难道也是自媒体造谣的?
说到底,还是演技不够硬,才会被遗忘。
强行洗白,观众并不买账。
02
2004年,洪欣与张丹峰在因戏结缘。
当时,洪欣还没完全从与莫少聪的情感纠葛中走出,身心受到伤害的她,独自带着儿子莫镐濂来内地闯荡。
因为未婚生子,洪欣在香港的事业停摆。
但在很多人心中,她依旧是明艳动人的女神。
比她小10岁的张丹峰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在拍戏的日子里,张丹峰的体贴和细心,让洪欣慢慢走出了情伤,渐渐地,便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让洪欣欣慰的是,张丹峰不仅对自己体贴入微,而且对儿子特别上心,就像一个父亲一样带着孩子玩。
洪欣知道张丹峰刚毕业没多久,没有多少钱,所以很少去吃贵的餐厅,也几乎不再他面前提及好姐妹会收到什么礼物。
张丹峰承诺,等到自己出人头地,一定会让她过上好日子。
尽管没钱,但是张丹峰对洪欣的儿子却非常舍得花钱,只要孩子想要的,都会去尽最大努力满足。
2009年,洪欣终于放下一切顾虑,不顾好姐妹蔡少芬的劝阻,在香港四季酒店与张丹峰举行结婚仪式。
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的时候,两人公开秀恩爱,洪欣毫不吝啬大赞张丹峰。
在洪欣与莫少聪的纠纷中,张丹峰曾高调表态“我是她的避风港”。
2014年,洪欣冒着43岁高龄为其生下一个女儿。
如果不是后来的绯闻,张丹峰依旧是“好丈夫,好父亲”的人设。
03
2015年,《花千骨》爆红,张丹峰的“东方彧卿”成为国民男配。
他频繁上综艺强化“宠妻”形象,在《爸爸去哪儿》中与女儿互动自然,被赞“国民好爸爸”。
洪欣的微博评论区一度变成他的“人设宣传栏”。
粉丝留言:“看洪欣姐的幸福,就知道张丹峰多靠谱!”
这直接助推他片酬从单集5万飙升至30万,主演剧集《致青春》收视率破2%。
某资深经纪人向媒体透露:“那时品牌方点名要‘张丹峰式暖男’,他的代言费比同期演员高20%。”
从母婴产品到家居广告,他的形象与“家庭”“责任”深度绑定,却也为日后埋下隐患。
2018年,张丹峰被曝与经纪人毕滢存在亲密互动,两人深夜同房,细心的网友扒出两人有很多同款饰品和情侣服。
张丹峰和毕滢第一时间出来否认,主打一个咬死不认。
作为妻子的洪欣力挺老公,并发文“清者自清”,还拿毕滢工作能力来打掩护。
面对舆论,张丹峰和经纪人丝毫不避嫌,还配拍到两人在酒店共处一夜的。
随着曝料越来越多,洪欣只能沉默,并随后书删除了夫妻恩爱动态。
这件事最后以张丹峰单方面宣布毕滢已经辞职而结束。
夫妻二人也没有传出离婚消息。
2023年,洪欣突然在微博连发三条消息,宣布与张丹峰“不再是夫妻关系。“”
张丹峰随后发文“对,不过了”作为回应。
毕滢随后也发文,“你俩吵归吵,能不能不要带上我。”
吃瓜群众一头雾水。
几天后,两人纷纷为自己的冲动而道歉,称“只是为生活琐事而争吵”,并否认离婚。
不仅没离,还合体直播带货。
被网友戏称:“离婚复婚无缝连接”。
《新京报》评为“2023年最尴尬公关案例”。
结尾:
在《无限超越班3》中,张丹峰反复强调“外界谣言”,但洪欣2022年的离婚声明至今未被撤回。
正如作家六六所言:“当一个人需要每天自证清白,恰恰证明他早就不清白了。”
娱乐圈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观众早已习惯。
张丹峰如今在综艺里的卑微与焦灼,恰似一面照妖镜——照见了娱乐圈人设经济的脆弱本质。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是否也在模糊一个边界:演员的业务能力,是否必须与私德捆绑?
或许,张丹峰已经后悔。
他后悔没守住本心,后悔把婚姻变成生意。
但比他的后悔更值得警惕的,是大众对“人设”的病态迷恋。
——我们追捧完美丈夫,又热衷于摧毁他们。
我们渴望纯粹的表演,却又用放大镜审判演员的人生。
张丹峰后悔了,只可惜,他的后悔来得有点迟。
来源: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