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创新痛点,看见都市剧破局的新可能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24 02:11 3

摘要:2025年Q2,优酷播出的《蛮好的人生》、芒果TV播出的《有你的时光里》、腾讯视频播出的《值得爱》《我的后半生》等多部力作,为都市剧打破创新窠臼提供新解。

文 | 金佳美

来源 | 看电视

都市剧作为映射现实、捕捉当代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剧集类型,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但近年来,随着亲子、代际、家庭伦理等论题被反复耕耘,此类剧集创作同质化隐忧渐显。

2025年Q2,优酷播出的《蛮好的人生》、芒果TV播出的《有你的时光里》、腾讯视频播出的《值得爱》《我的后半生》等多部力作,为都市剧打破创新窠臼提供新解。

在剧中,那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撕扯、职场与亲情的碰撞、衰老与爱情的角力,都在光影交织中化作时代的镜像。荧幕闪烁间,我们看见生活的底色,也看见了都市剧突围的可能。

在这个悬浮剧盛行、工业糖精泛滥的时代,用真诚叙事构建情感共鸣、以真实细节直击现实痛点、是都市剧锐意革新的首选举措。

多部剧集致力于撕掉“伪精致”滤镜,打造本身就具有“灰度”的人设,将镜头对准城市褶皱里的真实人生

丈夫背叛、事业崩盘,《蛮好的人生》以猛烈冲突揭开序幕。三十九岁的保险销冠胡曼黎虽骤然从云端跌落至人生谷底,但却从未向困境低头,而是把全部的负面的情绪压在内心深处,用永不服输的乐观精神直面生活的打击,活出自我,勇敢开拓出生命新天地。

同包含职场、人际关系议题的《值得爱》与《有你的时光里》,也通过极具现实感的内容构建,让角色根植于可感知的生活实体之中。

《值得爱》中周水与代大吉为了追逐爱情相约“北漂”,在逼仄的出租屋里供养梦想,然而现实的冷雨却一点点浇灭理想的火光。主角二人跨越18年的情感拉扯,将“值不值”的叩问化作现实剧痛下的深思。剧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成长,也让“呼吸感”充盈于各叙事单元。

《有你的时光里》妹妹王灵均不甘于姐姐王焱的过度说教和管控,却在姐姐重病时每日煲汤送药,甘愿充当“血包”;姐姐虽恼怒于妹妹的幼稚和一意孤行,却从未吝啬过宠爱,一次次将妹妹救出悲伤的深渊。

剧中姐妹俩从对抗到和解的过程,亦是一场亲情创伤的治愈之旅。该剧用入木三分的真实感摹刻,将原生家庭的创伤、女性互助的力量以及职场生存的困境,共同编织成一部充满现实质感的成长史诗。

另一部都市剧《我的后半生》则大胆聚焦老年群体的情感世界,展现其在情感需求、家庭关系、社会偏见中的真实困境。

70 岁的沈卓然在老伴离世后,又先后与不同年龄、性格的女性产生情感碰撞:年轻干练的护士长连亦怜、知性优雅的女科学家聂明薇、雷厉风行的全国劳模吕原、温婉体贴的彭玉兰、面容与亡妻极为相似的乐水珊。

面对子女的反对与社会偏见,沈卓然始终秉持"爱不应受年龄束缚"的信念,勇敢追求情感共鸣,撕开年龄枷锁,展现爱的多元可能。

但现实的锅碗瓢盆终究无法承装理想主义的完美幻梦,剧情设定的锐度,也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割裂的写实式展现。

《蛮好的人生》以其跌宕起伏的自我救赎叙事,巧借轻喜剧之壳,多维度解构女性的中年危机和情感缺口。看似轻松的剧情铺展中,辛辣的现实批判如暗流涌动,精准刺痛观众共鸣神经,于笑泪交织间完成对生存困境的深刻叩问。

当《值得爱》里周水与代大吉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在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当满腔孤勇的追梦者在一堵堵南墙下头破血流,未经过过度美化的写实叙事也映射出就业困难、人心难测等残酷的社会现况。剧中都市男女的挣扎与无奈,令无数观众深感共鸣。

《有你的时光里》也通过姐妹俩的亲身经历,深刻剖析了都市生存的压力和挑战。姐姐王焱虽是职场精英,但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即使病痛缠身却仍坚持高强度工作;妹妹王灵均为了不隐没于姐姐的成就下,坚持独自远赴大城市打拼,可当她因身份低微,不得已为上位者包揽罪责时,职场的不公与压迫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我的后半生》中浪漫滤镜被现实打碎,黄昏恋背后的养老资源博弈、生存需求置换逐一显现。曾经的心动,在医疗陪护、遗产分配等现实重压下,悄然异化为精打细算的生存契约。这种转变,既折射出人生迟暮时在情感追求中的无奈,也暴露出社会养老体系对人性需求的忽视。

观众需要的不再是悬浮的造梦机器,而是得以在荧幕里照见自我的真实映射。当现实的钝刀一点点磋磨理想的坚石,生活中的每一份真情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情绪解药。

当《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擦干眼泪后又满怀热望地投身工作;《有你的时光里》两姐妹相互救赎、相拥而眠;《我的后半生》中乐水珊在黑豹的赤诚下勇敢逃婚追爱,穿着婚纱坐上轰鸣的机车;《值得爱》里的周水在40岁开起火锅店,鬓角白发与少年时的中二热血形成时空对望,也实现了关乎现实的终极解答——

生活的价值不在于结局的圆满,而在于跌跌撞撞的成长轨迹,在于敢于不被时代浪潮裹挟淹没的勇气。

它们不再编织童话,而是让观众在荧幕里照见自己的影子,以"人间清醒"的真实感,重构情感价值坐标系。

这并非制造焦虑,而是提供解药:在996的窒息感中植入幽默细菌,在婚恋市场的丛林中开辟第三条道路,在阶层固化的阴云下点燃微小却明亮的火种。

通过镜像解构、双线交织、多线并行等手法深耕叙事逻辑,是都市剧打破固有套路,实现多维出新的另一重有力举措。

《蛮好的人生》以保险行业为切口,采用“双强对决”叙事模式。通过胡曼黎与薛晓舟从职场死敌到合作创业的关系转变,打破都市剧“主角光环”定律。

两人因相识于误会,在几番交手后得知背后真相,逐渐解除冲突、联手合作,在烟火冷暖中碰撞观念,成为亦师亦友的绝佳“开单”拍档,最终各自收获商业成功与真我人生。

尽管个性迥异、理念相左,但两人内心对善良与温暖的坚守,成为化解矛盾、促成合作的基石。这种“底色一致”的设定,巧妙避开了都市剧常见的狗血情感线,转而聚焦于人性光辉的共鸣,使得该剧在都市剧的红海中独树一帜,为观众带来兼具喜感和深度的观剧体验。

《有你的时光里》以极具实验性的"镜像"叙事手法,构建了一组充满哲学意味的姐妹样本:

姐姐王焱因地中海贫血症长期依赖妹妹王灵均的血液存活,生理上的寄生关系逐渐异化为心理上的亏欠与逃避;而妹妹在姐姐优秀光环的笼罩下,始终在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叛逆性格成为对抗角色桎梏的无声宣言。

当脐带为天然羁绊的叙事策略打破传统家庭剧的单线叙事,两人早已超越血缘纽带,形成独特的"海葵-寄居蟹"共生体系。

姐妹俩从爱恨交集的自我消耗到心甘情愿的相互救赎,实现了由寄生到共生的完美蜕变。这种“托举式成长”,挑战了独立叙事范式,展现出女性在相互扶持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在命运镜像中照见都市人精神困境的突围可能。

《值得爱》也同样摒弃了单一叙事逻辑,用非线性叙事将18年时光的关键瞬间切割,打破了"一见钟情-误会分手-破镜重圆"的三幕式套路:

出租屋的初遇、地铁里的求婚、创业失败的雨夜、异地时静默无言的守望……这些情感切片并非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通过角色回忆、物品触发等方式随机闪现。

这种叙事手法解构了爱情神话的完整性,让观众在时空错位中感受爱情的真实质地——它从来不是完美的童话,而是由无数个残缺瞬间拼凑的真实触动。

《我的后半生》则以沈卓然的相亲为明线,以儿女的情感成长暗线,在互文中形成代际对话的复调叙事。多线并行的叙事策略将老年婚恋这一边缘议题置于都市家庭剧中心,通过黑色幽默解构严肃议题,在笑声中探讨养老、代际沟通等现实问题。

这种叙事革新打破了传统都市剧的桎梏,让剧集不再囿于家长里短的陈词滥调,而是用实验性的叙事策略解剖现实议题,以艺术化的表达重构生活可能,让荧屏成为时代精神的共鸣箱。

在都市剧的视听语言革新中,细节美学也成为了其品质跃升的关键密码。

此类剧集均将大环境定位于真实城市,人物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以地域文化记忆勾勒特色图景

《有你的时光里》以深圳为天然摄影棚,将节日大道、“湾区之光”摩天轮等标志性景观转化为叙事语言;

《值得爱》则以北京为背景,合租房的拉帘隔断、掉漆木窗棂,精准还原小镇北漂青年的生存状态;

扎根上海的《蛮好的人生》也充分运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厚重历史与摩登活力的城市气质,在方言叙事中达成地域特色与大众审美的平衡。

当镜头语言雕刻时代肌理,航拍镜头在《蛮好的人生》中化为叙事重器。夜幕中闪烁的五彩霓虹灯光和川流不息的车灯形成光轨,在明暗交叠间构成上海特有的城市寓言;

旧式桌椅吱呀轻响、牌楼茶馆砖墙斑驳,《我的后半生》在景别变化中勾勒出老年婚恋的市井温度,摆脱苦情窠臼,呈现出温润的生命底色;

北京CBD的霓虹与出租屋白炽灯并置,《值得爱》里的光影对比达成隐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角力。千禧年的阳光透过斑驳窗棂,将两个年轻人的影子定格成时代剪影,构建出80后特有的、带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恋爱叙事。

除了真实的大环境构画和精致镜头语言的运用,都市剧还着力于通过剧集美学质感的提升,在超强视觉冲击力下,外化剧中角色心理变化和情感表征。

《我的后半生》里沈卓然初次偶遇乐水珊时,导演运用"时空折叠"式记忆闪回的蒙太奇手法,将现实与回忆、主观视角与客观镜头精妙编织。

乐水珊微笑时,镜头从乐水珊的特写切入沈卓然亡妻年轻时的影像,两张面孔在虚实交错中重叠又分离,相似的面容、神态、话术在慢动作镜头下与沈卓然眼中闪烁的微光形成镜像呼应,莞菀类卿的宿命感瞬间拉满。

《值得爱》中代大吉开场挥锤子砸渣男床铺的戏码更堪称“暴力美学”,摇镜头与夸张音效制造出极致的荒诞感,瞬间立住千禧年代的血性与反抗精神。

男女主在机场候机厅的即兴斗舞也在长镜头的运用下被完整展现,360度环拍将现实困境转化为超现实的情感宣言,营造出全世界只剩彼此的疯狂的浪漫。画面跟随主角身体律动旋转,观众仿佛也被卷入这场情感的漩涡,在人潮交错中与人物内心澎湃共感。

这些剧集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城市褶皱,在看似平凡的细节中打捞时代情绪。

它们用细节美学证明,真正的都市叙事不在于呈现光鲜表象,而在于捕捉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如何在平淡生活寻找存在的温度。

都市剧的镜鉴价值,在于其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更在于其用艺术语言重构生活可能性的创新实践。当观众在荧幕里照见自我,在戏剧张力中理解社会,此类剧集便完成了从“娱乐产品”到“社会观察器”的蜕变。

如何在保持现实锐度的同时,避免叙事套路化?怎样在解构痛点之后,打造抚慰人心的好故事?这些剧集或许已给出了值得参考的答案。

但荧屏之外,生活叙事仍在继续,柴米油盐亦可风云际变。都市剧的持续进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编:罗姣姣

文:金佳美

排版:金佳美

来源:看电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