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晓卿一起感受“风味人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4 03:46 2

摘要:美食+文旅新实验。美食纪录片,又出新点子。《风味人间》来到第五季,主创们首次将美食的重点瞄向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香料”。葱、蒜、肉桂、八角……从南到北,从中国到世界,每一个不起眼的香料在《风味人间·香料传奇》中,都可以铺展成一幅人类生活变迁的画像。

美食+文旅新实验。美食纪录片,又出新点子。《风味人间》来到第五季,主创们首次将美食的重点瞄向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香料”。葱、蒜、肉桂、八角……从南到北,从中国到世界,每一个不起眼的香料在《风味人间·香料传奇》中,都可以铺展成一幅人类生活变迁的画像。美食的故事很难讲,往深处讲,无法打动对美食研究不深的普罗大众,往广度讲,又有太多有趣的内容可以呈现给观众,一时之间无法找到创作的重点,“香料家庭太大了,你永远都拍不完。”《风味人间》系列总导演陈晓卿说,在做后期的过程中,《风味人间》第五季删减了许多内容,比如中国的黄芥末和欧洲的油芥之间的联系,再比如大茴香和小茴香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用法和做法。这是陈晓卿在《风味人间·香料传奇》中的遗憾,但并不影响这部美食纪录片和陈晓卿以往的作品一样,都能和观众的生活形成共鸣。为了将美食的风味带给观众,在新的一季节目中,腾讯视频纪录片团队更是联动线上和线下,让这种“共鸣”变得具体可感——团队不仅运营《风味人间》的内容,也将它变为一个IP,打造联名产品,让纪录片的美味可以被更多观众品尝。2025年4月中旬,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跟随陈晓卿一起到厦门,感受“风味人间,寻味厦门”的魅力,从八市、中山路到筼筜书院,具体而深入地体验了一把美食、城市与人文之间的联结。一个美食纪录片,正在打开商业开发的新世界。和陈晓卿一起“寻味厦门”在三角梅盛开的季节,我们跟随腾讯视频纪录片团队抵达厦门,来这里具体地感受由本地香料制作的美食,同时了解厦门这座城市的人文变迁。厦门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四季都有“香料”,在美食学者的眼中,无论你来自哪里,都能在这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找到属于自己口味的“香料”。厦门最有名,也最被大众所熟知的“香料”,就是沙茶酱。抵达当天,我们在酒店品尝了厦门特色沙茶面,由山药制成的面条,搭配精心熬制的沙茶酱,和飘香的姜母鸭,构成了我们的第一餐。第二天,酒店的大厨又为我们带来了“红菇河田鸡汤扁食”“百家村煸豆干蚝仔”“丙洲鲜虾汁油葱馃”“蒜汁土笋同安参味山药”“鹭岛海鲜面线糊配油条”“酱油芒果配老八市花生汤”等美食,都充满了当地特色。用姜做调料的姜母鸭,吃起来不仅没有姜的辛辣刺激感,反而和甜味形成悠远绵长的味道;土笋冻里包裹着沙虫,但吃起来却很有嚼劲;酱油和芒果的混搭,也有不一样的鲜香风味……来到当地著名的“八市”,更可以窥到厦门美食的变迁。早上十点的八市,人并不算多,但道路两旁全是当地的商铺,海鲜铺在货摊上,各种鱼虾散发着鲜美的风味,姜母鸭的味道充斥着整条街,还有茶桌仔在核心街区的中间地带,供游客们休息。在厦门,每一道特色菜,都有自己突出的风味与独特故事。当地文旅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道,在他的印象里,厦门每家每户做的沙茶酱都有不同的风味,当一个人的心情郁闷的时候,会用很重的香料,乐观开心的时候,又会偏爱原味。就像《风味人间·香料传奇》中表达的那样,同一食物不同味道,代表着不同的家庭习惯和故事。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港口之一,沙茶酱本身便代表着中西文化的融合,带着一股“漂洋过海”的味道,和潮汕的沙茶酱因为文化变迁的不同,拥有不同的风味。年轻人对厦门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以此为取景地的电视剧,以及美出圈的厦门大学、鼓浪屿......但在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厦门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和年轻人打成一片。随着茶饮业的发展,厦门的茶也在出圈。来到中山路,传统式骑楼建筑中,有一家瑞幸咖啡店,这是厦门第一万家店,代表着当地新茶饮与咖啡产业的出圈。很多游客或许不知道,厦门是中国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城市,本地的年轻人有属于自己的“早茶晚咖”,早晨品茶,晚上喝咖啡,创造出一种中西融合的生活方式。在筼筜书院,厦门的“茶饮”特色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你无法想象,厦门做茶有多大胆,茶里不仅可以放姜和小米辣,甚至还可以采用牛油萃取的方式,将牛油的味道与茶融为一体。更神奇的是,这些看起来奇怪的搭配,喝起来却格外入味。
就像陈晓卿所说,食物是一个特别广袤的世界,而香料是一个大家庭,“整个香料再做一个第二季,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永远拍不完。”厦门想借助“风味人间·寻味南洋”的活动,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厦门的传统美食文化,也看到这座城市的“翻陈出新”,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城市新名片。香料可以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座城的故事。做到第五季,《风味人间》如何更有价值?对于纪录片从业者来说,做一档纪录片并不容易,将一个纪录片做到第五季,更需融合内容与商业,才是节目持续做大影响力的长远之计。沿着中山路往前走时,负责文旅招待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游客再也不像曾经一样走马观花,浏览完打卡点、吃完美食就满足,大家都渴望在旅行中,收获更加物有所值的人文体验。因此,和《风味人间》合作,成了当地文旅进行推广时的重要抓手。《风味人间》IP的价值,不仅在于将美食的故事分享给大众,让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甚至也可以为一座城市讲出新的故事、创造新的美味。第五季《风味人间》就将屏幕中的“味道”,生产出了实体,搬运到现实中来,陈晓卿品评过的味道,观众也可以品尝到,沉浸式感受美食的风味。比如,《风味人间》与厦门当地美食企业雀越·QUEEN一起合作,利用厦门香料风味,制作出咖喱酱、辣椒酱、番茄精萃酱、花生蛋糕等原创联名产品,这些产品均根据《风味人间·香料传奇》中所拍摄的辣椒和花生研发而成。在当晚,我们也品尝了由新产品打造的特色闽南菜,“番茄精萃鱼”“马来咖喱肉”“团圆平安面”,都是当晚大家喜欢的菜色。将节目热度转化为现在消费力和区域影响力,《风味人间》IP与厦门文旅的合作,不仅为一座城市打造出独具文化符号的新产品,也为纪录片挖掘到了新商机。在IP商业价值拓展方面,腾讯视频也有更进一步的尝试,除了常规的品牌赞助与IP授权外,还与品牌方一起“共创”纪录片,如《牛奶是部文明史》与特仑苏一起合作,从细分赛道着手,在观众对牛奶的了解中,潜移默化地起到品宣的作用。从《牛奶是部文明史》到《风味人间》的花式玩法证明,在大众追求美食厚度,享受生活的当下,美食纪录片或许是最佳植入的内容场域。内容+商业实验,腾讯视频纪录片继续向前《风味人间》走红时,腾讯视频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就想过这个IP的商业化问题,毕竟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要想走得长远,不仅要有内容价值,也要有商业价值,如此一来才能继续做下去,形成IP影响力。但基于对内容本身的看重,《风味人间》起初拒绝带货,担心影响忠实观众的观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内容的口碑。这种坚持,因为良好的IP口碑得到了良好的商业回馈——当五季《风味人间》完结后,它的商业价值自然而然地被更多品牌看见和认可。“在《风味人间》这个题材之前,我们实验过很多题材品类,最后发现在食物这方面最能和观众共鸣,我们就采用商业纪录片的模式连做五季,但在国际上影响力还不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让生命力更延长。”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对于内容爱好观看形式也都有了变化,除了国内商业价值开发之外,陈晓卿希望中国的美食IP能够走得更远,“我们探索制作风格的时候有两种路径,一个是技术型改革,努力做到技术水准第一名;一个是心智逻辑上,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更有活力一点。”在腾讯视频,这样的纪录片实验正在诞生,《牛奶是部文明史》《寻色中国》等作品的时长,逐渐缩短到30分钟,如何在30分钟内讲完一个千丝万缕的美食故事,在叙事方式与节奏上,又成为创作者的一道新难题。但在市场的千变万化中,黑曜石工作室在纪录片布局的三个方向是不变的,“第一是继续将IP做大,拓宽内容的广度;第二是做垂类,挖掘内容的深度;第三,是从第三人称的维度向第一人称转变,减轻知识的密度,增加亲切感。”朱乐贤说。纪录片的商业化,一直是个大难题,但谁都没想到,竟然在美食与文旅领域的结合,找到了新生机。

来源:刺猬公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