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歌开山人离世!从万人追捧到默默告别,他的一生太传奇!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2 16:37 1

摘要:上海的夏天,总带着一股潮湿的闷热。但2024年7月8日的凌晨,这座城市却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国家一级演员、“沪语歌”创始人傅子明,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64岁。这个消息一传开,无数老上海人红了眼眶——那个用吴侬软语唱歌的人,

上海的夏天,总带着一股潮湿的闷热。但2024年7月8日的凌晨,这座城市却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国家一级演员、“沪语歌”创始人傅子明,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64岁。这个消息一传开,无数老上海人红了眼眶——那个用吴侬软语唱歌的人,那个在荧幕上带来欢笑的人,真的走了。

一曲唱红江南,他让沪语歌火遍大街小巷

上世纪80年代,华语乐坛被粤语歌、普通话歌曲霸屏,上海街头却突然飘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傅子明的《做人难》像一阵清风,用最地道的上海话,唱出了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做人难,难做人,做个好人更加难”,简单直白的歌词,搭配朗朗上口的旋律,很快就火遍了江南地区。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不仅是傅子明的成名作,还拿下了第一届中国音乐电视大会串MTV金奖。那时候,大街小巷的收音机里放的是它,街边小店的磁带机里播的也是它,傅子明的名字,成了沪语歌的代名词。

除了《做人难》,经典情景喜剧《红茶坊》的主题曲也是由傅子明演唱。这部剧陪伴了上海人十多年的时光,每次片头曲响起,“红茶坊,味道香,阿拉大家来白相”,熟悉的旋律一出来,就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很多观众都说,听到傅子明的声音,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剧的温馨画面一下子就浮现眼前。

从1700人中脱颖而出,他的艺术之路满是拼劲

傅子明能走上艺术道路,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1979年,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公开招生,当时有1700多人报名,只录取7个人。这竞争比现在考名校还激烈,但傅子明硬是凭借出色的表现,从人群中杀了出来。进入剧团学员班后,他比谁都努力,别人三年才能学完的课程,他两年就搞定了。

刚进剧团时,傅子明和其他6个年轻演员被称为“八个小滑稽”,都是剧团里的小字辈。但他特别虚心,跟着团里的前辈们学表演、学技巧,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白天在剧团里排练,晚上回家还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动作。慢慢地,他从跑龙套的小角色,成长为剧团里的台柱子,不管是独脚戏还是滑稽剧,只要有傅子明在台上,台下就笑声不断。

舞台之外,他是观众熟悉的“老面孔”

除了在滑稽舞台上发光发热,傅子明在影视圈也是大家熟悉的“老面孔”。他参演过《百变神偷》《家族利益》《风云黄浦江》等多部影视剧,虽然大多不是主角,但总能把每个角色都演活。在《五号特工组》和《海浪行动》里,他饰演的反派角色,眼神里都是戏,让观众看得又爱又恨。很多观众说,在电视上看到傅子明,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是家里的老熟人一样。

低调离世,他把最朴素的告别留给世界

傅子明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突然,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办告别仪式。这位给无数人带来欢乐和回忆的艺术家,走的时候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鲜花簇拥,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低调又实在。

在上海的文化记忆里,傅子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用沪语歌留住了上海话的韵味,用滑稽表演传递着生活的欢乐。虽然他离开了,但那些经典的歌曲、精彩的表演,会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像傅子明这样的艺术家,把上海的本土文化传承下去,让沪语歌、滑稽戏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继续在时代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毕竟,这些带着上海味道的艺术,才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