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湄洲岛祖庙那汉白玉的台阶之上,刘涛手捧寿桃的这般姿势,在与壁画重合的那一瞬间,三柱电子香于LED屏同步缓缓升起。此魔幻般的场景,实际上构成了传统文化跟流量时代最为直接且鲜明的一次碰撞。
湄洲岛祖庙那汉白玉的台阶之上,刘涛手捧寿桃的这般姿势,在与壁画重合的那一瞬间,三柱电子香于LED屏同步缓缓升起。此魔幻般的场景,实际上构成了传统文化跟流量时代最为直接且鲜明的一次碰撞。
2012年,《妈祖》剧组在庙宇掷筊问神的录像到现在依然在流传着;当第三次圣杯落地的时候,在场的那些渔民们一起下跪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实际上已经预示了如今的这种局面。这种文化的投射就如同旧时戏班在开始演关公之前必定要进行焚香净身这样的仪式一样,并且当角色与信仰相互重叠在一起的时候,演员竟然不再仅仅只是普通的艺人了。
闽南渔民家庭到现在依然保留着独特的传统,即电视剧《妈祖》的光盘与神龛并列摆放。这种现象并不是仅仅个别的存在,在早年《西游记》热播的时候,六小龄童所收到的祭品,从水果到金戒指,曾经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表演者与神灵的形象非常契合的时候,民间自发的符号转换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祭典现场的一级警督,以及文旅局长们,演绎着更为复杂的合谋。莆田鞋业转型文创的档口,“妈祖同款绣花鞋”,已经进入打样阶段;湄洲岛去年新增的27家主题民宿,房间标配刘涛所绘的妈祖画像。文旅局长受访时坦然道:“文化名片需要当代载体。”
这种嫁接,早已有先例。杭州雷峰塔在1999年重建之时,赵雅芝版的白娘子形象被融入到导视系统当中,而且在争议声中,年度游客量竟然突破了百万。当刘涛接过“全球推广大使”聘书之时,其实背后站着的不只是信众,还有那整条有待激活的文旅产业链。
演员和神格化形象相互绑定,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极大的风险。曾经有一位扮演关公的演员,因为绯闻问题,被关帝庙取消了认可;另外还有一位饰演济公的角色承担者,在其晚年时期,却被要求一直维持破衣烂衫的模样,这两件事情正好成为了过去的警示案例。当下刘涛的团队每次接受代言时,都会事先仔细考量产品的特性。据说某海鲜品牌由于涉及杀生的因素而遭到拒绝,这一情况恰好反映了这种形象绑定关系的不稳定。
电子功德箱的扫码声,在与海浪潮声交织的过程中,这场历经千年的文化叙事,正在对规则进行改写。当AR技术让妈祖像在手机端“显灵”之际刘涛的数字化身,已然在元宇宙庙宇里接受着朝拜;传统文化与流量经济之间的化学反应,其实只不过刚刚开始罢了。
当我们在拜妈祖时,究竟在膜拜什么呢?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