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影后:6次入围戛纳,一部电影拍了22年,内娱却“查无此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1 10:53 1

摘要:但其实在现实中,今年47岁的她,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自律,体型从未变过。

她是中国最低调的影后。

6次入围戛纳,手握意大利大卫奖、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女主角。

更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佳演员”第八名。

但她好像从没有“红”过。

很多人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听过。

她就是赵涛。

很多人说她土,说她身上有一种城乡结合部的美。

确实,电影中的她,好像永远都是在是在演小人物,灰扑扑的。

但其实在现实中,今年47岁的她,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自律,体型从未变过。

每天雷打不动走7公里,拒绝无意义社交。

以前,她也有野心,一定要拿下戛纳影后。

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她说,拿不拿奖无所谓,有没有名气更无所谓。

只要演好每一部戏,过好每一天,就足够了。

在如今的内娱,赵涛是很特别的那一个。

她不是大众眼里的美女。

没有欧式大双眼皮,没有瓜子脸,更别说什么“白瘦幼”、“少女感”。

但她的脸上,有故事,有棱角,有风吹日晒的痕迹,有生活真实的粗粝感。

那是一种未被滤镜修饰的生命力——

不是精致雕琢的美,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生动。

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去概括她。

因为她不是某种“类型”,而是一个活生生、心怀澎湃的人。

或许,她的丈夫导演贾樟柯的这句话,来形容她最为精准:

“她是个外表很平静,但内心特别有激情的人。”

1999年,21岁的赵涛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在太原当舞蹈老师。

有一天,校园里来了一群人,里面有一位过来和她说,我们贾导想跟你合作。

这是他们两人的相遇,也是改写中国影史上的一次相遇。

对表演一无所知的赵涛,上来就是女主角,在《站台》中饰演尹瑞娟。

而恰恰是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的痕迹,没有程式化的技巧,反而成就了独特的真实质感——

她把文艺工作者的纤细敏感,与小城姑娘的市井烟火气,浑然天成地揉在了一起。

那种生涩,恰恰成了最动人的表演。

赵涛很快就找到了表演的感觉。

拍第二部电影《任逍遥》时,前后一起也只用了19天。

那时剧组都很穷,没有太多钱用在服化道上,也没有专业的化妆师。

每次拍摄赵涛都是裸妆,就抹点油,再戴个假头发,就直接开拍了。

连拍摄用的衣服,都是贾樟柯带她一起去批发市场挑的。

贾导挑的都是颜色特别饱和,大绿大红的衣服。

赵涛开始不愿意,但贾导说,不是给你穿的,是给人物穿的。

那个时候,她突然意识到:

“我在塑造巧巧,这个人物跟现实的赵涛不是一个人。”

电影中的巧巧,抽烟、穿透明装、找黑社会老大的男朋友。

这样的女孩,跟现实中的赵涛完全是正反两面。

为了走进这个陌生的灵魂,赵涛每天蹲在街头嗑瓜子,观察人生百态。

"我把自己完全打开,去接纳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的人生。"

最终,这部仅用了19天拍摄的影片,惊艳了戛纳,成功入围金棕榈主最佳影片。

这不仅是赵涛的突破,更见证了一个演员的无限可能。

2006年的《三峡好人》,成贾樟柯与赵涛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这部让两人倾注全部心力的作品,将他们都推向了创作巅峰。

但拍摄的经历,也几近让赵涛崩溃。

贾导的要求近乎苛刻:

“你站在人群当中,不能让我看到你是个演员,但是你又必须在演戏。”

有几场戏,赵涛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来演。

贾导就让全剧组停下来等她,那种压力几乎让人窒息。

“我记得有好多场戏拍了几十遍上百遍。”

她被骂到想跳河,还好几次放了狠话,大哭再也不拍戏了。

但每次还是抹了眼泪,回来继续拍。

慢慢的,她也进入到了人物的灵魂之中,开始思考角色的选择。

在最初的剧本里,故事本该以一场决绝的复仇收场——

赵涛饰演的沈红,发现丈夫变心后,选择投毒了断。

但赵涛坚决反对这个结局,"不该为背叛的男人毁掉自己的人生"。

在她的坚持下,最终呈现出一个更富力量的结尾:

沈红只是平静地提出离婚,然后转身走入拆迁中的奉节县城。

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既是一个婚姻的终结,更是一个女人的重生。

这种近乎残酷的淬炼,最终也结出惊艳世界的果实。

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三峡好人》一举摘得金狮奖,为中国电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后,还有《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

贾樟柯的电影越来越知名,赵涛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化,演技越来越炉火纯青。

尤其是在《江湖儿女》中,她化身豪气干云的江湖大姐——

当众拔枪的凌厉果决,每个动作都散发着摄人心魄的气场。

去年上映的《风流一代》,影像素材横跨22年。

从23岁初绽芳华,到45岁从容绽放。

赵涛的面容在贾樟柯的镜头里,完成了一场跨越世纪的蜕变。

有人笑称,这是"一封拍了22年的银幕情书"。

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位女演员用生命丈量艺术的见证。

9部长篇电影,9次入围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这就是赵涛交出的成绩。

而即便国际影坛声名鹊起,她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舞蹈教师的身份。

可能前一天还在戛纳走红毯,第二天就回到了舞蹈房给学生们补课。

其他演员都在忙着赶通告,她却总惦记着要回去上课。

《三峡好人》前前后后拍了三年,有两年多的时间,她一直在片场和学校来回奔波。

直到影片斩获威尼斯金狮奖后,这位"兼职演员"才终于下定决心,告别讲台全身心投入表演。

这个选择,既是对电影艺术的郑重承诺,也见证了一个艺术工作者对每个身份的极致认真。

当然,或许有人说,还不是靠贾樟柯,离了贾导她啥也不是。

但赵涛还真离开过贾樟柯一次。

意大利导演安德烈·赛格亚在看了她的《三峡好人》后,立刻向她发来橄榄枝,邀请她出演电影《我是丽》。

她很喜欢这个剧本,所以虽然语言不通,她还是一个人来到了意大利的一个小城。

最终,这次跨国合作诞生的《我是丽》,让她捧回了有"意大利奥斯卡"之称的大卫奖影后。

这不仅是奖项的突破,更是一个演员的自我证明。

虽然,与外国导演第一次合作就拿了大奖,但赵涛与贾樟柯的关系,从来不是依附,而是艺术上的共生。

他是她的伯乐,她是他的缪斯。

他们一个用镜头书写时代,一个用演技镌刻灵魂。

他们相互成就,共同谱写着中国电影最动人的篇章。

而最难得的是,她明明是国际影后,是内娱最顶级的演员之一。

但她好像从来没有“红”过,内娱一直“查无此人”。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她仿佛活在另一个平行时空——

没有热搜,不上综艺,甚至都不接商业活动。

她像一位隐于市井的武林高手,只在电影中显露真章。

这种近乎固执的纯粹,试问现在的内娱,还有几人能做到?

年轻的时候,她也有野心,一定要拿下戛纳影后。

而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她越活越通透了,坦言:

“拿奖都是随天意,我能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电影做好。”

她还说:

“演戏是女演员的职业,但不是女演员的全部。”

“我希望人们记住我的角色,就足够了。”

我想,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不在红毯上争奇斗艳,却在银幕里永恒绽放。

而当我们多年后回望,或许会忘记那些流量明星的八卦,但一定会记得,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银幕上,曾有这样一位女演员——

她不讨好时代,却永远属于电影。

来源:海心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