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透中国到与央视“撕破脸”,陈佩斯:宁折不弯的“喜剧硬汉”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0 09:00 1

摘要:你以为他消失后会落魄潦倒?这位“被封杀第一人”转身扛着锄头进山种地,两年种出30万斤石榴,却在话剧舞台闷声赚走2亿票房。

“跪着挣钱容易,可人总得站着活一回。”

他是春晚舞台上唯一敢对央视说“不”的喜剧之王。

当无数人挤破头想钻进那方黄金荧幕时,陈佩斯却用一纸诉状把自己踢出了名利场。

你以为他消失后会落魄潦倒?这位“被封杀第一人”转身扛着锄头进山种地,两年种出30万斤石榴,却在话剧舞台闷声赚走2亿票房。

网友骂他“不识抬举”,同行笑他“自毁前程”,可当流量明星们争着在综艺里扮小丑时,这个消失20年的光头硬汉,用满头白发狠狠戳破娱乐圈的皇帝新装。

原来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屑于做时代的宠儿。

15岁之前,陈佩斯顶着“星二代”的光环长大,父亲陈强是银幕上家喻户晓的“黄世仁”“南霸天”,可这份荣耀转眼成了枷锁。

特殊年代里,父亲被批斗,全家受牵连,他被一脚踹到内蒙古荒漠。

没有戏台,没有聚光灯,只有刺骨的风沙和冻裂的双手。

白天跟着老乡刨地挣工分,夜里蜷在土炕上啃发霉的窝头,少年硬生生被生活磨出一身糙皮。

命运的转机来得突然。

1973年,一位老艺术家看中他的机灵劲儿,把他拽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可进了厂子才发现,自己就是个“打杂的”——扛设备、搬道具、跑龙套,连句正经台词都捞不着。

别人笑他“靠爹混饭吃”,他也不争辩,就蹲在片场角落偷学老演员的台词和身段,逮着机会就模仿两下,逗得全场哄笑。

谁也没想到,这个啃着窝头长大的小子,后来竟成了春晚舞台上最闪亮的角儿。

80年代初,他和搭档朱时茂揣着自创的剧本闯进央视,没背景、没资历,全靠一身胆气。

导演嫌他们的表演“太闹腾”,两人索性躲进地下室反复改本子,把排练场当成战场。

直到1984年除夕夜,一段《吃面条》炸翻全场:空碗、假面、浮夸的吞咽动作,愣是让全国观众笑到拍大腿。

那一晚,中国电视史上多了个新词——“小品”,而陈佩斯的名字,从此和春晚绑在了一起。

九十年代末,陈佩斯的名字还挂在春晚节目单最显眼的位置。

某天逛音像店时,他撞见货架上摆着自家小品的合集光盘,封皮上印着央视的标志,可从头到尾没人跟他打过一声招呼。

回家翻合同发现漏洞——当年签字时压根没约定版权归属。

央视派人递来30万“封口费”,他抄起信封直接甩回去:“这不是钱的事,是规矩不能破。”

身边人都劝他别犯傻。

电视台领导打电话暗示“闹僵了没好处”,同行演员私下嘀咕“跟老东家撕破脸还混不混了”,连合作多年的搭档都叹气:“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偏要顶着雷往上冲,拎着法律文件四处找证据,硬是把央视拽进法庭。

赢了官司拿到16万赔偿金那天,他转头就把钱锁进抽屉再没动过,倒是把判决书裱起来挂墙上。

代价来得比想象中更快。春晚导演组不再接他电话,电视台的邀约一夜消失,连地方商演都收到“谨慎合作”的提醒。

曾经挤破门的邀约变成冷板凳,他倒乐得清闲,把西装皮鞋换成粗布衣裳,扛着锄头钻进京郊荒山种石榴。

最穷的时候,家里连孩子280块的学费都凑不齐,全靠妻子拿存折偷偷典当首饰。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蹲在地头咧嘴笑:“跪着挣钱不如站着吃土。”

十年封杀令反而逼他闯出新路。

带着“戏比天大”的轴劲儿,他抵押房子筹钱搞话剧,白天在山里修剪果树,夜里开车进城盯彩排。

没有电视台的聚光灯,他带着演员在剧场里摸爬滚打,把喜剧的根扎进泥土。

刚“消失”那几年,他真把自己活成了农民。

凌晨四点摸黑下地,裤腿裹着露水,手上磨出血泡就缠块破布接着干。

有老友开车来山里找他,看见他蹲在田埂上啃冷馒头,忍不住叹气:“何苦呢?”

他指着漫山石榴树乐:“您看这些歪脖子树,弯是弯了点,可结的果比谁都甜。”

谁都以为他要在山里窝一辈子,结果这老头扛着锄头又杀回剧场。

排《托儿》时,他带着演员在后台支行军床,盒饭里飘着油星的菜叶子,他嚼得比谁都香。

观众起初冲着“陈佩斯复出”买票,看完却红着眼眶鼓掌——原来他早把小品的魂儿化进话剧里。

后来《戏台》连演300场,票贩子把黄牛价炒到十倍,他在后台眯着眼嗑瓜子:“甭管多热闹,戏比天大。”

2021年春晚导演组带着合同上门,他泡了壶石榴花茶招待。

人家劝他“观众等您二十年了”,他挠挠白头茬笑:“您看我这样,像等着上春晚的人吗?”

后来这事上了热搜,年轻人翻出他当年小品边看边刷屏:“现在跪着舔流量的,给他提鞋都不配。”

菜市场里,卖盗版碟的摊主都竖大拇指:“这老头,活成精了!”

结语

陈佩斯这辈子活得比戏还跌宕:当春晚的"叛徒",做艺术的"信徒";输掉体制的博弈,赢走观众的心。

三十年过去,娱乐圈的数据泡沫涨了又破,他倒成了块活体路标。

粗布衫老头扛着石榴筐逆着镁光灯走远,背后歪脖子树年年结着最硬的核。

有人翻出他拒绝春晚的旧新闻,弹幕炸出满屏"真刚",倒像在骂那些跪着舔流量的人。

小剧场谢幕时,"戏比天大"的墨渍洇在斑驳幕布上,台下掌声震得顶灯晃。

他钻进那辆哐当响的面包车,尾气搅动京郊的雾霭,恍惚还是三十年前那个蹲在央视走廊啃凉包子的小品演员——只不过如今骨缝里卡着钢钉,依然挺得比谁都直。

娱乐圈的潮水退去时,这个光头的背影抖落出的何止是喜剧人的脊梁,分明是块被流量时代碾不碎的活化石。

信息来源:纵相新闻-《陈佩斯与朱时茂:离开央视的日子》

中国搜索-《陈佩斯归来,“消失”22年都干了啥?》

澎湃新闻-《时隔21年,陈佩斯重回央视》

中国新闻网-《陈佩斯坚决不上春晚 自述当年与央视闹翻过程》

辽宁卫视|第一个把小品搬上春晚舞台的竟是他俩 2023.03.31

易见|陈佩斯专访

来源:五号探秘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