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从事文艺工作,古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古月”,寓意着新的开始。在文工团的日子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一个温柔贤惠、却身体不佳的女人。是她鼓励古月走上了成为特型演员的道路,然而,命运弄人,当古月的事业刚刚起步时,她却因病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在影视圈中,有这样一位演员,他因长相酷似毛主席而走上演艺之路,却也在初次拍戏时遭遇了导演的严厉质疑。他就是古月,一个用一生诠释伟人风采的特型演员。
古月,原名胡诗学,他的童年充满了颠沛流离。出生于1937年的湖北汉口,正值日军全面侵华,父亲在抗战中牺牲,他与姐姐在战乱中与母亲失散,后被送入福利院。
解放军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古月作为烈士遗孤,在部队中长大,并最终成为了一名文职军人。
因从事文艺工作,古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古月”,寓意着新的开始。在文工团的日子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一个温柔贤惠、却身体不佳的女人。是她鼓励古月走上了成为特型演员的道路,然而,命运弄人,当古月的事业刚刚起步时,她却因病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1978年,文化部招募特型演员的消息传来,古月因长相酷似毛主席而被文化部副部长胡可发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会,古月既兴奋又忐忑。他并非科班出身,对于表演一窍不通,更何况是要饰演毛主席这样的伟大人物。然而,在妻子的鼓励下,古月决定放手一搏。
试镜的结果出乎意料,叶剑英元帅对古月与毛主席的相似度大为震惊,直接选定他为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首次拍戏的古月面对镜头显得极为不自在,表现糟糕透顶,剧组不得不反复拍摄。导演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终于忍不住当众怒怼:“这张脸怎么偏偏长在了你身上?”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进了古月的心,但他没有放弃。他深知,仅凭外貌相似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演活毛主席,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于是,古月开始了艰苦的表演学习。
他虚心向其他演员请教,仔细观察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甚至前往毛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只为学好地道的韶山方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古月的演技逐渐提升,他饰演的毛主席越来越传神。从《西安事变》到《开国大典》,再到《大决战》,古月用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未能弥补他感情上的空虚。第一任妻子的离世让他心痛不已,而第二段婚姻也因种种原因以离婚告终。
就在古月以为自己将孤独终老时,他遇到了张燕。张燕同样是一位特型演员,饰演宋庆龄,她温柔善良、坚强独立。两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并在相互扶持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张燕的出现,让古月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婚后,张燕成为了古月的坚强后盾。她不仅悉心照料家庭,还时常在工作上给古月提出宝贵的建议。在张燕的支持下,古月更加深入地研究毛主席的生平和思想,努力让自己的表演更加贴近伟人。
他穿梭于各大博物馆、图书室,大量研读跟主席有关的史料书籍,通过文字细细揣摩毛主席的心路历程。
古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表演越来越传神。在《开国大典》中,他饰演的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无数观众为之动容。1990年,古月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拿下了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获奖那天,张燕在家中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鲜花,等待丈夫归来。古月一进门就把奖杯和证书交给了妻子,深情地说:“老婆,这个奖杯也有你一半的功劳。”张燕微笑着将奖杯放在柜子上,她知道,这个奖杯不仅是对古月演技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夫妻共同努力的肯定。
古月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毛主席的风采,他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伟人的形象,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胸怀、智慧和品德。而作为他的妻子,张燕在幕后默默付出,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与理想。他们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共同成就了“再现伟人”的奇迹。
古月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它能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坚持不懈。
古月和张燕的爱情故事,如同他们共同演绎的伟人形象一样,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