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琪,请停止你那些华丽词藻的拼凑堆砌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8 11:11 1

摘要:最近互联网对房琪的恶意是大了些,1993年出生在齐齐哈尔市的房琪作为自媒体创业者中的佼佼者,算是极个别逆袭的寒门贵子。

最近互联网对房琪的恶意是大了些,1993年出生在齐齐哈尔市的房琪作为自媒体创业者中的佼佼者,算是极个别逆袭的寒门贵子。

她是如何从青年榜样,励志才女,精神领袖变成人人嘲讽的女网红的?

看了标题可不要误会,我不是要评论房琪这个人,我只是想聊聊“房琪式”文案。

有一说一,对事儿不对人,网上对《浪姐6》中的房琪的批判我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我没看过这个综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房琪最为人知的就是她2022年在《为歌而赞》综艺上作为点评嘉宾,为了鼓励张含韵她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十五六岁的那股”清风”越过了重重山岗,吹到今天,你也还是最好的年纪,这就是上天对勇敢的女孩最好的奖励。”

为了赞美张含韵的歌声和舞台表现,她说:“爱是当你望向我时,所有星光穿透我的心脏,而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这两句话剪成小视频被无数人点赞转发,立稳了治愈系才女的人设。

很多人也因此关注了她的媒体账号,可以说这是她事业突飞的一个节点。

第一句中“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原本意思是:面对强劲外力(清风)时,保持如山岗般的稳定,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

倡导道家"无为而胜"的思想,强调内在定力比对抗更重要。

在房琪的语境里:把张含韵比喻成总是变化(成长)的清风,把经历的挫折黑粉的谩骂比喻成不变的“山岗”,把原句的物象“以不变,应万变”“以柔克刚”刚好说反了。

但也能勉强理解成:清风是柔,山岗是刚,所以以柔胜刚,但是很别扭,这样清风并没有胜山岗,清风走了山岗还在。

整句话中“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就是画蛇添足,甚至一推敲就起了负面作用,后一句是成立的,但是没了那句引用就显得中规中矩,至于“你也还是最好的年纪”说了等于没说,1岁是最好的年纪,100岁也是最好的年纪,万金油式的理论。

另一句前半部分:“爱是当你望向我时,所有星光穿透我的心脏”确实挺浪漫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行为会影响被观测对象(观测者效应)。"当你望向我"象征观测动作,而"星光穿透心脏"如同量子态的坍缩——你的目光(观测)让原本概率分布的星光(光子)在我的心脏位置发生确定性的相互作。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粒子从人们的身体穿过,本来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只有我们之间粒子穿过如有实质。

这两句是能解释的,能说得通,很形象,但是和“而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结合在一起,没有关联,强行拼凑就莫名其妙了。

是表达:再怎么针锋相对,到危急时刻,都笃定不舍得伤害的意思么?但是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前面缺了一句表达针锋相对的意思。

假如补一下:爱是你的枪口瞄准我的心脏,而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其实她说的这些话和她在视频中的文案一脉相承,感性,似是而非。

她的视频里,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录下两三百字的文案,江山胡海各种美景,男友镜头下的美人,把各种元素混搭,呈现出快餐式茫茫然的美观。

有一期写西宁的,估计不到两百字,把青海的知名景点报菜名一样盘点了一遍,少数民族人文习惯也提了一嘴,顺道还cue了一下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典故。

不说拍摄的画面,光拎出来文字乍听说了很多东西,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所谓的很多是所有人本来就知道的,都是5g冲浪的互联网原住民,就算没去过的地方,知名景点也能说个七七八八,人文特色也略知一二,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没有细节,只有概念,显得空洞虚浮,经不住细看。

就看了几张构图不错的摄影作品,美好的氛围让暖流涌上心头。

她的文字很抽象,或许富含深意,假如不称赞,好像是我太肤浅。

观众还是太好糊弄了。

这非常匹配互联网短视频调性,成年人谁不是通勤期间,工作间隙,忙里偷闲,打开短视频软件瞎划拉几下?

大部分人成了被碎片化信息的奴役,创作者们为了占领你的时间都讲究短平快,不用过脑,一看就懂。

就是要三言两语给忽悠到点赞转发就完事,这就是成功啊。

假如看完再复盘一下我看了个啥,发现啥也没有,这样下来,日拱一卒,拱来拱去看了个寂寞。

人的脑子要么循环增强,要么逐渐变傻,所以说你要是想要让大脑越来越灵光,那就离容易上瘾的信息远点。

所以个人认为假如用:学到点,看到点新的东西这一标准来评价房琪的旅游短视频文案的话,其实她和互联网绝大多数搞笑类、娱乐类音乐类的没有区别。

之所以她能做大做强除了运气之外,就是稳定的输出。

就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数量堆积,达到一定的量,就会有风轮效应。

而房琪的野心是写在脸上的,她的视频就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一样。

她的"狼性"在自媒体战场所向披靡,在内容荒野里独自狩猎流量,用金句当爪牙撕开算法屏障,像狼标记领地般经营"房里房气"的辨识度。

深刻的长图文,长视频也有不少,它的受众是有门槛的,倒不是知识储备的门槛,而是对认知和耐心的一种考验。

当然我见过写地方游记非常非常牛的人,比如写延边,先从市场经济切入,延伸到历史文化,移民冲突,教育侧重点,再聚焦到民间普通人谋生的策略,最后说明自己的立场。

看到他们的万字长文我都想跪下来读,读完给人家磕一个,怪不得以前有“拜读”的说法。

大文豪们对好的文章的定义一定是:平实朴素、深刻难忘,精简形象,绝非抽象到不知所云。

鲁迅就痛批过辞藻华丽、华而不实的文章。

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讽刺"鸳鸯蝴蝶派"是"才子+流氓"的文学,批评其"堆砌词藻,内容空洞"。这类流行于民国的言情小说常以华丽辞藻掩盖思想的贫弱。

《作文秘诀》中,鲁迅直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写作原则,讽刺当时文人追求"朦胧难懂"的文风,称其如同"障眼法",用典故辞藻来掩盖思想的苍白。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批评汉赋"竟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谕之义",认为堆砌辞藻反而丧失了文学应有的社会功能。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他明确提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的写作准则,这种对文字精炼度的追求,正是对浮华文风最有力的反拨。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和思想, 面向的是大众,这一点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毫无文化底蕴的伪文青群体来说,堆砌词藻和口若悬河就是主要手段。能另辟蹊径,寻找一些不太容易被关注和彻底吃透的文学作品与经典书籍,在里面寻章摘句。

之后配合上自己绞尽脑汁的所谓高级语句,反复推敲后才跃然纸上,方能达到震惊百里的精彩效果。

假如真有人深究就很容易揭穿被粉饰的假面,如果狡辩就会语无伦次。

总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拼凑感。

这群灵长类动物还是那么抽象。

来源:陌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