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毅传书》竺水招的幕后事儿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7 14:03 2

摘要:竺水招1921年3月出生在嵊县的一户贫苦农家,她是这个家的第三个女儿。小生命一落地,母亲就想溺死她,父亲终于不忍,从水中将她救起,因此得名“水招”。在《柳毅传书》中,竺水招饰演柳毅,饰演龙女的演员则叫筱水招。筱水招是一个艺名,她的原名是许静芝,只因她拜竺水招为

竺水招1921年3月出生在嵊县的一户贫苦农家,她是这个家的第三个女儿。小生命一落地,母亲就想溺死她,父亲终于不忍,从水中将她救起,因此得名“水招”。在《柳毅传书》中,竺水招饰演柳毅,饰演龙女的演员则叫筱水招。筱水招是一个艺名,她的原名是许静芝,只因她拜竺水招为师。

竺水招天生丽质,人称“越剧西施”。只是在当时的上海滩,美丽对于一个女演员而言,是福是祸实在难说得很。美丽还为竺水招带来了美满的婚姻。在当时,能拥有美满婚姻的女演员是很少的,竺水招是其中幸运的一个。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福祸相倚的,那件“文化特务”事件同样也是因她的美丽而招致的一位追求者所引发的。在为竺水招带来美满感情和事业成就之后,美丽最终给了竺水招来了灭顶之灾。

“文革”初期,竺水招被戴上“黑线人物”、“反动权威”等帽子,被抄家、贴大字报和批斗。多次的游街、示众,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直至在一次斗争会上,她的一个学生当众打了她一个耳光,彻底打碎了她的生存希望。竺水招曾唱过一出《破腹验花》的戏,戏中的女主角在公堂上剖腹以表清白。1968年5月26日,竺水招以同样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绝决的方法,是她的性格决定的。

竺水招不幸离世后, 她本人和家人遭受的迫害并没有减轻。有一天, 造反派竟然在黑板上画上竺水招漫画像进行批斗, 并且将她的丈夫拉上台进行陪斗。有个人还恶狠狠地对竺水招的大女儿竺小招说:“竺水招是畏罪自杀, 你们都要与她划清界限, 肃清余毒! ”突然失去母亲的竺小招非常伤心,当时她却不敢流泪, 更不敢哭出声音, 否则就会被认为与母亲划不清界限而罪加一等。

竺水招性格刚毅。刚出道时,竺水招在乡下流动演出,就曾遭遇强盗劫财劫色。竺水招宁可一死也不愿受辱,她用腰带把自己绑在窗棂上,人整个悬空贴在窗外墙上,窗下则是万丈深潭。这类事情发生过好多次。

有一天晚上, 上海滩黑社会的一个头目去看竺水招演的古装戏。当晚散戏后, 这个家伙不怀好意,来到后台找到竺水招, 厚颜无耻地要招她做“干女儿”, 并且将装有金银首饰的饼干盒和一把手枪一起放在了她的面前, 要求正在卸装的 竺 水 招 跪 下 来 喊 他 一 声 “ 干爹”, 这些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就全归她所有, 否则就自食苦果。当时现场气氛相当紧张, 大家都为竺水招的艰险处境感到十分担心。然而, 生来刚毅倔强的竺水招对眼前闪光的金银珠宝视如粪土, 她态度很干脆地告诉此人:“我自己有爹有妈, 凭什么要喊你干爹? 凭什么要给你下跪? ”话音刚落, 竺水招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剧场。竺水招的这一举动让黑社会的头目一下子愣住了, 他决没想到外表看似柔弱的竺水招竟然有如此的胆量。

台下无人品,台上无戏品。尽管出色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扮演”人物,但是他最擅长、最拿手的人物和戏路,一定与他本身的性格有着莫大关系(他台下是什么样的人,台上也会是什么样的人)。不管面对怎样的社会环境,不管面对怎样的人,竺水招正直和刚毅的性格始终不改。和她共事五年的陶影说: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水招奉承领导、讨好领导。领导说得不对的话,她反驳很厉害。水招扮演柳毅、夏完淳这些耿直和刚毅的人物特别合适,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竺水招长得溧亮,却不太会打扮。她粗心、忘性大,做事有点大大咧咧、马马虎虎,因此在表现女性人物的细腻、柔婀方面有点先天不足。总的来说,竺水招作为旦角演员,主要是为尹桂芳配戏、作为尹桂芳的搭档而获得名声的。竺水招的性格决定了当她在扮演娇俏花旦时,就显得有点呆,缺少花旦应有的活泼俏丽。

竺水招做花旦时没能成为头牌,而在改演小生后却成了舞台的焦点。改演小生,原来扮花旦的“呆”在小生身上却变成了“稳”,原来扮花旦的“硬”成了小生身上的“帅”(以《柳毅传书》中的柳毅为代表),加上竺水招唱腔平直流畅,在唱旦角时略嫌生硬,而在唱小生后却显得大气简洁。自然地,竺水招完成了行当性别跨越的难关,越坛横空出现了一位“美小生”(唱腔质朴,表演凝练,台风沉稳大方,柔婉中带刚健,简朴中含俊俏)。

到了 1969 年, 南京掀起 “上山下乡” 浪潮。竺小招一家人带着简单的行李, 从南京下放落户到苏北灌云县的东辛公社。竺小招下放到苏北灌云时, 特地将母亲竺水招的骨灰盒也带在了身边, 安放在自己床头旁的一个木箱中。竺小招从小对母亲太爱戴了, 虽然母女永远不能相见, 但是让母亲的骨灰盒天天陪伴着自己, 这样做会觉得自己与母亲依然没有分开。

后来, 竺小招从农村返城后, 又将她母亲的骨灰盒带回南京, 放置在床头柜中, 让母亲竺水招依然日夜和她陪伴在一起。1983 年 11 月竺水招被平反昭雪, 其骨灰盒由南京政府部门安放在南京清凉山骨灰堂。1997年, 竺小招的父亲去世后, 竺小招将父母的骨灰一同安葬在苍松环抱的南京白龙山公墓, 入土为安。

从 1951年在上海出生直到1975年从农村返城, 竺小招的名字都叫刘克美, “竺小招”这个名字是父亲在1979年为她重返越剧舞台而起的一个艺名。她的父亲认为: “你已经许多年没登台演出了, 现在不知道演出效果怎么样? 如今就上台小试几招吧。”于是, 就根据这句话取了 “竺小招”这个不一般的艺名。

竺小招虽然多年未登台演戏, 但是由于表演功底扎实, 所以她重返越剧舞台主演的第一部戏 《双玉蝉》, 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观众感慨地说, 我们简直都分不清台上是“水招”还是“小招”了。

参考资料:

①《行到水穷看云起——记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曾嵘)《上海戏剧》

来源:从前的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