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的体育场外,本该是满地荧光棒、奶茶杯的战场,却见一群中年人手拎垃圾袋蹲地扒拉。路人探头问:"捡瓶子补贴家用?"大妈头都不抬:"咱刀家军的场子,不能脏!"——这年头连粉丝内卷都卷到垃圾分类了?
凌晨两点的体育场外,本该是满地荧光棒、奶茶杯的战场,却见一群中年人手拎垃圾袋蹲地扒拉。路人探头问:"捡瓶子补贴家用?"大妈头都不抬:"咱刀家军的场子,不能脏!"——这年头连粉丝内卷都卷到垃圾分类了?
刀郎演唱会散场后的魔幻场景,与其说是粉丝自发清洁,不如看成一群被贴上"土味"标签的中年人,在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自己的青春图腾。
当流量明星粉丝忙着控评打榜时,刀家军把"应援"玩成了民生频道。大妈们掏出自备的编织袋,爷叔们蹲着擦饮料渍,活像社区大扫除现场。有人戏称这是"中老年军训现场",可看着他们边哼《2002年的第一场雪》边分拣垃圾的模样,突然就懂了:这群经历过下岗潮、扛过生活重担的人,早把"体面"刻进了骨头缝里。
热搜上#刀郎粉丝捡垃圾#的词条下,飘着刺眼评论:"作秀给谁看?"可翻开现场视频,保洁阿姨举着扫把追人:"给我留点活路啊!"这群被互联网遗忘的60、70后,正用最朴素的行动向年轻一代喊话:追星不是小年轻的专利,我们也有自己的浪漫主义。
刀郎歌迷的"洁癖",何尝不是对某些傲慢标签的反击?当《罗刹海市》被解读成"土味文艺复兴"时,他们用行动证明:能一边大合唱"马户不知道他是头驴",一边把垃圾分类装好的人,才是真正把市井烟火活成诗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