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漂后,两人开启了一段既文艺又癫的奋斗故事。他们遇到过很多人和事,当梦想被现实反复撞击,它呈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幽暗,也承载着成长的快乐和痛苦。
作者/雨欣
编辑/一夏
时至今日,每次路过国贸,韩琰都觉得,周水大吉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人。
在那栋高楼上,周水大吉、静姝哑铃、背心、眼镜.....所有人都还会再出现。
曾经,大学时期的他们,做着金灿灿的、爱恋交织的导演梦,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光。
北漂后,两人开启了一段既文艺又癫的奋斗故事。他们遇到过很多人和事,当梦想被现实反复撞击,它呈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幽暗,也承载着成长的快乐和痛苦。
开篇时,大吉曾经问周水: 如果我们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这一切都值得吗?
不论外界如何评价,韩琰早有答案:“青春只有一次,重要的不是结果,是爱发生的过程。”
王安宇王玉雯,就是命定之人
坐在周水的火锅店,韩琰和王安宇唠嗑:“要是以后不拍戏,开个火锅店也挺好”。
两人讨论周水的结局,一致觉得,不管是否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们最终都在追溯自己内心所求究竟是什么。这个结局是周水给自己选的,这很周水。
韩琰总觉得,除了王安宇,真的很难再找到一个男演员,能和周水如此灵魂共振、融为一体。他敷面膜、玩滋水、帮大吉报复渣男、在机场热舞...他们都很中二,身上都没有偶像包袱。往后,王安宇哭戏特多,几乎每天都有,有时出不了戏还得再哭个半小时。韩琰能感受到,他对周水的共情和破碎背后,本质是因为他们骨子里都是特别温柔、敏感细腻的人。
演员的特质能给角色注入很强的独特性。像周水40岁开火锅店少白头的造型,就是受王安宇‘年纪轻轻头发白了’的热搜启发,拍戏时韩琰果断拍板:‘就按这个来’。
让王玉雯来出演代大吉,同样是他觉得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韩琰在《值得爱》现场导戏
两人第一次见面,王玉雯落落大方、爽快直给的个性,让韩琰眼前一亮。“就是很有活力,有人一种气血很足的美,是个标准的内娱活人,真实得简直不像一个女明星。”
在代大吉的价值体系里,不管做人还是谈恋爱,最重要的就是仗义。
戏外的王玉雯,听说需要剪短发贴合角色成长,她咔嚓一刀就剪了留了三年的长发,不磨叽,很麻利。比起漂亮,她把角色放在第一位。这也很代大吉。
王安宇和周水的纯粹很对味,玉雯率真的闯劲儿,跟大吉“发生啥事都能扛”如出一辙。
除了气质,剧组还把两人星座改成了演员本人的水瓶座和双子座,把大吉的家挪到了王玉雯的湖北老家,让她说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从细节处扣,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就是角色本身。
剧里很出圈的那段“地铁浪漫畅想戏”,韩琰告诉桃叨叨:“他俩上一场刚拍完地铁婚礼,第二场直接拍分手,俩人开玩笑说情绪都转不过来。但其实玉雯经常看到安宇时,眼泪汪汪地掉下来了,啥台词都没说,眼里的挣扎特真实,他俩不是‘演情侣’,就是周水大吉本人在经历这些事。”
他不禁感叹:“能让这两位演员诠释周水和大吉,是《值得爱》这个项目最幸运的地方。”
真实的人物,比戏剧更有生命力
最初,韩琰选中这个剧本,就是因为很少在一个剧本里看到如此飞扬的主人公。
从2019年到现在,项目孵化了很多年,打磨数次并融入了 00 后的爱情对照线,但核心还是围绕两人真实经历,“不是精心设计的人设,而是两个在时代浪潮中摸爬滚打的人。”
很多情节,比如周水和大吉在酒店贴报纸、遮挡厕所玻璃、呲水枪‘湿身’、去高档餐厅消费的窘境...看似荒诞,但都源于主创团队的真实经历。这些充满生活质感的时代碎片,构成了角色的原始底色 —— 周水的理想主义与中二热血,大吉的勇敢仗义与向上精神。
打一开始,《值得爱》的定位不是一个传统的爱情甜宠剧,爱可以是双向奔赴的“病情”,可以肆意绽放,也一定会明暗交织,把它的复杂劲儿全摊开了,从理想走向现实,这是人生。
前 13 集,两人的内核都很稳定。“80后那一代人,不管有没有钱,人人都可以做梦、敢做梦,仿佛只要有梦就可以闪闪发光。”周水大吉便是如此,当时他们面临的几乎都是外部矛盾—北漂骗局、职场困境、机会渺茫,但他们拥有无知者无畏的生命力,相信爱能战胜一切。
从13集开始,两人的矛盾转向了内部冲突。原本最理想主义的周水,陷入了追梦和赚钱养家之间的挣扎,大吉从最初被引领着往前走,到梦想觉醒,有了新的人生追求,这种外部对抗到内在博弈的叙事转折,把两个人的青春从热烈、中二,拽向了更现实、复杂的社会。
《值得爱》总制片人安韩瑾如此概括他们的变化:“我们不回避爱情中的疼痛与妥协,爱情本来就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从哪里来,要去向哪里,这是他们一定会遇到的人生课题。”
有趣的是,不同年龄层追《值得爱》的观众的体验也很不一样。
一拨人边看边喊“这俩怎么能这么疯”,另一拨躲在被子里哭到鼻塞。
每到更新日,韩琰都会打开《值得爱》的弹幕和观众一起实时追剧,弹幕里不同的声音他都会认真吸收。有人夸剧里的视觉风格审美很高级,很复古,拍出了那个年代经济上行的美。有人喜欢王安宇王玉雯浑然天成的CP感,也有人质疑一些剧情设置、人物的行为动机。
比如代大吉妈妈来北京,朝阳哥组局接待,有人问,为什么大吉不让周水结账,要让朝阳哥来?“有观众不理解,但朝阳哥这样的人,在这个圈子或任何职场里,大有人在,他讨人厌但很典型、很真实,周水大吉也都心知肚明他品性如何、意欲何为。站在大吉的角度,既然你想‘装’,那让你‘装’到底,我们为什么要掏钱?一千多在燕郊是我们一个月房租了。”
安韩瑾也乐见不同的声音,证明大家看进去了。比起清一色叫好声,他们更想看到“人声鼎沸”,而非观众不想看或者不愿意讨论。“爱情没有标准公式,真实的生活远比戏剧更复杂。”
在创作之初,《值得爱》就把“观众是否能get”放在重要位置,担心90后、00后观众对80后的爱情故事,不是完全能理解,他们特意增加了一条00 后故事线,作为代际对照组。既让他们发挥互联网嘴替功能,也展示两代年轻人爱情观、人生观的不同之处。
当 00 后主人公在剧中追问:“这样的爱真的值得吗?”
它指向的是一个普世性的情感议题,80后的爱情被卷入现实的风暴里,前路未知。那更关照自我感受的00后,在所谓快餐时代,他们如何看待“爱”和“值得”这两件事。
不止他们,和周水大吉一起蜗居、共同成长的哑铃静姝,他们的归宿,细品还有一些“黑暗荣耀”的味道。静姝再度归来时已经变成顶级富婆,100万曾经买到背叛也能买来“陪伴”。
不管每组搭档,he还是be或oe,韩琰觉得《值得爱》不是教人谈恋爱,他们想传递出一种对爱的感受——“爱过就值了”。
如果追剧像坐过山车,前半程笑着尖叫,后半程忍不住心碎、落泪,或者为某人的成长感到开心、畅快,这就是戏剧本身的价值。“不管是开火锅店还是当导演,人在不同阶段所求不一样,与自己和解,过上你想过的生活,也很好”。
不做工业糖精,更想“贴地飞行”
对韩琰来说,当下唯一能打动他的,是能让人忘记人设的“活人故事”。
深耕内容多年,安韩瑾也觉得,好的剧本和人物就像种子,无关原创或IP 改编,关键看种子本身是否能发芽。不管过去还是未来,他们要找的,都是打动人心的情感内核。
一个故事的“根”是什么,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值得爱》男女主不开金手指,不走爽剧路线。韩琰告诉桃叨叨,网友还有人调侃,他们挑战的是一个“不讨好的勇气”的叙事,因为传统剧总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或奔着人设天花板的方向去写,但他还是希望“贴地飞行”。
让很多人惊艳的千禧年期间的画风,韩琰做了大片暖色调、大逆光和胶片质感的设计,周水大吉身上的光圈就像一个“镀了金边的梦”。后半段北漂戏,光圈再也没有出现过,转为冷色调、数字质感,对应理想被现实泼了盆冷水,呈现的是从热血追梦到现实沉淀的转变。
过去,韩琰带团队做《风犬少年的天空》,聚焦的一代人、一群人热血燃烧的群像故事,到了《值得爱》里,主人公18年的时间线交错,大学时期的无忧无虑和疯癫、北漂时的脆弱、坚强,人到中年处理感情的冷静和成熟,每个阶段跨度非常大,都被韩琰串得严丝合缝。
回忆这部剧的孵化过程,安韩瑾直言:“其实我们给导演压力很大,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里,讲述一个横跨18年的爱情成长故事,并不容易,但他处理得很好,很成熟且淡定自如。”
在他们看来,青春剧的生命力藏在“反工业糖精”的真实里。
不管是《风犬》《燃野》还是《值得爱》,真实永远比“虚构”更有震撼或温暖人心的力量。
这种“力”让韩琰依旧有恍惚感,这似乎是他第一次拍完一部戏后久久出不了戏,他觉得周水大吉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们还在某一个时空生活着。不止是他,演员们也是如此。
他对《值得爱》的所有人、所有画面,如数家珍。他记得开机第一天,王玉雯就张罗全剧组聚餐,她真的很像“爱张罗、能成事”的大吉;拍周水开火锅店戏份时,他们在重庆找了家老店取景,收工后大家一边吃火锅一边钻研剧本。周水以前总把自己要成为中国最厉害的导演挂在嘴边,后来再没说过。他说,“在你特年轻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放在一个更大的维度,一个非顶级学府出来的导演,你或许不一定像你自己想象中那么有才华。”
韩琰还记得,一次很简单的朋友聚会上,他猛地发现,自己身边绝大多数立志做导演的人,都转行了,也有人在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开着小店,留下的人寥寥无几。
回忆自己做导演的这些年,他笑称毕业后也荒废了十年。为了电影梦,什么都做过,拍广告、拍纪录片,“不止青春类,也拍过悬疑片,你能想象到的,都做过。”身处最卷的内容行业,他对下一个项目的期待,依旧拍一个真诚的、可信的、打动自己并引发大众共鸣的故事。
这或许是一种 “笨拙” 的坚持,但在速食横行的时代,这种 “笨拙” 反而成了稀缺品。
如韩琰所坚信的那样:“我们不是在拍剧,而是在记录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情感”。
来源:AKA桃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