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馨再惹众怒!在泰国吐槽中国厕所,主持人尴尬救场失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2 17:46 1

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不理解,真的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按冲水按钮?

2025年4月12日,这句带着戏谑的吐槽,让泰籍华裔女星郑乃馨的名字瞬间引爆热搜。

在泰国一档节目中,她笑着回忆自己在哈尔滨遇到的厕所问题,配合夸张的嫌弃表情,让无数中国网友瞬间破防——“当初靠中国粉丝砸钱出道,现在回国就翻脸?”

更讽刺的是,就在2021年,她还曾晒出上海某商场星级厕所的照片,配文“干净到不想离开”。

这真的只是一场“厕所吐槽”引发的闹剧吗? 还是说,郑乃馨的翻车,早就埋下了伏笔?

2020年,郑乃馨参加《创造营2020》时,凭借“父母是中国人”的模糊表述,成功塑造了“中国女儿”的形象。

她在节目里用中文撒娇、表白“最爱北京烤鸭”,甚至多次强调“我很爱中国”,迅速圈粉无数。

粉丝们真金白银地砸钱投票,最终让她以第5名的成绩成团出道,成为“硬糖少女303”的一员。

那时候的她,笑容甜美,言语间满是感恩,仿佛中国就是她的第二故乡。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郑乃馨的“华裔身份”开始受到质疑。

网友扒出,她的母亲只是中泰混血,父亲则是泰籍华裔,并非如她早期暗示的“纯中国血统”。

更让粉丝心寒的是,2024年,她曾被曝点赞泰国争议男星Bright的动态(Bright曾因辱华言论遭中国网友抵制)。

事后,她仅以“账号被盗”搪塞,但信任危机已经悄然埋下。

直到今年4月,她在泰国节目中的言论彻底点燃舆论——主持人问:“泰国人觉得中国厕所脏,是真的吗?”

郑乃馨笑着回应:“你去哈尔滨不是遇到过吗?”

“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冲水?我们是女生,为什么不按呢?”

当主持人试图解释“可能是感应器坏了”,结果她补刀:“那坏的也太多了吧!”

这段对话本身或许只是个人体验的吐槽,但她的表情和语气,却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嫌弃”,与当年在中国市场时的“甜妹”形象,简直是格格不入。

然而网友之所以会愤怒,其实是因为她的双标太明显!

在中国时夸赞“干净到不想离开”,回国后却用“厕所梗”迎合某些偏见。
没有中国粉丝的支持,或许她根本不可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

在娱乐圈,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本质是一种“情感交易”——粉丝付出金钱、时间和感情,偶像则提供梦想、人设和情感价值。

郑乃馨的粉丝曾为她:熬夜打投,助力她以980万票成团;购买代言,让她商业价值飙升;包容她的语言错误和文化差异,甚至在她卷入争议时为她辩解。

然而,她的“厕所言论”让粉丝意识到:“我们只是她赚钱的工具。”

这种背叛感,远比一句吐槽更伤人。

其实郑乃馨的争议并非个例。

从韩国艺人张娜拉的“没钱就去中国”,到某些海外网红一边赚中国流量、一边暗踩中国,类似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然而外籍艺人在华发展的“潜规则”很明确: 必须表现出“爱中国”——否则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不能触碰民族尊严红线——比如点赞争议人物、发表不当言论;
文化差异可以被包容,但“优越感”绝不能有——否则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郑乃馨的问题在于,她不仅踩了红线,还用轻蔑的态度去吐槽,这直接触动了中国网友的敏感神经,当人设崩塌,梦就碎了,愤怒自然爆发。

正如网友所说:“她以前那些‘爱中国’的话,到底有几句是真的?”

郑乃馨的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跨国艺人的“双面人设”玩法,正在渐渐失效。

观众可以接受批评,但不能接受“虚伪”。

如果郑乃馨只是客观指出“某些公厕需要改进”,而非用嘲讽的语气迎合偏见,舆论反应或许不会如此激烈。

中国市场愿意给外籍艺人机会,但前提是“互相尊重”。

张娜拉、郑乃馨的案例证明,“捞完钱就翻脸”的套路,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行不通了。

结语

在这个商业至上的娱乐时代,偶像的“爱”是真心,还是演技?

有人说:“她只是一个被资本裹挟的普通人。”
也有人说:“赚了钱还不懂感恩,就是人品问题。”

但更值得讨论的是——如果娱乐圈继续纵容“人设经济”,那下一个郑乃馨,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你觉得郑乃馨是“忘恩负义”,还是被舆论过度解读?
(评论区等你一起讨论!)

来源:千寻说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