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九子夺嫡的表象,《雍正王朝》真正博弈的是大清的财政命脉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12 11:52 3

摘要:而另一部神剧9点4分的《雍正王朝》也讲了一件故事,我的理解讲的都是“钱”的事。按照专业学者的话,讲的都是经济的问题,实际上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豆瓣9点8分的神剧《大明王朝1566》究竟在讲什么?很多人不看三遍,完全看不懂电视剧剧情的内容。

《大明王朝1566》

而另一部神剧9点4分的《雍正王朝》也讲了一件故事,我的理解讲的都是“钱”的事。按照专业学者的话,讲的都是经济的问题,实际上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雍正王朝》

先来讲讲《雍正王朝》这部剧,开局讲的是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河堤决口,导致上百万的灾民流离失所;大家长开会,办公室主任老八开口要及时救灾,而走一线基层的老四,却在户部核查钱粮,算盘打的啪啪响。

两人代表了不同的路线,老八是坐在办公室出政策;老四是实事求是,根据国库的实际情况来出救灾的政策。

老四

老四在核查户部的结果就是国库空虚,只能调出50万两,而总救灾需要200万两,有不小的缺口。

雍正王朝》电视剧表面上讲九子夺嫡,以及雍正推行新政两个部分,实际上讲的都是钱的问题。

雍正登基以后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才纳粮。

贪丁入亩,就是把老百姓的人头税,改成以田地的数量多少来纳税,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加强国库的收入,也有利于底层百姓的减轻负担。

作为钱币收藏的up主,我们可以从钱币实物来推测,通过研究康熙和雍正时期的货币,从侧面来反映它的经济状况。

在中国古代,铜就是钱,康熙四十一年的铜钱制式重一钱四分,约4.5克,直径在27到28毫米。

铜钱对比

按照当时的规定,一千枚铜钱可以换白银一两。康熙时期的铜钱含铜量60%左右,按照铜六铅四的比例铸造的钱币。

雍正五年实行了货币改革,京局的铜钱以铜铅各半来(含铜50%)铸造钱币,云贵川仍然使用铜六铅四的比例铸钱,同时把铜钱的重量减下来,把康熙时期的一钱四分,到雍正时期改为一钱二分,每年可以节省铜锌约五十一万斤,共节省银十二万七百余两。

钱币改制以后,雍正通宝京局铜钱,它的直径慢慢就变小了。从雍正早期的直径27毫米,到后来的26毫米左右。

康熙通宝和雍正通宝

从铸币局的数量上看,康熙时期的铸钱局比雍正时期的铸钱局要多。康熙有22个钱局,以背面的文字作为区分,有人做了一首押韵诗: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加上宝泉,宝源一共22个铸币局。

康熙时期铸币局

到了雍正时期,一共只剩下了十五个铸币局,分别是晋济武川黔、安苏昌南河,浙云巩泉源。

从钱币的实物来看,确实是雍正早期的国库比较空虚,因此,才有后来的人头税改革,火耗归公等改革措施。

雍正通宝铸币局

雍正登基以后就要铸新的铜钱。在电视剧中,雍正皇帝对新铸的铜钱很满意,实际上藏着一个大大的bug,因为新铸的铜钱采用了铜六铅四的比例,含铜量很高,便宜了奸商。

雍正通宝

奸商会把含铜量高的铜钱融化成铜器,再把铜器卖出去,铜器的利润能够增长几十倍,能赚更多的钱;此时市场上缺少铜钱,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导致铜钱的购买力增加。

铜器

我查了一下资料,雍正四年即1726年,一两白银只能兑换845枚铜钱,说明是银贱铜贵。与此同时,铸造铜钱的贵金属铜料也涨价了,如果按照以前的定制,铸造铜六铅四的铜钱,那么铸币局也会亏本。

康熙晚期和雍正早期曾经因为缺铜,从民间收购铜器,再拿到铸币局当作原材料使用,也包括把清代以前的铜钱,比如明代的铜钱,宋代的铜钱,重新回炉铸造新的钱币。

货币改制以后把铜的含量减少一成,也就是按照铜量50%来铸造,同时增加了一成的锌。此时,奸商如果把新改制的铜钱融化,能得到的铜就少了,成本增加了,不划算了,那么这样就可以防止把铜钱融掉去做铜器。

雍正王朝》这部剧水极高,一些配角也演技在线,吊打现在的很多演员。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女角色有郑春华,四福晋,阿兰,翠儿,秋月和乔引娣;男角色有黄伦黄老爷,任伯安任老爷,岳钟琪,当铺老板,张五哥,还有金陵副将马国成,电视剧场面很多已经成为了经典名场面。

马国成

一些小配角的演技也是太好了,我举个田文静在山西调查诺敏,一个吃面的例子。一位出镜不多的演员,演出了90年代春晚陈佩斯的水平,大家可以看一看什么叫做朴实无华,真正深刻的演技。

主角就更加出神入化了,堪称神剧。我认为雍正王朝9点4分还是低平了,与之相当的怕是《大明王朝1566》了。由于时间的关系,点赞到1000下期讲《大明王朝1566》的“钱”事,解读不易,忆致敬经典!

我是南国风情好,关注我,带你看不同的收藏知识,下期再见!

来源:南国风情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