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清明档电影大战中,有一部影片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它就是《猎狐行动》。这部投资高达 2 亿的电影,本应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独特的题材在票房上有所斩获,然而现实却给了它沉重一击,预售仅 75 万,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成为了清明档的一大 “惨案”。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档电影大战中,有一部影片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它就是《猎狐行动》。这部投资高达 2 亿的电影,本应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独特的题材在票房上有所斩获,然而现实却给了它沉重一击,预售仅 75 万,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成为了清明档的一大 “惨案”。更让人意外的是,导演与网友的骂战,更是将这部电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猎狐行动》早在 2019 年便开始筹备,历经数年打磨,直至今年 4 月 4 日才得以上映。影片讲述了梁朝伟饰演的金融巨骗卷走 174 亿潜逃巴黎,段奕宏率领的经侦小队跨国追捕的故事。从题材来看,作为中国首部聚焦公安部 “猎狐行动” 的主旋律电影,它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且改编自真实 “红通” 案件,本可以展现中国执法力量的风采,引发观众的共鸣。演员方面,梁朝伟和段奕宏两位实力派影帝的加盟,无疑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吸引力。梁朝伟在影坛的地位举足轻重,段奕宏也以精湛的演技著称,这样的组合本应是票房的保障。
然而,影片从筹备到上映,可谓是波折不断。早在 2021 年,电影就已拍摄完成,但却一直未能上线,甚至突然撤档。当时官网给出的原因是 “缺钱做后期”,但后来有消息爆料,是投资方耳东影业陷入集资诈骗案,导致影片搁浅。这一事件无疑给影片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今年清明节上映之前,片方送给影院的硬盘又出现问题,让影院一度以为影片又要撤档,这一系列状况也让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值大打折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影片本身的质量也饱受诟病。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剧情逻辑硬伤不断。例如主角团队仅凭一段手机视频就能说服关键证人倒戈,反派毫无铺垫就突然交代赃款下落,还有中国警察在巴黎街头用山西汾酒与黑警拼酒套情报等情节,这些都严重违背经侦常识,让观众感觉被当成了 “傻子”。导演张立嘉的表现也遭到了众多批评。他此前的作品《机器之血》豆瓣评分 4.7 分,《曾经相爱的我们》豆瓣评分更是低至 2.8 分,口碑都非常差。在《猎狐行动》中,他标志性的 “港式快剪 + 慢镜头” 风格被批 “东施效颦”,频繁的特写和突兀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十分出戏。此外,影片拍摄于 2019 年,2025 年才上映,六年的时间让海外追逃题材显得过时,同期上映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已将主旋律动作片的水准提升到新高度,相比之下,《猎狐行动》的 “跨国追捕” 叙事显得陈旧乏力。
在上映后的口碑方面,《猎狐行动》同样一塌糊涂。豆瓣目前评分仅 4.7 分,大量网友给出差评,有网友甚至直言 “一部反洗钱的电影,让我感觉在洗钱”。在票房上,影片上映首日票房约为 950 万元,位居日票房排行榜第 5 名,不仅输给了同期上映的《我的世界大电影》《向阳・花》和《不说话的爱》,甚至还输给了已上映两个多月的《哪吒 2》。上映三天票房刚过两千万,猫眼预测最终票房不到五千万,连主演梁朝伟的片酬都难以覆盖,亏损已成定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导演张立嘉在面对网友的负面评价时,表现得极为不理智。一位网友评价 “演员很棒,只希望导演不拉垮,既往的作品实在是...”,张立嘉导演看到后,居然用粗口狂骂 “滚你妈逼”,这一行为瞬间引发轩然大波。导演作为影片的创作者,本应虚心接受观众的意见,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应以理性的方式回应。如此情绪化的谩骂,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素质的低下,更让影片的口碑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影片的反感。
《猎狐行动》的惨败,给整个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它让我们看到,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观众已经越来越理性,不再仅仅因为明星阵容或者题材噱头就买单。影片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在剧本打磨、导演水平、制作质量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投资方的稳定和信誉也至关重要,不能让资本层面的问题影响到影片的正常制作和发行。对于演员来说,也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剧本,避免因接拍烂片而损害自己的声誉。在这个 “内容为王” 的时代,只有真正用心创作,尊重观众的电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对于《猎狐行动》票房惨败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