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还是一个19岁的青涩少年的他,仅仅因为身上那股纯朴,腼腆,老实,真诚的味道,就被导演李扬从众多演员中瞧中,颇为意外地成了《盲井》中的主人公之一元凤鸣。在当年,李扬相信,自己启用王宝强出演“元凤鸣”,绝非看走眼。
如果你追求成功,但却总是屡战屡败。
自己总被别人轻视,一度让自己“怀疑人生。”
你还会坚持到底吗?
该如何抉择,这几乎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但看看王宝强早年的故事,或许从中,你会得到一个,想要的答案。
2001年,还只是个北漂3年,当群演的王宝强,被导演李扬一眼瞧中,参演了《盲井》,这是他首部以男主角身份登场的荧屏之作。
当年,还是一个19岁的青涩少年的他,仅仅因为身上那股纯朴,腼腆,老实,真诚的味道,就被导演李扬从众多演员中瞧中,颇为意外地成了《盲井》中的主人公之一元凤鸣。在当年,李扬相信,自己启用王宝强出演“元凤鸣”,绝非看走眼。
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盲井》一片直到今天,都未能在国内上映。但令李扬感到欣慰的是,他选到了一个好的男演员,王宝强。在《盲井》中,初入茅庐当上男主角的王宝强,出人意料但又颇具教科书般地将“元凤鸣”一角活灵活现地演绎而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是“王宝强就是元凤鸣。”
《盲井》,让这个从邢台出身的北漂男孩,第一次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荧幕之中,从此,圈内外的许多人,都开始慢慢注意到了这个小伙子的名字,王宝强。
没人知道,这一刻的成功,王宝强,已经整整等了近5年。
1982年,王宝强出生在河北邢台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家庭。
儿时的王宝强,童年生活就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单调而普通,而让他感到最大乐趣的,便是村中唯一的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院里的各类影片,荧幕上的风云变幻,给幼小的王宝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无穷的快乐。8岁那年,王宝强看到影响了他一生的电影《少林寺》。片中,李连杰演绎的觉远和尚,文武双全,刚正不阿,让孩童的王宝强备受鼓舞和感动。这之后,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到少林寺去学功夫,成为像李连杰一样的大英雄。
少林寺的学习生活,远比王宝强想象的辛苦,每天风雨无阻的训练,常常令童年的王宝强累得筋疲力尽,但心中燃烧着的梦想,让他年复一年地坚持了下去。六年的少林寺学习生活,王宝强不仅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武艺和强壮的体质,也锻造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
北漂,让少年的王宝强见识到了花花绿绿的大都市生活,也让他感到,离自己的梦想就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现实总是一开始,比梦想中的更残酷。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在各个剧组奔波找戏拍时,屡屡受挫,能在几部戏中跑上几次龙套,在荧幕中留下自己的身影,哪怕只有几秒,对热爱表演艺术的王宝强而言,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龙套也不是想跑就能跑上的,更多的时候,为了维持生计,王宝强也干起了工地工人的活。几班倒,成了他北漂生活的常态。尽管如此,王宝强还是不停在各个剧组跑各种龙套,也在跑龙套过程中观察,揣摩其他演技优秀的演员,磨练自己的演技。
2000年,李扬决定开拍由小说《神木》而来的电影《盲井》。由于此片取景多为矿井下,危险程度较高,许多群演都不愿参演其中,而连原本选好的男主角也因害怕下井而弃演。原本参加了《盲井》剧组群演选角的王宝强,戏剧般地被李扬选中,破天荒地成了《盲井》的男主角。
做了几年的群演,对演戏,王宝强也没太多的陌生。但自己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就当上了男主角,在镜头面前,面对从头到尾的戏份,这就不是像做群演那样,光演几下就了事。于是一开始,王宝强在开拍《盲井》时总在镜头中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而李杨则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喜欢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味道。”可以说,正是李扬的话,给予了王宝强极大的鼓励。
最后,凭借着《盲井》的巨大成功,王宝强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演技的肯定,也标志着他从此踏入了电影领域,实现了从群演变身为主演的梦想。
从1998年到2003年,王宝强整整等待,奋斗了2191个日日夜夜。或许,中间他有过退缩,有过迷茫,甚至有过放弃。但就像他说的一样,当你怎么也好像看不到光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一道光,哪怕这道光,是微弱的,是短暂的。
光,永远不会辜负,想要得到它的人。
来源:海的世界,天的明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