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射雕》六大平台首播创纪录:票房与流量双赢,实力回击争议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21:02 2

摘要:2025年4月11日,肖战主演的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射雕》)正式登陆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六大平台,开启全网同步首播。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中国电影发行纪录,更以线上线下双线爆发的成绩,直面此前“口碑争议”,用行

肖战《射雕》六大平台首播创纪录:票房与流量双赢,用实力回击争议

2025年4月11日,肖战主演的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射雕》)正式登陆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六大平台,开启全网同步首播。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中国电影发行纪录,更以线上线下双线爆发的成绩,直面此前“口碑争议”,用行动证明商业价值与观众号召力的不可忽视。

一、票房登顶与网播破局:武侠片的“冰火两重天”

自2025年春节档上映以来,《射雕》便身处舆论漩涡。一方面,该片以6.79亿内地票房超越《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登顶中国影史武侠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更突破7.24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其豆瓣评分仅5.2分,超46万用户评价中近半数给出1-2星差评,批评焦点集中于“剧情生硬”“打戏慢动作泛滥”“角色塑造偏离原著”。

然而,争议并未阻挡市场对其的认可。此次六大平台争购首播权,创下中国电影首次全平台同步上线纪录,甚至引发平台间“抢首播”的营销混战。业内人士分析,平台敢于高价竞标,正是看中肖战“顶流效应”与影片春节档积累的票房热度。正如网友调侃:“吐槽者骂得越凶,平台抢得越狠,这波流量稳赚不赔。”

二、商业逻辑下的“逆风翻盘”:流量与内容的博弈

《射雕》的“双线成功”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影视行业,商业价值与艺术评价并非绝对正相关。尽管影评人诟病其“PPT式叙事”“抠图感画面”,但观众用真金白银投票——春节档场均上座率居高不下,线上首播预约量更在开播前突破千万。

这一现象背后,是肖战个人IP与武侠情怀的双重加持。作为新生代顶流,肖战的粉丝基数与话题度直接转化为票房基本盘。影片中,他饰演的郭靖虽被批“精悍有余,憨厚不足”,但高强度武术训练、蒙语台词学习等敬业表现仍赢得部分观众认可。此外,徐克打造的“超现实武侠美学”,如“九阴真经”视觉化呈现与襄阳大战的史诗场景,虽偏离传统武侠风格,却契合年轻观众对“新派武侠”的想象。

三、行业启示:数据时代的“口碑重构”

《射雕》的争议性成功,折射出影视行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传统影评人的权威性被流量经济稀释,平台大数据与用户行为成为更直观的衡量标准。影片上线后,尽管豆瓣评分未回暖,但各平台热度迅速登顶,甚至超越年度爆款《哪吒之魔童闹海》,证明“沉默的大多数”观众仍在为内容买单。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发行策略的创新。院线密钥延长至4月30日,与网播同步推进,实现“线下票房+线上版权”双收益。这种“全渠道覆盖”模式,不仅最大化挖掘IP价值,也为未来电影发行提供新思路。

结语:争议与掌声并存,市场自有答案


《射雕》的“破圈”之旅,是一场流量与品质的角力,更是市场选择对传统评价体系的挑战。当吐槽者聚焦于“PPT叙事”时,平台方已用真金白银押注其商业潜力;当影评人痛陈“武侠失格”时,观众仍愿为肖战的郭靖与徐克的视觉奇观走进影院、点开视频。

或许,这部影片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数据为王的时代,能同时撬动票房与流量的作品,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来源:影视大客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