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上批阅奏章已经熬了三四个晚上了,没有人敢直接跟皇上说让他休息,即使是李公公也不敢,毕竟作为奴才,只有听皇上命令的份,如果直接跟皇上这般说就是失仪和僭越。
皇上批阅奏章已经熬了三四个晚上了,没有人敢直接跟皇上说让他休息,即使是李公公也不敢,毕竟作为奴才,只有听皇上命令的份,如果直接跟皇上这般说就是失仪和僭越。
而若曦却劝皇上休息,若曦这么说后,皇上都震惊了,满屋子奴才被吓得跪了一地。
若曦当时才惊觉自己失言了。
正当若曦不知该怎么办时,皇上却突然笑了,说若曦让他休息,恍惚间似乎让他看到了女儿十格格。
因为十格格出嫁前就是这样唠叨皇上休息的。
从这里之后,皇上就把对女儿的感情寄托到了若曦身上,一直把若曦当女儿看待。
为了若曦的婚事,皇上左思右想,最后准备把若曦嫁给自己看定的接班人十四爷。
结果,若曦却拒绝了皇上的赐婚,皇上一怒之下,让人将若曦责打二十大板,遣送到浣衣局,为太监洗衣服。
若曦这一去,就在浣衣局洗了八年衣服,身体劳累坏了,容颜变得憔悴,当初细嫩白净的手也变得粗糙不堪。
为什么当初那么宠若曦的康熙,竟然会眼睁睁看着若曦在浣衣局为太监洗八年衣服?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康熙宠是宠若曦,也确实把若曦当女儿看待,但是不代表若曦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挑战皇上权威。
皇上赐婚的旨意一旦下发,别人只有遵从的份,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如果违抗旨意,像李公公说的,会被灭九族。
别说若曦还不是亲生女儿,即使是亲儿子,也不能威胁到皇上权威,就像当初十阿哥不愿意接受赐婚旨意,康熙不是看不出来,但是,对于康熙来说,利益和大局还有自己皇上的权威才是最重要的。
觉得若曦辜负了自己的苦心
康熙给若曦赐婚之前,跟若曦说过,为了她的婚事,自己左思右想,很是慎重。
而且,康熙给若曦找的老公,还是自己心里选定的储君,并且,康熙还细致观察了,十四跟若曦感情不错,以后若曦嫁给他,十四肯定会好生待她。
结果,康熙为若曦用心选出来的对象,若曦竟然看不上。
这在康熙眼里,若曦难免是不知好歹,辜负了自己一番苦心。
康熙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为了若曦肯这般费尽心思,结果却被驳了面子,能不生气吗?
即使是普通父亲,遇到这种情况恐怕都免不了生气。
若曦的话让康熙感到道德绑架
康熙之所以罚若曦这么狠,其实跟若曦拒婚后的言辞也有关系。
当李公公说若曦抗旨,要被灭九族时,若曦害怕牵累到家人,对康熙进行了道德绑架。
若曦:“自古明君赏罚分明,我阿玛在西北忠心耿耿,从无差错,若为了一个轻如草芥的女子,弃良臣于不顾,实非圣君所为,皇上乃千古明君,定不会如此。”
潜台词:如果康熙因为拒婚就迁怒于若曦家人,那么,康熙就不是明君。
明明是若曦抗旨不遵,挑战了皇上权威,在古代按照制度就得被灭九族,而若曦这番话却好像,皇上按照制度处罚她跟她家人反而不是明君风范。
泥人都有三分脾气,更何况是一贯高高在上,习惯人顺从的皇上。
所以,若曦这么说以后,康熙勃然大怒,指责若曦恃宠而骄,言行恶劣。
其实,康熙罚若曦到浣衣局,为太监洗八年衣服真的算宽容的了,就连若曦自己都这么说,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被灭九族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若曦被罚到浣衣局后,十四用军功换若曦,康熙也没答应,始终尊重若曦自己的意愿。
某种程度来说,康熙罚若曦到浣衣局,也算是保护了她,要不然,若曦是蒙古王爷义女,还是将军女儿,阿哥们为了得到若曦背后势力,难免争斗不休,要是若曦选择其中一个,另一个得不到她,又害怕若曦成为别人助力,难保不会害她。
来源:余新晴